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字时代文学期刊的困境及其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字时代文学期刊的困境及其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化浪潮中,伴随着新媒体、新产业、新市场的不断涌现,文学期刊不但要与报纸、时尚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竞争,而且还要时时面临新媒体所带来的挑战与威胁。当前,在转企改制的背景下,文学期刊要走出困境,必须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和数字终端实现多种创新和转型,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自己的原创内容,为受众提供超细分的服务。

面临的生存困境

印数锐减,缺乏媒体竞争应有的实力。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学期刊曾有过空前的繁荣。据《文艺报》1986 年5 月6日报道,20世纪80 年代中期文学期刊达到556 种,是50 年代的近7倍,发行总数接近2.5亿册,比50年代增长了近70倍。如《人民文学》曾经发行过150万份,《收获》120万份,《当代》55万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快餐文化盛行,受到时尚杂志、电视、报纸、电影以及手机、视频等媒体强有力的冲击,文学期刊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乃至绝境,并不具备数字时代媒体竞争所应有的实力。据凤凰网读书版2011年4月18日报道,一份文学期刊每期5万份左右的订阅量,才能自负盈亏。然而,能突破5万份这一“生死线”的文学期刊,全国加起来也只有七八份。除去几份老牌刊物发行量上万以外,其余大多数发行量只在几千册,有的甚至只有几百册。

办刊模式陈旧,偏安一隅。我国文学期刊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许多办刊人缺少竞争意识。直至今日,仍有不少办刊人尚存几许莫名的“优越感”。有的期刊固步自封,自我陶醉,偏安一隅,把自己困守在“象牙塔”里,不愿“屈尊俯身”倾听市场的潮声和读者的心声,也与其他媒体鲜有来往。今天,很多当年显赫一时的文学期刊犹如没落的“八旗子弟”变得不景气。这种与市场和读者渐行渐远的办刊模式,不仅使自己在数字时代愈发形单影只和孤立无援,也使自己在市场经济挑战面前,变得十分脆弱,几乎不堪一击。

复合型人才缺乏,整合营销理念缺失。文学期刊的广告收入一直很少,这一方面与文学期刊千刊一面、装祯简陋和供过于求、缺乏市场营销能力的现状有关,也与其复合型经营人才严重缺乏不无关系。过去文学期刊录用新人大多只考核其文学创作水平,就连其编辑能力都不大关心,更不用说去考核其经营能力了。这些“文坛中人”的期刊人,大多对期刊经营、战略合作并不内行。一些人的经营思路至今还停留在找关系拉赞助或发有偿报告文学甚至收取版面费的阶段。至于现代企业中司空见惯的资本运营、整合营销以及与各种新媒体互动合作,则很少被提及。

走出困境需转变的几个观念

濒临绝境与破产的文学期刊,在数字时代的挑战面前,必须重新审视期刊发展的市场规律,转变旧有的思想观念。

文学期刊衰落,并非文学自身衰落。当前文学期刊兴盛一时的格局已被打破,文学传播路径呈现空前多元化。面对这种变化,不少人认为“文学衰落了”。其实,这种衰落只是文学期刊的衰落。相反,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各种文学不断涌现,文学似乎越来越走俏,不仅音乐、电影等产业都在渴求文学,就连新闻节目、广告设计等也需要文学的参与或支撑。最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带来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因此,文学期刊衰落了,而文学并没有衰落,有文学在,文学期刊就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文学产业化,未必不能产生优秀作品。在很多人眼里,文学的理想与商业的经营之间似乎永远水火不相容。不可否认,文学产业化的确给文学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作品量大质次,思想性及艺术性与传统文学有一定的差距。但事情也有另一面,产业化也给文学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空间。在数字时代,即便电视、网络和手机等电子媒介再发达,媒介文化永远不能取代文学本身,文学的社会属性和精神价值也永远存在。近年来,《杜拉拉升职记》《娲居》《失恋33天》等一批网络文学的出现,向世人表明:文学的产业化照样能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面对新的文化环境,文学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尽快调适自己的角色,实现其美学价值的更新与内容的经典化发展,这是文学产业化的出路所在。

数字时代,文学期刊并非“无路可走”。数字时代,文学期刊单向单调的传播方式等劣势更显突出,的确对其生存发展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然而,文学期刊良好的信誉和社会影响力,一支严谨专业的作家队伍和一批忠实的读者群以及文学精品力作生产的能力等独特优势,也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文学是艺术之母,是所有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文学始终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上游,是支撑整个文化产业的基石;文学的发展直接关乎文化的质地与灵韵,更关乎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和引导机制的建立。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文学期刊大有可为,可以使原创作品通过数亿网民和手机用户得以传播;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方式与读者互动,扩大影响;可以针对各种特殊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提供各种个性化产品或服务。文学期刊在数字时代要立于不败之地,要用高品质的精品力作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市场利器。

发展策略

数字时代,文学期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大做强呢?笔者认为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打造“文学提供商”,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数字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未来文学的传播渠道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但无论渠道和平台如何更新和丰富,对内容的需求却是永恒和迫切的。文学期刊要取得发展,只有让自己变得更纯粹,在内容上做足功夫,以富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内容牢牢吸引受众,全力打造“文学提供商”;还可以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采取“免费+收费”的盈利模式,真正把自己从“单纯纸质文学媒介运营者”转型为“文学内容提供商、服务商”,把自己改造成“做文学的企业”;还必须不断深入研究读者(用户)和市场,不断推进内容创新,靠独家原创的魅力打造自己的个性和品牌。长此以往,才能让自己真正扎根于广大用户的心中。

构建“文学加工厂”,不断推进技术创新。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不断蚕食着文学期刊固有的“领地”并分化了传统的读者群。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文学期刊也必须借助最新的信息技术,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加工厂”。文学期刊可以通过与新兴媒体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刊、网、手机等媒体的互动,实现与新媒体资源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以传统纸质形态为基础的、与多媒体数字期刊等互为补充的全新文学提供和服务平台;并且要在用户体验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能力,从而实现文学期刊彻底转型。

扩建“人才资源库”,确保未来核心竞争力。在数字时代,媒介要实现产业化、资本化和品牌化,人才是重要法宝。对全面转型的文学期刊而言,不仅要拥有一批策划、编辑等人才个体,更需要一个结构合理、目的明确、协同有效、制度约束的人才群体。笔者认为,要吸引一批具有强烈事业心、高度社会责任感、以文学事业为毕生追求的人才加盟;在数字时代,要实施媒介融合和资本运营,特别需要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数字传媒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和采编人才,懂得新媒体企业管理的经营策划人才以及通晓跨行业、跨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正是文学期刊在数字时代转型经营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只有构建这样不同类型与层次人才“资源库”,才能确保新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 厦门文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