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融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融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之外,还体现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方面。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过度强调数理化等技术学科的教育、英语的教育,而忽视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汉语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各教育阶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母语作为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1、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情感教育包括尊重、关爱、欣赏学生,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不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地表达情感、适当地调控情感、适度宣泄情感以及增强情感的免疫力或适应能力等等。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这是学生步人社会后独立生活与交往的必要条件。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因而具有丰富而现实的价值。情感教育可以广泛渗透于一切学科的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情感”存在于每堂课的始终,影响着教学认知活动的进行,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涉及到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情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情感教育可对学生进行爱憎感情的教育,具体包括个人与社会间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爱集体、爱人民等;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骨肉之爱、男女之爱、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等等;个人与求知间的爱科学、爱知识、爱真理等;个人与事业间的爱职业、爱事业、爱劳动、爱工作等。把握情感教育的内涵并在教学和管理过程切实贯彻情感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及中职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

当前,我国国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要明显高于对母语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母语的学习热潮似乎比不上英语,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为学习而学习”浮躁心态的反映。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的摸索和完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成为提高我国中职语文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2.1 理顺文中情感的变化与层次。

好的文章,情感往往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发展、有层次的。《荷塘月色》中,作者总的情感是哀愁的,但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心里颇不宁静”的哀愁充分享受“荷香月色”的淡淡的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淡淡的哀愁,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作者当时内心的彷徨和痛苦,理解作者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

2.2 通过关键词句辨析情感差别。

人的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文章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个性色彩浓烈,作者对不同的人物会寄托不同的感情。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注意最能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从而体悟作者情感。如在教学职高语文高教版第四册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笔者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宝黛初见时宝玉和黛玉不同的反应。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会发现宝玉是“笑”,黛玉是“惊”,在学生的发现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一“笑”一“惊”分别表现了人物内心的什么特点?这样,通过抓关键的词,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宝玉的率直,黛玉寄人篱下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

3.1 情感的正确把握是建立在对文章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只有感知过事物,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教者要在讲解中,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环境,以推动学生充分的认识课文,理解课文,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教学职高语文高教版第二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课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查找与作者茨威格和文中要赞美的托尔斯泰有关的资料。上课时,先讲解托翁的生平、思想、著作,培养学生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再抓住“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即托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瞻仰这位伟人墓地时的情感,从而体会到文中称托尔斯泰墓是“最宏伟、最感人”的墓的原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高尚人格的赞美之情。

3.2 激发感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抓住特点,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祝福》一文中祝福之夜鲁镇的热闹与祥林嫂的悲苦惨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抓住这一点能激发学生对封建礼教、封建宗法制度、封建思想的痛恨。

当然,引领学生正确体情,仅以上几点是不够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

4、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一个认知主体,但是这个认知主体是受到他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制约的。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他必须对这个施教的对象有所在意。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因此,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教师都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备课时,自己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使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活在自己的心上,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美的课文,则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真切、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语言之优美贴切,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真挚的思想感情,自己先受感染。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讲课时再现出来,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总而言之,语文教育与过度强调数理化等技术学科的教育、英语的教育不同,更加重视情感的教育和表达,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情感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