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嘴甜的孩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嘴甜的孩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孩子“光说不练”

“大李老师!”一个孩子大声地叫喊着,像闪电一样从沙坑旁边跑了过来。这个男孩叫壮壮,4岁,每天午饭的时候,他都会跑来跟我聊天。

“你吃饭了吗?”壮壮问。

“还没有,你呢?”我说。

“我也还没吃!”壮壮边说边笑,凑到了我身边,“大李老师,我好喜欢你呀!我给你说个谜语吧?”

在我平时接触的孩子当中,有些孩子在和成人相处时会表现得特别热情,壮壮就是典型的一个。

“咱们走吧,别打扰老师了!”壮壮妈也走了过来。

“可我喜欢大李老师。”妈妈一提醒,壮壮反倒更黏我了,一把抱住了我。就这样,直到我吃完饭,壮壮才肯离开。

午休后,孩子们陆续进入儿童“工作”室,各自忙活起自己的“工作”了,壮壮跟着妈妈也走进了教室。妈妈坐下来准备自己的工作,而壮壮却依旧跟在妈妈身后,没有加入到“工作”中的意思。

“妈妈,你在做彩陶吗?”壮壮问。

“是啊,你跟我一起做吧!”壮壮妈邀请道。

“我不要做。”壮壮拒绝道,“妈妈,我给你唱歌吧?”

“来,跟妈妈一起尝试一下,很有趣的。”妈妈继续邀请。

“大李老师,你的裙子好漂亮呀!”壮壮见妈妈没有回应自己的请求,扭头又来找我聊天。

“大李老师,你看这孩子……”壮壮妈有些发愁地看着我,“他很难踏实下来做点什么。”

的确,在儿童“工作”(蒙特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室,所有孩子都在拼命“工作”,唯独壮壮格外显眼,他是个嘴甜的孩子,跑来跑去和大人们聊天。要知道,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有天然的“工作”机制,通过拼命“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和蓝图。6岁之前,孩子会通过“工作”完成整个大脑发育的80%的神经元链接。但壮壮为什么不喜欢“工作”呢?

不当的评价

为了搞清楚壮壮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来到壮壮家一探究竟。

打开门,壮壮马上迎了过来,“妈妈,姥姥,大李老师来了!”

当我走到客厅,意外地发现家里还有一个孩子,看起来和壮壮差不多大,很专注地在床上玩着玩具,根本没觉察家里来了人。

“大李老师,这是我二女儿的儿子,今年5岁。你看,这孩子太内向了,总是啥也不说,不像壮壮。”姥姥显然更偏向壮壮,边说边把壮壮搂了过来。

“豆豆,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见到人要有礼貌。”姥姥对豆豆说。

豆豆听到姥姥的提醒,起身走到我跟前,说:“老师好。”

“大李老师,这俩孩子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可他俩完全不一样。豆豆这孩子特别老实,傻乎乎的,每天就知道闷着头玩玩具,见了人也不打招呼。但壮壮就不同了,懂礼貌嘴又甜,人见人爱。”姥姥继续向我介绍,“壮壮,上回你不是学了首歌吗?给大李老师唱一个,我们壮壮唱得可好听了!”

果然,壮壮熟练地开始唱歌,还配合着舞蹈。看样子,壮壮已经很习惯在大家面前表演节目了。

“真好听。”姥姥拍手称赞,“再给大李老师表演一个背唐诗吧。”姥姥兴奋地说。

壮壮又为我们背了一首唐诗,收获了姥姥和妈妈新一轮的夸奖。

就这样,姥姥吆喝着节目,壮壮卖力地表演。我坐在一旁,心里越看越难受。

孩子出生后表现出来的气质类型是不一样的,豆豆内向,壮壮外向,但这并不能代表壮壮就是好的,豆豆就是不开窍的,我们不该给孩子贴上标签。

而壮壮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已经逐渐偏离了孩子发展的正常轨道,打上了成人的印记。可以说,姥姥并没有把壮壮当成一个人,而是当作一个“小宠物”。壮壮在这个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就会越来越喜欢“讨好成人”,这便是壮壮只会在别人面前表演节目、说好听的话,却不愿意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的原因。

减少不当的评价

第二天午饭后,很多孩子来到后院玩秋千,一片欢声笑语。

“您带他们两个也挺辛苦的吧?”我和壮壮姥姥聊了起来。

“两个闺女都忙,没时间带孩子,我正好退休了帮着照顾一下,要不老待着也没意思。”姥姥说。

的确,中国很多家庭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既能常看到子女,也能打发无聊时光。但是有时候,有些老人还是习惯按照原来的老办法养孩子,造成了很多教育问题。

“壮壮,你看,大李老师来了。”姥姥招呼着壮壮。

“壮壮姥姥,咱们让孩子们尽情玩吧!”我说,“其实我非常理解您想让孩子们乖巧、有礼貌,但这并不等同于孩子见人就打招呼,逢人就表演节目。其实家长只需要做一个好榜样,孩子自然会效仿。像现在,孩子正通过做自己的事情发展各种能力,我们就不要打断他。”我和姥姥解释。

“嗯,这么说也有道理。”姥姥很快听进去了。

孩子们大约玩了半个多小时,古灵精怪的壮壮做着鬼脸朝我们跑过来,豆豆则跟在后面。

“哈哈,壮壮真乖,做鬼脸逗姥姥开心!”姥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壮壮姥姥,我说句话您别介意,我觉得壮壮在您面前就像一个小宠物。”我尝试说明这个问题,“孩子首先是人,有自己的情绪、感受、自我意识、行为方式,但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刻意地让孩子在大人面前表演,而不是让孩子正常地表达自己。而且,您对这两个孩子的评价很不一样,其实这样会伤害到豆豆的。”

姥姥停顿了一下,抱歉地说,“谢谢你的提醒,我真是没有意识到啊!”

“我知道您带着两个孩子不容易,但是您需要调整对孩子们的评价。”我用最真诚的方式和老人沟通,而不是责怪。

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地“工作”

我要帮姥姥做一些改变。一方面我们帮助壮壮姥姥改变对孩子们的评价,不要总是夸赞壮壮的表演,而是当壮壮亲自做事情的时候及时表扬,对豆豆认真“工作”的状态,也多多表扬。另一方面我们把视线转向了壮壮。

我们请壮壮妈配合我们。“壮壮妈,我想您也注意到了,壮壮总是以成人的方式讨好别人,这个问题需要您的配合,如果壮壮再出现刻意逗别人开心的情况,我们不需要回应,要让他把注意力转向‘工作’。”我先和壮壮妈达成共识。

这次我们选择了手工区,壮壮妈按照我们事先说好的,一进来就开始拓印。壮壮像往常一样站在旁边东张西望。

“妈妈,这是个小鱼。”壮壮指着一个模子,但没有动手。

妈妈没有回应。

“妈妈,你看!”壮壮做了个鬼脸。

妈妈扭头看了一下,“哦”了一句。

我走过来,好奇地问,“壮壮妈,你在做什么呀!”

“哦,我在涂嵌板。”壮壮妈说。

“我可以跟你一起涂吗?”我问。

“好啊,我们一起做。”

“好难呀,这个怎么弄?”我为难地举着嵌板问。

“我也不太懂,好像很复杂呢。”壮壮妈也举起来研究。

本来无心参与的壮壮,听到这番对话后,心里产生了一些变化,他认真地望着我们。

“宁宁(旁边的另外一个孩子),你可以帮助我一下吗?”我打算再吊一下壮壮的胃口。

“我还没做完呢!”宁宁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我来教你们!”壮壮忽然自告奋勇地说,小家伙坐了下来,迅速地一手拿嵌板,一手拿纸,用小夹子一夹就固定好了。

“原来是这样,我看到你用小夹子夹了一下,就把纸和嵌板固定住了。”我鼓励道。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地鼓励孩子,让他体会事情本身的愉悦。

壮壮听到我的鼓励,高兴地扬起了头,“这还不简单。”

“那然后怎么做呢?”我请教道。

“然后这样。”壮壮边说边演示。

“哇!好像魔法呢!”我惊叹起来。

“嗯,是的!”壮壮自豪地说。

就这样,这个不爱动手的壮壮第一次投入地“工作”了半个小时。

接下来,当壮壮再次出现别人、讨好别人的行为时,我们都会忽略,而是关注他是否真正意义地开展了自己的“工作”,并及时地鼓励。就这样,壮壮的状态越来越好,他不再围着大人们转了,变得专心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