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朗瑰丽的音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朗瑰丽的音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琵琶是一件演奏技法十分复杂艰深的弹拨乐器,在琵琶演奏中,左右手都有着复杂而丰富的技术形式,并且随着琵琶乐曲的不断发展,左右手都在不断衍生出新的表现形式。本文所要探究的摇指是指右手元动作中的旋转类动作(臂摇)及手指屈伸类动作(指摇)的总称。

关键词:琵琶 摇指 臂摇 指摇

琵琶右手系统独立动作是由元动作衍生的,即:屈伸类动作和旋转类动作,以及在这两类功能的基础上构成的复合类动作。

摇指的两个元动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音响特色,虽然由于摇指的动作和其他动作的连接中,受到动作转换和连接的制约,但摇指与不同技术方式的对比使得摇指呈现出清朗瑰丽的具有别样色彩的线条。

琵琶的音响由音点和音线构成,音点即点状的音;音线即由数个音点连缀而成。琵琶的技法中表现音线的主要有:轮指、滚奏、夹弹扫、扫拂滚、摭分、摇指。

一、臂摇

臂摇分为两种,一是腕部内勾的臂摇,二是腕部内折的臂摇。

(一)腕部内勾的臂摇

1.准备动作

臂摇是以小臂前端的旋转为技术方式,腕部内勾的臂摇可用五个字概括技术准备阶段要点:平、斜、兜、勾、弯。“平”和“斜”指琴体重心和人体重心与常态时发生了一些变化,常态的持琴琴面略侧向右前方,琴身略侧斜向左前方,与人体呈45度角。在臂摇过程中,琴体转向偏右前方的角度,和身体呈几乎平行的状态,并且琴体往左边倾斜的多一些。“兜”即臂部选择有支点的方式,当然在臂摇这个技术动作运用娴熟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要支点。小臂前端与琴体偏下的外缘相触。“勾”即手腕微微向内勾。“弯”是指发音指并不是90度立于弦上,而是稍微再向手心方向弯一些。从小臂到手指应为一个整体,除了“勾”“弯”的技术要求,发音指的基关节不能隆起,拇指自然平伸,手心朝向面板,发音指相对略微向前伸出。

2.动作中

在内勾的臂摇动作进行中,大臂应保持稳定,不能夹紧,要自然放松。小臂不能运用任何形式的屈伸动作,不能用力挤压小臂前端与琴体接触的支点,并且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磨、滑动作。肘部在动作进行中起着框架稳定的功能。手腕部作为小臂与手部的稳定的连接部位,以内勾的框架支撑和调节臂摇的角度和位置。发音手指可以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常态的臂摇动作中可以先选择中指开始练习,因中指处于手的中间位置,比较稳定且力量均衡。一般用义甲靠近前端的两个侧锋,以小臂微旋转的方式,均匀的来回磨动琴弦发音。臂摇时动作幅度很小,经过弦后即成为相反方向的已触弦状态。在臂摇过程中动作的轨迹几乎是平的,在肩部、臂部、腕部直到指尖,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动作的轨迹与小臂的微旋转所形成的轨迹一致。

3.练习方法

刚开始练习臂摇时可用奇数点练习,先下(侧锋)、上(侧锋)、下、上、下,动作过程中义甲靠近前端的两个侧锋来回贴在弦上,没有离开弦的感觉。五个点即一个短音线后手臂到指间都要放松,臂的重量撤掉,而后再上(侧锋)下(侧锋)上下上,练习的要求与前面五个点相同。五个点的短音线均匀、连贯后,再增加音点数练习,7个、9个……直到连成长音线。上下侧锋轮换的练习有利于来回两个点的音量、音色均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身体(臂到指尖)记忆正确的动作感觉,还要用耳朵记住有弹性的、纯净的、好听的音色。

琵琶独奏曲《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 王范地改编)有段歌唱性非常强的旋律,分别用轮指与摇指演奏。

这段旋律出现了两次,先是在具有清亮、通透音质特点的一弦以平稳、舒缓的长轮演奏,具有清澈、圆润的音响特色。(见谱例1)臂摇的旋律在本具有宽厚、幽美音质特点的三弦演奏,(见谱例2)侧锋触弦具有坚实、圆锐的音质特点,这段的音响厚实、浓郁而又不失光泽,加之臂摇的音点较密集,听起来的音线极具张力感。这首乐曲中充分展示了摇指的音响与其他音线类音响的对比是非常鲜明的,是男中音与女高音的对唱,是管子与竹笛的对奏。

(二)腕部内折的臂摇

1.准备动作

腕部内折臂摇的持琴,与腕部内勾臂摇几乎一致,只是身体微微前倾,同时身体的重心相应的低移一点。腕部内折臂摇通常要在有支点的情况下弹奏。第一,支点在覆手上,即手掌内侧连接腕部的位置与覆手偏右的位置相触。由于右手腕部内折,大臂会向外自然抬起,拇指自然伸展,手心对着面板,发音指一般为无名指和中指,发音指的义甲与发音弦垂直。第二,支点在面板上,即鱼际肌与四弦右侧的面板相触。常用在三、四弦演奏。

2.动作中

从肩部到腕部的框架和腕部内勾的臂摇相同,由于腕部内折的臂摇支点相触的部位在腕部内侧,所以大臂要向外自然抬起。发音指与发音弦垂直,触弦的位置受支点的制约,比常态偏下更靠近覆手。同腕部内勾的臂摇相同,也是义甲的侧锋来回磨动琴弦发音,动作的径迹是在发音弦的两侧,基本上采用双向微幅磨动,连续反复。

《天山之春》中有段旋律用腕部内折的摇指。

这段旋律非常唯美,如同在晨曦的薄雾中远望天山,纯净、朦胧。

腕部内折的臂摇面板的震动受到了抑制,音色柔暗、婉约,音质温软、和媚、轻亮。准确地表现出了乐曲想要表达的意境。

二、指摇

指摇是以手指的屈伸为技术形式的。指摇过程中持琴还是常态的方式,腕部、臂部、肩部要起到支撑的作用,要非常稳定。在指摇过程中,要求肘部略微向外抬起。

因指摇运用不同锋面或不同手指的演奏,又分为三种不同的指摇。

(一)上偏锋指摇

上偏锋摇指时肘部略微向外一点,并比手部稍微高一点。手背斜面向上,手心略微朝向地面的方向,手心要空、圆。发音指的指端稍向手心内扣,其他手指呈自然放松状态。经常是用中指或食指完成动作的。

上偏锋指摇可以采用或不采用支点。两种动作,从肩部到腕部的框架稳定不变。通常用拇指做支点,以指甲或指腹与琴体和琴弦相触。要注意的是拇指的支点位置要高于动作发音手指。

上偏锋指摇可以单指单弦、单指多弦、多指多弦。其中多指多弦可以增加食指作为和音和弦,具有声部和谐的优势。

(二)正锋指摇

正锋指摇时肘部也要略微抬起,肩部、肘部、腕部框架稳定。手心朝向面板,发音指通常用食指,食指应自然平伸,因正锋指摇通常用食指基关节的屈伸动作,所以中关节不能弯曲。正锋指摇通常采用或小指在覆手或靠近覆手的面板上相触做支点,发音指食指的出现点比常态时偏下一点。食指用指甲的正反面与琴弦几乎呈90度小幅度动作。正锋指摇通常在一弦演奏,不用于演奏和音和弦。因为采用的是基关节及在一弦演奏位置较常态偏下,正锋指摇的音响有锐度,较明亮,有种穿透力。

(三)拇指摇

拇指摇并不常用,但它是右手动作中运用的手指最前端部位的动作,即运用拇指的末关节屈伸为技术方式,同样是义甲的正反面斜上斜下双向发音。拇指摇的技术要求与正锋指摇基本一致,要注意的是拇指摇是用无名指左侧的面板上相触形成支点,腕部呈现自然的内勾。拇指摇一般表现单旋律的音线,通常在三、四弦演奏。

三种指摇都是通过发音指的正反面义甲触弦发音的,刚开始练习时可以采用同臂摇相同的奇数点方式练习,即先从5个点开始xxxxx,反正反正反,再xxxxx正反正反正,要找义甲来回贴着弦磨动的感觉,之后再7个点、9个点练习。摇指都是表现音线的技法,奇数点练习过程中可以找到均匀、细密的短音线的感觉,从而为指摇表现大段旋律打好基础。

指摇的特殊技术方式,决定了它的音强变化相对狭窄,但其音响柔婉、灵动、飘逸,就像附着在丝绸上的一层纱、水墨画中那层淡淡的晕染,游离弥漫,充满听觉诱惑。而三种指摇又有不同的音响取向,上偏锋摇指柔美、清淡、飘逸,有超俗之感,例如《天鹅》中的指摇段,悠远、飘逸、灵动。

另外,正锋指摇较其他指摇音质最为透亮、坚实、具有穿透力。拇指摇通常运用在三、四弦,音质厚实、圆润,有点憨厚之感。

三、结语

摇指系列还可以衍生出许多其他动作形式,例如由弦数变化衍生出的:单指演奏多声部(发音指同时弹奏两根弦及以上),手指组合演奏多弦(有两个或三个发音指,一个发音指弹奏一根弦)。还有由动态部位复杂化衍生出的动作,主要有勾搭类,它的音响是在长音线中介入音点。

琵琶的右手技法摇指系列,是琵琶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元动作之一。摇指的两大类臂摇和指摇有着天然的对应关系、互补关系和相生关系,它们都是右手技术结构中具有承重作用的动作。

在练习摇指时要有一个放松的心态,不能一开始就追求音点的密度,这样很容易造成肌肉紧张,更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从肩部开始到指尖是否放松,动作是否准确、协调。在一个好的框架及好的方法支持下,练习者定会有积极的心态投入摇指的练习和演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