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5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衰5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34-01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72%,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没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在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临床综合症,大部分患者心力衰竭时间较长,心力衰竭症状以及体征常常同时存在,并伴随心肌能量不足以及生理调节机能紊乱等。研究[1]显示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最后均会发展成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该病治疗难度较大,死亡率较高。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西药治疗配合限盐、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常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疗程长,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大。而有文献[2]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较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此我院选取接收的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和西医两种方法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院接收的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6.8 岁,其中19例冠心病, 13例风湿性心脏病, 12例扩张型心肌病, 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18例,Ⅳ级3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6.2 岁;其中20例冠心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19例,Ⅳ级3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以及心功能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参照《实用内科学》中标准, 左心力衰竭出现心脏病体征,X线检查显示肺循环淤血、肺间质水肿等改变;右心力衰竭出现心脏病体征以及体循环淤血症状, X线检查显示上腔静脉增宽改变等改变;全心力衰竭X线检查显示全心增大;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腔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射血分数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利尿剂、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并根据其原发病给予营养支持、吸氧、限盐等对症治疗,给药时调节进药速度和剂量,时刻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情况,维持心率和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治疗30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中药汤剂,配方:黄芪30g、麦冬20g、益母草20g、茯苓15g、太子参10g、人参10g、丹参10g、葶苈子10g,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30天。加减:患者咳嗽多痰加用陈皮、鱼腥草等;患者心悸加用桂枝、夜交藤等;患者严重水肿加用大腹皮、猪苓等。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心功能分级。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 心衰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或明显消退,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提高2级以上;进步: 心衰症状以及体征得到部分缓解,心功能提高1级以上;无效: 症状和体征没有缓解或加重。

有效=显效+进步。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72%,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病例常合并水和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采用西医利尿剂易导致水、电解质失衡,扩血管药易出现低血压, 所以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而中医理论认为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主要为气虚、血瘀、阳虚、水停,随着病情发展心气阳不足,导致血运无力、迟缓,肾、脾、肺功能逐渐失调,水湿内停和痰饮内聚进一步损伤阳气,导致心力衰竭症状不断加重(下转第 3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