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及其教育的责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及其教育的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而要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公众参与的成效,又离不开教育责任,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全民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一要加强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教育,二要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教育,三要及时宣传与推广成功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经验,四要做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重。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8;G40-052.2;X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1674-6848(2012)04-0074-05

[作者简介]陈美球(1967—),男,江西石城人,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研究;刘桃菊(1965—),女,江西湖口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蔡海生(1974—),男,江西万年人,博士,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土地生态研究。(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TELLA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的动态模拟研究”(2009GZN0026)的阶段性成果。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发展蓝图,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展现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和一个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要实现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①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而教育作为人的素质培养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手段,在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公众参与的成效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论述入手,提出教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责任所在,并进一步就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探讨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就是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客观地说,人类社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关键是要把这种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的自身调节范围之内,避免因人类的过度干扰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虽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缓冲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干预或对破坏的生态进行修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取决于人们是否能自觉合理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现实中,个别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置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不用而偷偷地排污,这就是典型的生态责任事例。公众参与之所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占据着非常关键性的地位,主要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一)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

在经济学中,一般根据效用、消费和受益等经济特性,把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的物品或劳务,在效用上不可分割,且为社会公众所享有,比如地球上的阳光、空气等。其中,非竞争性是指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而兼具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是私人物品。显然,生态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不论在什么区域,它带来的种种效益,诸如小气候调节、空气净化、水净化、水土保护等,都为区域内所有公民所共享,谁也无法排除他人来分享其功效,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表现显著。生态环境这种公共物品属性还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外溢,即区域外的人们也同样可以分享这些生态效益。

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同时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完全依赖于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树立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福及子孙、有利于人类的公益性事业。人们在不断追求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但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首要因素也是人类自身。正是由于人们的一些不可持续的经济行为,才出现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充分提高每个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只有通过全民参与,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同样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意识。只要有那么一部分人的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就极有可能将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付之东流,现实中极个别化工企业偷排污水,导致河流水质污染、大量鱼虾死亡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两个项目工程就能解决的,而是贯穿于人们的所有生活之中。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这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文化氛围、等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良习惯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洗涤剂的过量使用、难分解塑料袋的滥用等,都在无意中破坏着生态环境。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而水环境的生态安全与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水环境的保护行为更是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活中洗涤剂的使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看似不起眼的含磷洗衣粉,通过大小水系汇集于鄱阳湖,积少成多,加上周边农田流失的化肥农药,将会造成鄱阳湖水质富营养化,云南滇池的水质发臭、江苏太湖的蓝藻暴发就是前车之鉴。正因为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公众的参与更显迫切。只有人人都养成良好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活习惯,自觉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中,才能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