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生新闻如何升级换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生新闻如何升级换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225-01

摘要:民生新闻从雏形初现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本文通过分析陕西省内媒体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总结十年民生新闻之路的得与失。以省内民生新闻发展中的关键电视栏目入手,肯定了新闻从业者不断创新新闻形式和内容的努力,同时也提出民生新闻不是一味地以血腥暴力的场景刺激眼球的弊端。最终阐明民生新闻在升级换代中可以采取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民生新闻升级换代公众利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民生新闻已经初见雏形,在陕西境内,2002年是民生新闻的起步元年,这一年以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自办栏目《都市快报》的启动吹响了陕西民生新闻的号角,节目板块化,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注重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主播用较为轻松的,口语化的播报新闻的方式,通过镜头和老百姓拉家常,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提高了节目的可看度。

《都市快报》起步短短一年后,几乎就已经家喻户晓,西安市的居民,遇到了问题,最先想到的就是求助或告知《都市快报》栏目组,在百姓的心中,这档新闻是老百姓自己的新闻,新闻里出现的事都是你我身边的事。《都市快报》也曾一度创造了收视率15以上的收视神话,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民生新闻之战一触即发。

平面媒体则以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为主体,这些报刊当中几乎都开辟了专门的板块,报道本城和本省新闻。“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

2006年,继《都市快报》之后,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又新开辟出晚上18点这个时段,着力打造新闻杂志类的大型直播民生新闻《都市热线》。同时加入的“娱乐时间”板块,搜罗娱乐圈大事小情,不同的内容吸引的受众群更加多元。

2010年,一个新十年的开始,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一档以现代通信技术为载体,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的升级版民生新闻《第一新闻》。SNG卫星直播车和3G直播设备让“我就在新闻现场”的原始新闻梦想成为了常态,在节目刚开播时,47分半的整期节目当中,直播连线的新闻每天保持在3条以上,让观众很过瘾,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现在街头巷尾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新鲜,快速,生动。此外,节目的编排紧凑,节奏感强,能让观众感觉张弛有度。借助《都市热线》培养出的下午18点观众看电视的习惯,同时自身强势的竞争实力,《第一新闻》开播仅仅一年的时间,收视率就蹿升至3.5以上,现在稳定在2.8以上。

2012年对于陕西的民生新闻来说,是有非凡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陕西民生新闻走过的第一个十年。虽然在第一个十年中,民生新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根发芽,不断创新,创造出了可观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其自身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局限一:节目同质化严重。单就电视媒体来说,本地电视台民生新闻类栏目多达十几种,同一个新闻现场,多档栏目的记者出现(有的甚至是一个频道不同栏目的),视角基本相同,这就造成观众在家看电视,换台的时候以为遥控器坏了,同一个事,同样的播报方式,看多了会觉得很乏味。

局限二:亲暴力刺激。杀人越货,车祸行骗,曝光黑幕,此类题材是民生新闻的大爱。为了吸引观众,不少都把“车祸”、“尸体”、“案件”等等抓人眼球的内容作为每天必不可少的压轴大菜。报道这些题材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记者在报道中只关注血腥刺激的现场,而忽视伤者的命运;只关注手段残忍的作案手法,却不注意保护受害者的感受;无论是镜头还是内容,都更注重眼球冲击力强的现场,却淡化了新闻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当然这样的报道会让栏目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但也会带来人们对媒体的质疑。

中国最大的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公司CTR的媒介专项部研究总监王凯博这样分析民生新闻的升级换代。初级民生新闻栏目往往依靠众多的记者群,以大量的眼球新闻为主要内容,以最短时间传播为制胜法宝,这样的报道确实能在较短时间内聚集人气,获得效益。二代民生新闻则是在一代报道的基础上,更多的侧重大编辑部的策划功能,在追求时效性的前提下,深度解析广大民生关注的公众利益,共同话题,不再单纯的短平快。而三代民生新闻更加注重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建设,通过媒体的言论、报道,替民生公众说话、反映问题、舆论监督,甚至影响政府的决策。

根据这种分析判断,陕西电视民生新闻正处在一代向二代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为了避免转型阶段进入单纯追求收视率的误区,笔者提出以下浅析,供参考。

首先,转变记者的报道理念,着力刻画事件性新闻中的人物情节,以人为本的站在主人公和受众感受的角度去报道新闻,让突发事件不再冷冰冰、硬邦邦。

其次,开发新的民生新闻报道题材,拓宽报道类型。民生新闻应该体现在民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家需求的新闻不是只有车祸、火灾、案件等负面消息,正面的阳光的新闻,民生同样关注,服务的信息的更是百姓的需求。在成功的民生新闻栏目中,我们看到除了资讯外,记者还为群众服务,替大家排忧解难,解读政策,算账帮忙。

第三,找准自己的独特标识给予充分展示。西安市并不算大,却聚集着近十档民生新闻栏目,竞争异常残酷。每天观众打开电视,从下午看到晚上,从省台调到市台,看到的内容大体相似,只不过在报道形式上、记者上有所差别,如何在这众多的媒体竞争中独树一帜,那么就要在升级换代中找准自己的独特气质给予大力展示,我们关心的是公众利益,要树立媒体形象;还是要追求收视率,眼球效应;还是二者想兼顾,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并刻意按照定位加以实施。一档栏目能否生存最怕的就是没特点。

另外要把握主动,监督有力。舆论监督的选题只有具备了对更广泛公众利益的切身相关性,才具有展开批评调查的基础,节目也会具有较高程度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最终帮助解决问题。而这也是民生新闻升级换代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周万安.新闻节目改版的实践与思考[J].视听界,2003(6)

[2]蒋原伦.媒介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李舒 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M].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