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意象造型产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意象造型产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意象造型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方法已经越发被重视。“意象”的本质就是客观事物和主观认识的碰撞、交融,从而契合成有内涵意味的新形象,达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由此可以看出,从本质上去挖掘研究自然中的造型元素,是意象造型的前提条件。向自然学习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如南朝画评家姚最在《续画品录》中所云:“学穷性表,心师造化”,强调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要有深刻的认识,用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这也正是我们进行意象造型设计的基础。按照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对意象的解释,意象是通过创作主体在自然物象中提取出来,并经主体心灵孕育而成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意象感兴阶段、构形阶段和呈现阶段①。由此可见,在设计过程中做到“心师造化”并将传统元素进行意象表达是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中的自然观

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国古代传统设计理论中就有着自然观的体现,如《天工开物》就非常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此外,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也多是基于此观点来展开论述。如唐张彦远提出:“因知丹青之妙,有合造化之功。”北宋张怀说:“蕴古今之妙,而宇宙在乎手,顺造化之源,而万化生乎心。”明王履《华山图序》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是设计师创造的基础,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创作元素都源于现实生活,设计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生活内容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相结合形成意象,意象是在艺术家头脑中所形成的艺术形象的“蓝图”②。在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自然观的体现可谓是淋漓尽致。如古代建筑设计深受自然观的影响,多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最初是便于采光和日照,但后来上升到古代礼制的高度,就是通常所说的“面南而治”。《周易正义•说卦》中有这样的记载“: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面南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疏]:……日出而万物皆相见也,又位在南方,故圣人法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也。”③这样的建筑遗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有着重要的体现,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形式。由此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设计就是要遵循在这一相互作用中的规律,从而形成对自然界的可持续创造。“心师造化”的本质是用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从自然中去汲取养分。意象造型与仿生设计都是建立在对自然事物模仿研究基础之上的,这是两者的共性。然而两者研究的层面不同,意象造型强调的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美学观念的意象研究,其体现产品的文化、审美内涵;现代仿生设计强调的是对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特征的研究,其体现产品的功能合理性原则。简而言之,意象造型偏重于内在感性,仿生强调外在理性,两者是设计不可或缺的两面。仿生设计被西方大量应用到现代设计之中,随后我国便引入这一设计方法。仿生设计主要研究事物的结构、形态、功能和色彩等方面。通过这一层面的研究,使产品、人、机、环境达到了和谐共生的新高度,同时推动了工业化、批量化的现代设计进程。然而人们在大量利用这一方法时,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的挖掘研究,导致设计很难从物质层面渗透到精神层面,获得永恒的生命和情感。鉴于此,要实现“心师造化”要求的“外在”和“内在”有机统一,达到“坐忘”的境界,通过造型语言传递一定的文化、审美内涵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师从自然、返璞归真

我国的现代设计几乎是照搬西方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问题已经暴露,至今还未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设计体系。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舍近求远,崇洋,忽视了对本土造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导致今天的“空中楼阁”之现状。因此,重新解读先人朴素的造物观,力求达到师从自然、返璞归真,或许能让我们找到一剂良方。《考工记》一书中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现列举如下:“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天时”、“地气”是指自然界的客观条件,“工巧”、“材美”是指主体的主观因素。也就是说造物时,只有合理利用这些条件,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这是一种系统论的造物观,正体现了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这一观念也形成了我国早期的设计美学观。虽然在现代工业发达的今天,设计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少,甚至会出现对立,但是其基本内涵仍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必备因素。“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上述的“阴”“、阳”是指树木生长因光照的差异而形成的向阳面和背阴面。阳面和阴面的木材由于自然条件作用的不同,会造成两者硬度和密度不均匀。也就是说在选用阴面木材时,要经过烘烤才能达到和阳面相同的硬度和密度,才会保证车毂不会变形。由此可以看出,要用自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才能做出精良的设计。“燕之角、荆之干、胡之、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毂也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上述论断充分说明人们在造物时首先是要选材,遵循自然材质的属性,做到“物以致用”的原则。材料优良是物质的客观前提,工巧是技术经验,是造物为良的重要保证。如造车轮必使其磨损程度达到最小,即使车轮破旧了也不至于变形。“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九,以象大火也;鸟七,以象鹑火也;熊旗六,以象伐也;龟蛇四,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上述论段充分体现了主观意象客观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在满足产品功能性的同时表达出了一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如轸的方形,以象征地;盖的圆形,以象征天;轮辐三十根,以象征日月;盖弓二十八根,以象征二十八宿;龙旃饰有九存,以象征尾宿九星;鸟旃饰有七存,以象征星宿七星;熊旗饰有六脖,以象征参宿中伐星的六颗星;龟旒饰有四旃,以象征营室与东壁连体构成的四颗星;弧旌上画有枉矢,以象征形如张弓发矢的弧星。

三、意象元素追本溯源

对设计而言,设计元素就是进行任何设计的基本载体。我国的设计如果想摆脱西方设计的束缚,建立有自己思想文化内涵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就必须从基本设计元素的研究着手,深入挖掘我国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意象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是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充分发扬它们的文化意象,必定会使设计更具魅力,通过传统意象元素和现代设计思想的有机融合,从而使设计富有生命力和民族性。以下列举一些传统元素的研究应用案例并进行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其一,在我国传统图案中,有四合云、如意云、行云、卧云等名称。我国古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意象表达,可谓是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极具创造力。古人对“云”这一自然现象的意象表达,对现代设计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祥云纹样设计,设计师章骏的思维回到千年华夏文化的源头,从原始器皿的“漩涡纹样”、“蔓草纹样”和“云纹”,获取了“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人文精神。这种对华夏文化的寻根溯源,让“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整个团队豁然开朗①。其二,古人对“水”这一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很有深度,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意象描绘。如微风吹来,水纹经阳光照射犹如片片鱼鳞;如果用线勾画下来,又像是编织的网格,古人称“网巾水”。汹涌的波涛,激流的浪花,湍急的漩涡,都有各不同的节奏和形,并牵动人们的情思②。古人对“水”这一客观事物,不仅在图案创作上留下了艺术结晶,而且对其富于的意象表达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到水的威胁,尤其在水中捕鱼作业时,溺水致死的事常会发生。于是人们深感人比不上水中的鱼,希望自己有鱼的本领(下转第73页)甚至希望自己变成一条鱼,这些想象便自然产生对鱼的崇拜,因此会在鱼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人面,表达“寓人于鱼”的意义。其三,我国传统图案“太极图”可谓是经典至极,也是道家文化天地阴阳观的直观体现。《易•系辞上》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上述论断提及的“制器尚象”,反映的就是阴阳变化规律的体现。由此可见古人造物遵循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自然规律,而且有敬畏和珍惜自然的因素,从而体现了朴素的自然和谐观。在现代设计中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传统经典的文化意象,定能使设计散发出富有魅力的艺术精神。如以“太极图”为创意原点设计的情侣座椅,不仅充满了现代气息,而且融入了复古韵律之美。此款情侣座椅充分体现“太极图”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法则,同时意象表达了传统的阴阳观,符合设计定位。结语张道一先生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造物艺术论”,把神秘的东方哲理从深奥的典籍引向现代通俗的理论,用“造物”构筑了比设计更完整的中国式概念①。我国现代设计要构建自身特色的理论,必须要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五千年传承下来的造物思想、文化元素是巨大的宝库,而我们应当做到“外师造化”后的“中得心源”,在设计中进行意象表达,丰富作品的内涵,从而架构本土设计通向国际舞台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