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决战神九 海天高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决战神九 海天高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月的江南柔情多姿,空气中静静地流淌着湿热的气息,伴着晚风轻轻的吹拂,清新欢快的感觉顷刻间弥漫开来,荡漾在夏季美丽的天空下。

随着傍晚时分的到来,办公大楼旁高高悬挂的LED大屏,光芒愈加闪烁,屏幕上正在播放着神舟九号发射的实时直播。宽大的广场上,涌动着热闹的人群,老人、孩子和女人们无意间布满整个广场,大家的共同到来,仿佛就为相约这一伟大的盛况。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此刻大屏幕上出现了远望号船跟踪神舟九号的画面。“爸爸……”人群中突然响起小朋友的呐喊声,孩子们兴奋的叫唤,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专注地凝望着屏幕,因为此刻他们心中正挂念着自己远在天涯的亲人……

在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我们人类从未停止过抗争的步伐。

再一次踏上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海洋,远望人在心中早已经期待着即将开始的海天之战。

海上风云变幻莫测,太平洋上险象环生。

雄伟的远望六号船此刻正颠簸在南太平洋的风浪之中,神秘莫测的蓝色大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欢迎着老朋友的到来。尽管这片海域,远望六号船已是多次造访,但是六月的南太平洋,正值冬季,天气变化反复无常,极易遭遇恶劣海况。这也是远望六号船第一次在这个时节里,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有着诸多未知的因素。

一次出航执行多次测控任务,单次任务周期从30天缩短至不足20天,多项任务并行准备,任务密度大、要求高、节奏转换快。

四月中旬从码头出发的时候,船员们记忆中还是姹紫嫣红的满目春色,经过60多天的航行,他们从春走到夏,又从盛夏走进深秋,接着从深秋进入冬季,短短数日体验了一年四季的快速穿越。

出航以来,船气象中队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密切监视海区数千海里范围内的天气情况,根据各类数据,做着精准的预报。

在连续执行了两次海上测控任务之后,远望六号船于2012年6月7日到达了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测控海域,为即将打响的战斗做准备。

冬季冰冷的洋面上,白色的浪花在欢快地起舞,海风迎面吹来,伴随着丝丝的寒意。此时雷达天线组的工作人员,正站在高高的塔架上劳作检修。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船儿匀速航行,一切都在平稳有续地进行,让人感受着难得的片刻平静。

监测到南极绕极气旋已是第二天的事情。绕极气旋是南太平洋冬季海域的常客,其对船只的破坏力巨大,引起的涌浪最高可达5米。

当气象云图出现异常变化时,气象组长自勇心里就有些担心。起初的细微变化,似乎很难判定即将在几百千米外海域形成的绕极气旋,是否会正真影响到我船一周后执行的任务。然而随着监视的深入关注,特别是云图上气压的快速变化,再由海上测控部传输的数据显示,该气旋正在迅速形成,之后会快速向东偏南方向移动,三四天后将会和远望六号船不期而遇。

6月10日这天,天气已经由多云变为阴天,大海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好像在压抑着怒气,风浪的感觉越来越近。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气象工作人员发现卫星云图上显示,就在我船附近洋面上,一股可疑的气流正在快速运动。“不会是温带气旋吧”,自劳心里有股不祥的预感。他立即带领着几名预报员,把太平洋上的天气系统一遍遍整理,看云图,分析数据,对所有的气象要素精心测算,不断修正预报结论。

为了更好地执行此次神九任务,远望号船配备了多功能侧波雷达,卫星云图,高空气象探测,远程气象网络等先进设备。但当同时遭遇南半球绕极气旋和温带气旋这样恶劣天气叠加的情况时,一切先进的工具,都难以发挥出正常的效用。

短短两三天内,船上举行了10次气象会商,始终难以确定任务第一天的测量点位。

6月12日夜,漆黑的夜晚,七八级的大风搅动得海面波卷浪涌,浪高已达4米,肆意起伏的海水紧紧包裹着远望六号船,飞腾跳跃的浪涛前后拉扯着船体,船舶在风浪中艰难前行。全船半数以上的人,已经明显感到身体不适,晕船已是再所难免了。

“三大洋气象保障系统”已经启动,会议室正在进行海陆联合气象会商。

“受南极绕极气旋与温带气旋的同时影响,预计16日~17日,首圈任务时浪高近5米,风力9级~10级……,相当于超强台风的威力,破坏力极强,未来天气情况非常可怕。”自勇果断说出自己的结论。

“在海上,如果浪涌超过4米,就将可能威胁到船舶的安全,况且船体晃动过大,各种天线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根本不具备执行测控任务条件。”船老大凌元当然明白现在的困境,“时间紧迫,远望六号船必须重新制定出最佳的船舶测量点和应急点位方案。”

“既要保证关键测控弧段,又要确保船舶安全”,负责总体的测控部高工邹春华在心里盘算着,如何设计才能做到两全齐美。

短短的一天一夜,他带领着技术小组,埋头苦干,精推妙算。经过总体技术的协商,新的测控方案已经出炉,无奈之下,远望六号船只能放弃该测控海域,也就意味着需要放弃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后第2圈至第4圈的测控任务。方案很快得到了北京的通过。

6月14日,远望六号船迅速开赴450海里外的新测量点,主动避开危险天气,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时距离任务还有两天的时间。

风雨交加的茫茫大洋上,两万多吨的巨轮显得那么的单薄无助,恶浪疯狂地冲撞着船体,砰砰地发出阵阵轰响,大海犹如一头动怒的狮子,野蛮的咆哮着,怒吼着,拒绝着一切入侵者。

“左舵十,回舵,把定……”驾驶室里,勇敢的水手,正在有条不稳地执行着航海长下达的命令,年轻的脸庞淡定而执着,表现出同龄人难有的成熟。

随着测量工况的改变,整个航海部门重新规划新的海图作业,及时调整航线设计。在航行过程中,加强瞭望,有效地避开暗礁,避开横风横涌。鉴于恶劣的海况,为了保护船舶舵机的安全,船的航行模式已由自动舵改为手动舵,这大大增加了开船的工作量。单是站着两三个小时,就腰酸腿疼,双手麻木,还要时刻保持警觉,正确执行操作。连续的四班倒,不分昼夜,大家卵足了劲,远望六号船向着胜利进发。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远望号测量船队在海上主要承担了航天器发射海上段的测控,航天器从国内发射场起飞后首先由陆地上测控站提供接力测控,到海上以后由远望号船队提供接力测控。针对神舟九号任务,三艘远望号船呈接力状布阵大洋,其中远望三号主要承担两次交会对接段测控通信任务,远望五号主要承担飞船太阳帆板展开、飞船撤离和两次交会对接等关键测控通信任务,远望六号要完成飞船工况处理、应急返回数据注入和第二次手动交会对接等关键弧段测控通信任务。

此次三艘测量船任务不同,船位也不一样,远望五号船主要和青岛搭接,是陆海交接的桥头堡,陆地上测控完成后就交给远望五号,之后传递到远望三号和远望六号,基本呈接力状态。这些工作对航天测控的全局来讲是至关重要的,飞船在天上飞时,最好是整个测控网对它毫不间断地进行跟踪和测控,即便考虑到国内站,也考虑海外建站、国际联网,包括正在发展的中继星手段,还是不能达到全覆盖。整个地球海洋面积达到70%,远望号测量船机动性强,测控功能全,在海上测控环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时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神舟九号和三名航天员,顺利发射升空,从西北大漠向着遥远的太平洋呼啸而来。

千里之外的太平洋某海域,远望五号船甲板上,12米口径的雷达早已朝着“神九”飞来的方向翘首以待。

舷窗外涛声阵阵,船指挥大厅却异常安静,所有工作人员都严阵以待。

甲板上,USB雷达紧紧咬住神舟九号即将跃出的海平面方位点,作为陆海测控接力的第一棒,远望五号船担负着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传来的太阳能帆板打开指令注入飞船的重任。

18时45分。“按捕获方案搜索目标!”王健下达了指令。

主操作手丁求启从容淡定,操纵杆、手轮配合娴熟。

“发现目标!”

主控台显示屏上,一个红色亮点沿着预定的轨道线快速移动着。雷达缓缓转动,紧紧凝视目标。

“信号被锁定。”丁求启一声报告划破了机房的寂静。“遥测锁定!”基带工程师吴广志随即报告,“双捕完成!”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王健的声音穿透大洋,这是远望五号在向祖国报告。

紧接着,广播里传来中心机调度陈光的声音:“目标进站,遥外测数据已发出。”

船指挥部下令:发遥控开始!

18时49分,神舟九号太阳能帆板成功打开。飞船在远望五号船上空疾驰而过,留下了一段完美的弧线。

“长江五号跟踪结束!”

飞船按预定轨迹飞向远望六号船测控海域。与此同时,南太平洋上的远望六号船也进入临战状态。

二十多分钟后,远望六号船测控机房里,示波器上一道亮线一晃而过,紧接着一个红亮点窜入屏幕,瞬即被主操作手胡金辉稳稳锁定在十字中心。

“长江六号发现目标!”

“长江六号双捕完成!”

调度员坚定的报告声,打破了全船的沉寂。

“长江六号跟踪正常,遥外测信号正常!”

“成功了!”欢呼声激荡在大洋上空。

飞船飞向下一个测控弧段。

浪花拍打着船舷,远望号测量船队也追随着电波的消失方向,奔赴下一个测量点位……

作为航天远洋测量船队的重要力量,中国第二代航天测量船,远望三号船经历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在内的所有神舟系列任务,这是远望三号船的骄傲,更是她的使命担当。

刚执行完北斗二号海上测控通信任务的远望三号船,仅回港进行了10余天的设备检修和物资补给,就再次奉命出征执行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海上测控通信任务。

十多年征战大洋,远望三号船的船体已是锈迹斑斑。虽然该船多次进行中修技术改造,可是强烈的噪音,憋闷的空气,狭窄的住舱,有限的淡水,还是一艘老船所无法改变的艰苦事实。

面对这一切,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优秀团队,却是十分享受这份海天之旅。没有绿色蔬菜,他们却保持着绿色的心情,没有喧嚣的生活,他们却可以在大洋深处演绎出最美的甲板风情。

庞大的远望号船上有成千上万个接插件,远望人科学制定装备保障方案预案,抓好关键件、易损件、单点件、进口件的备份,完善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流程。在这个任务航次中,远望三号船测控部门提前谋划,加班加点,利用任务的间隙,先后对天宫一号在海上组织了10余个圈次的试跟踪。跟踪的时候,常常在凌晨时分,在航海部门的紧密配合之下,技术人员耐心细致认真操作,确保每次跟踪测量都积极有效。通过跟踪数据的计算统计,检验了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即将执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月16日下午,海天之间,一轮红日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乳白色的远望3号船犹如一朵白云浮在海上,也挂在天边,像是一位天才画家特意添上去的几笔油彩,绚丽而生动。

此刻距离任务发射还有三个多小时,全体船员整齐列队在后甲板上。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海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决战神九,献礼盛会”的大幅标语被年轻的科技工作者高高举起,远望人庄严地举起右拳,响亮的誓言,久久在海天间回荡。

随着神舟九号的发射升空,全体参试人员夜以继日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向着胜利做最后的冲刺……

航天远洋测控最大的特点是远离国土,测量船在茫茫大洋上完成对运载火箭、航天器的海上测控任务。与陆上相比,远望人要在动态条件下完成测控任务,在海水涌动、船体晃动、目标运动的情况下,完成目标捕获以及对目标长时间连续稳定跟踪的难度比陆上更大。

三艘测量船在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前都需要进行远距离机动作业,机动是为了重新排列位置。三条船互相搭接,就为两次次交会对接延长了对接走廊,整个陆地上到海上,对接走廊非常长,通过海上三条船的摆放,可以确保两次交会对接的顺利完成。其中最困难的是远望六号船需要连续机动2500海里,机动至第二测控海区后,与远望三号和远望五号搭接构成第二次对接的“海上走廊”,为进一步延长航天员手控对接过程测控通信连续覆盖提供有力保证。

北京时间6月18日14时15分,已经顺利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交会对接的神舟九号飞船,如期飞临远望五号船测控海域。

夜幕笼罩下的大洋上,随着海水的涌动,重达万吨的船如同一片树叶,在不停的晃动。两侧的减摇鳍悄然张开,“哗……哗……”的响声,在静谧的令人窒息的夜空中传递得很远。

洁白的船指挥所里,液晶显示屏不停闪烁,话筒里不时传来各类测控的的报告声。穿着天蓝色的防静电工作服的参试人员,正一起屏声静气地紧盯着显示屏,注意着每一个数据的细微变化。

突然,一个红点划入屏幕,主操作手丁求启轻摇手轮,将其稳稳锁在示波器中心。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

“长江五号双向捕获!”

“长江五号跟踪飞船正常!

一道道数据飞越茫茫大洋,快速有效的传输给北京指控中心。

“对接机构锁紧!”随即,北京指控中心调度清晰的传来口令。

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清晰图像显示在远望五号船指挥大厅的屏幕上。

8分钟后,远望五号船完美的执行了第30圈的测控任务,将接力棒交给了几百海里外的远望三号船。

主控机房内,岗位人员早已就位,仔细核查着电脑显示器上各色数据的变化,等待神九的再次光临。

北京时间14时25分,主操作手戴兵熟练地操作控制天线转动的手轮,目标被牢牢地锁定在示波器十字中心。

“长江三号双捕完成!”

船指挥所的大屏幕上显示出USB系统实时解调的图像信息。

三个小时后,当三名航天员身着蓝色航天服进入天宫一号的画面清晰地出现在太平洋深处的指挥所大屏幕时,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所有的人都激情欢呼,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