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黎族:带着历史前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黎族:带着历史前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黎与熟黎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在三亚异军突起之前,一直是海南岛的象征,被视为海南的必游之地。这个位于海岛中部的庞大山脉,也是海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全国120多万黎族人大半生活于此。

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居民基本上都是黎族和苗族人,村落依据民族的不同简单地称做黎村、苗村。乡里只有一户汉人,据说祖上是清末时随抗法名将冯子材一同入琼抚黎的广西士兵,因患病滞留此地,后来便在此结婚定居。

途中偶遇一位姓吴的退休老师,是黎族人,据他介绍,无论是黎族还是苗族村民,基本搬进了砖瓦房,至于民族服饰,除非重大节日,否则是不穿的,平时能够区分彼此的主要方式还是语言,“要看原始村落,得去初保村。”

当地很多人向我推荐初保村,而在东方市,人们会推荐白查村,在乐东县,则是扎灶村。海南中南部的每个县市都会有一两个黎族村落因为位置偏远而作为原始生活的见证存留下来。与汉化的“熟黎”相对,这些还保留着黎族传统的村民被称为“生黎”。人类学者和旅游专家试图赶在他们汉化之前做些保护工作,所谓保护,通常是给予他们一些经济补助,或是在附近建个新村,将他们整体搬迁过去,以保留原来的建筑风貌。

“不搬走还好,一搬过去,原来的房子没人照顾,一年不到就基本上塌了。”说到对黎族原始村落的保护,五指山市的一位文化工作者感觉有些痛心。“有时候我们搞活动,要到琼中那一带去请少数民族,那边更穷一些,有些东西和习俗还保留着。”

相比之下,身为“熟黎”的吴老师对种种变化显得乐观许多。“原始的不一定都是好的,像我们去市里,有了汽车就快多了,我也没见过哪个喜欢原始文化的人是走路过来的。现在对原始东西的追求,并不是因为原来的东西有多好,而是我们对现在有太多失望。游客来了,看了,感慨一番,然后呢?最后不也坐着汽车回去了吗?总不能允许汉人现代化,却不允许黎人汉化吧?”

千年黎锦

行走在许多黎族人聚居的村落,感觉跟汉人的乡镇没有多大区别,除去个别墙壁上还涂有代表黎族风情的符号之外,唯一能提醒我们这里是黎族村的事物,是老年妇女头上的彩巾――著名的黎锦的一种,黎族人以此作为已婚妇女的标识。

与略显朴素的上衣不同,她们的头巾以红、黄、绿几色交织而成,常见的是菱形、三角形等几何条纹,有的还会绣上几朵木棉花。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这种雄壮魁梧的植物,在黎族人眼中是家庭兴旺的象征。

黎锦真正令我们惊艳的,是桶裙、摇兜,它们的颜色更加艳丽,图案也更加丰富:红色长布上排着一列又一列的青蛙图案,蓝、黄、绿、玫红等颜色有规律地交错出现;黑色的底布上绣着一条龙船,下面有几条大鱼游过,空中飞着一群不知名的鸟雀,古朴中透着点童趣。还有的黎锦上锈满了人物,最上面是一排手持长矛的“红色娘子军”,中间的人双肩高耸,仿佛正在跳舞的青年,底下则是一排双手叉腰的赳赳武夫。黎锦以菱形为基本单元,由此组合出凤凰、蝴蝶、蜜蜂、水鹿、谷物丰收、民族婚礼等复杂多变的图形,人物造型大胆、夸张,整体弥漫着一种热情奔放的浪漫色彩。

黎族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献记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黎锦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相传元朝黄道婆在改进纺织技术时便借鉴了黎锦的制作工艺。黎族人至今仍在沿用几千年前的技术纺染织绣,就像有些黎族人还在屋内用三块大石头砌着简单的灶。因为千年不变,它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现在黎族人常织的头巾、桶裙、摇兜等,除了少部分留做家用,更多的是卖给三亚的商家。这些色彩鲜艳、富有浪漫色彩的手工艺品颇受游客喜爱。尽管前来收购的商家常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是织布的老人已经十分满意了,毕竟,传统工艺不再被年轻人视为落后的象征,本来担心失传的技艺也因为有了经济利益而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像文身一样,在1949年以后便几乎断代了,只在老一辈身上还有所存留。

黎族文身被人类学者誉为“人体上的敦煌壁画”,见过它的人会经久难忘:黑色的线条在脸上纵横,下巴上也密密地布着几道,像是用炭划过一般,有些则像是被密密麻麻的大头针扎过,遍及四肢。按照老人的说法,女孩子要是不“打登”(黎语,指文身),死后是无法到祖宗那儿报到的。在我们看来差别不大的文身,对于黎族人来说有着特殊含义,这跟他们的服饰一样,是区别于其他支系和部落的重要标志。

黎族人至今仍在沿用几千年前的技术纺染织绣,就像有些黎族人还在屋内用三块大石头砌着简单的灶。因为千年不变,它被称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TIPS

到哪儿看黎族风情

海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存留不多,也比较分散,相对集中的村落有五指山市的初保村、东方市的白查村和乐东县的扎灶村,至今保留着黎族世代居住的金字形屋、船形船。有的人家还用原始的三石灶做饭,织布时席地而坐。

五指山市的琼州学院边上有个海南民族博物馆(门票10元),是海南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展品丰富,文物尤多。

槟榔谷

位于保亭县南部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距离三亚市区约35公里。景区建立在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上,两边森林茂密,有许多直耸云宵的槟榔树,这一带原是保亭县民族风情最为浓厚的地区。

这里更像是一个汇聚了黎苗文化和椰岛风光的综合博物馆,分为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板块,几个船形屋风格的分馆详细介绍了黎族、苗族的前世今生,展出有各式黎锦、农具、猎装等。

谷中设有黎族八音表演、打柴舞、黎锦时装秀、吹鼻箫、爬槟榔树比赛等节目,还有留有文身的阿婆在现场织布。

保亭县城、七仙岭

保亭县每年七月初七都会在县城和七仙岭风景区举行大型活动,庆祝黎族最重要的节日嬉水节(又称七七节),这一天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当地黎族人用泼水嬉戏的方式来表达对彼此爱情的祝福。

活动当天,现场除了大型文艺汇演,还有黎苗婚礼表演、服饰展示、民歌对唱和大型竹竿舞,是集中了解黎苗特色和传统的一个窗口。品味过各种黎苗风味小吃之后,可以加入广场上的万人狂欢活动,再矜持的人到了现场,也会很快被惊呼声、欢笑声所感染。

陵水县城

同样以民族风情闻名的陵水黎族自治县,特别看重三月初三这个节日(又称三三节)。在这个黎人、苗人共同欢庆的日子,县城会举办一些互动活动,比如游客进村要经过一个竹竿阵,像当地村民一样跳着竹竿舞依次进入村中,跳错了的一律罚喝一杯当地酿造的甘蔗酒。

此外,节庆现场还有担椰子、顶棍、背新娘、打陀螺、珍珠球等多种颇具特色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游客和观众都可以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