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吡柔比星单次或分次给药对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吡柔比星单次或分次给药对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吡柔比星单次给药和分次给药的过程中对药代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抽取68例患有乳腺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分别采用单次和分次给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用药后的Cmax、AUC、Vd、K10-HL、CL等参数水平与A组存在较大差异;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人数略少于A组患者。结论 在采用吡柔比星对癌症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单次给药和分次给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吡柔比星;单次给药;分次给药;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

为了对吡柔比星在单次给药和分次给药的过程中对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使临床对吡柔比星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癌症患者进行化疗的最佳用药方案,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乳腺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吡柔比星单次给药和分次给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这两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乳腺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9岁,年龄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51.7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9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2年;B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小者34岁,平均年龄53.1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8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3.4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68例临床确诊患者病历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单次给药方式(CTX 500mg/m2,将其溶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5min,d1;THP 50mg/m2,将其溶于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5min,d1,三个星期为一个疗程[1])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分次给药方式(CTX 500mg/m2,将其溶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5min,d1;THP 20mg/m2,将其溶于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5min,d1、2,三个星期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在用药后的Cmax、AUC、Vd、K10-HL四项参数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3 讨论

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充分证实蒽环类药物所产生的心脏不良反应与药物的血浆浓度的峰值浓度呈正相关,其抗肿瘤能力的实际活性与药物的组织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脏不良反应是吡柔比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毒性作用,该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给药后的短时间内出现急性的不良反应和随着药物剂量的不断增多出现的慢性不良反应[2]。该药物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无论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的发生率、发生的具体程度、发生时间的早晚、维持的具体时间、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降低的发生率方面,两种给药方式均非常相近[3]。虽然学业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表现比较明显,由于相关临床治疗的普及和推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均会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没有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所导致的感染和发热等症状,并且不会对随后的治疗造成任何影响[4]。

总而言之,在采用吡柔比星对癌症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单次给药和分次给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罗植权.乳腺癌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策略[J].临床医学,2009,10(07):103-104.

[2] 罗金荣.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防治膀胱癌切除术后复发4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12(07):183-184.

[3] 叶敏,朱珠,付强,徐啸晨.建立人血浆中吡柔比星HPLC测定法及其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4] 沈加君,尹和宅.吡柔比星与表阿霉素在乳腺癌化疗中不良反应的比较[J].临床医学,2007,12(10):208-209.

作者简介:方秀,女,临床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