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境创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境创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各种问题,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能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 思想政治课教学 学会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外部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因此。构建政治课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境”,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验。本人多年教学实践中,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作了以下尝试。

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创设一种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取知识并形成创造个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设置一些新颖且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目的地将社会热点与知识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展示了一幅漫画《人世了,狼来了》让学生观察思考:加入世贸组织“狼”果真来了吗?怎么样“与狼共舞”?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大胆想像,并勇于发表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针对部分学生对国家政策理解不透,缺乏理财知识的情况,我设置了信贷消费是不是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矛盾吗?既然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还要鼓励贷款消费呢?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脱离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根据各自情况,提出家庭消费计划等几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则及时引导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讨论、评议,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

实践证明,教师只要精心创设科学恰当的问题情境,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在创设情感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场合下产生,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对知识的感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情感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取一些最易引起认知兴趣,易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如在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我设计了以“2008年奥运会”为探究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上网搜索各种资料,学生兴趣顿增。有位学生讲述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零的突破”的故事:“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赢得第一块金牌时,举办方没有想到中国队会获金牌,以致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导致颁奖升旗仪式推迟了45分钟。”听到这里,同学们非常激愤,对比现今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奥运赛场上一个又一个金牌的获得,由衷地体会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比如,在学习《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有关市场经济的内容时,我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案例:一位老者生病入院,却因吃了假药而致死:某些乡村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贫困农民,因买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致使一年辛劳却颗粒无收,这些制假贩假简直是伤天害理啊!此时,学生的是非观、正义感在这充满情感的课堂意境中得到了形成、发展和升华。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真实、感人的情感情境,融情感于知识传授中,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之花,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引起学生认识的共鸣和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创设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生活即教育”。政治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较为抽象、枯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使学生难于理解。而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从现实生活切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生活特点,有目的地将社会生活问题与知识点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结合学生经历过或关注的具体问题设置成赋有意义的情境,就能充分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投资方式》时,我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理财方案,方案一方面要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由于这一知识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设计自己的理财方案,不仅熟悉了储蓄,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掌握了买基金这种新投资方式,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理财能力。又如在学习《文化的多样性》时,我先提供一份材料: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把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同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纳入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中。然后提出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节假日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体现生活化的要求,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取让学生谈谈自己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来引出所要学习的问题。在学习《企业应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这一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先谈本市发生的事例,用环境污染、不正当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和现象,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受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在生活问题探究中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四、在创设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通

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如在学习《银行和储蓄者》时,我先组织学生到银行进行相关调查,收集资料,将银行的存、取款单,空白支票及银行的宣传资料带到课堂上,上课时,我设置了“银行营业厅”的模拟场景,学生到银行去,有的存款取款,有的交水电费,有的办理按揭贷款。通过模拟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顺势而为,我组织学生在分析小品情境过程中谈怎么储蓄,谈银行的职责、作用等。大家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教材重点、难点、模糊点和易错点,理解了较为抽象、枯燥的概念原理。进而我又安排了“存款储蓄、利国利民是否意味着居民的存款越多越好”的课后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又如在学习《价值规律》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到集市、超市调查粮油、猪肉的价格,了解近年来粮油、猪肉价格的变动情况。学生们有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制成曲线图表,有的写出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并进行交流,这不仅使学生们加深了对“价值规律”的理解,而且也增长了社会阅历。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使知识转化为智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还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片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让学生参与体验情境等手段,进一步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变为积极主动求知,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然,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情境的创设,要把握好“度”,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只图热闹,随意创设情境。第二,情境创设要新、奇。教师所设计的情境,提出问题一定要新、奇。使学生感到不落俗套,要考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提出的问题,选取的材料、研究的课题要有时代感。第三,要注意引导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情境的设置上,应始终坚持情境与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趋向的一致性。第四,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与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第五,问题设置要紧扣课程标准,要体现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问题设置应该具有挑战性且经过努力探索能达到目标,即尽可能把问题的难度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问题设置也应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想学、能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