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椎间关节阻滞治疗椎间关节综合征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椎间关节阻滞治疗椎间关节综合征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椎间关节阻滞对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52例椎间关节综合征患者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行椎间关节阻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活动功能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的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治疗前、后运动性疼痛评分、压痛点疼痛评分、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椎间关节综合征;椎间关节阻滞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443-02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椎间关节综合征系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骨关节病,为疼痛门诊常见病之一。2006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采用C型臂X线机定位椎间关节阻滞治疗椎间关节综合征,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28~72岁,平均46岁,病程5天~8年,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2 诊断标准:(1)腰椎活动严重受限,弯腰或过伸时小关节区域疼痛加重;(2)小关节区域深压痛,有时在臀中肌(臀上神经支配领域)有压痛,病程长者下腰部广泛痉挛性或触电样疼痛;(3)腰椎纵向叩击痛明显;(4)下肢无神经系统的病理体征;(5)腰椎CT可见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囊钙化、关节“真空”征或椎小关节脱位、半脱位等表现;(6)椎间关节阻滞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可证实诊断。

1.3 治疗方法:根据小关节区域局部压痛和CT诊断确定病变小关节,应同时阻滞2~4个椎间关节,患者俯卧,患侧腹下垫枕抬高30度~40度,斜位透视,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以棘突下缘旁开1.5~2.5 cm处为穿刺点,透视下对准关节裂隙,用7号9cm长的穿刺针指向下关节突前端与上关节突基底之间,刺入关节囊时,可有轻微的阻力增加和突破感,针间抵住关节突活动受限,注入造影剂0.5~1.0 ml进行关节造影,确认为关节腔后注入药液,每一关节加压注入1~2 ml镇痛液。镇痛液组成:2%利多卡因2 ml+强的松龙2 ml+生理盐水2 ml。操作3天进行1次,4次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临床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以下指标:(1)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日常运动过程中疼痛情况及椎旁小关节周围压痛情况;(2)活动功能评分:记录腰椎活动时是否存在屈伸受限、侧弯受限、旋转受限,存在任何一项记录1分。

1.5 疗效评定标准:优:疼痛评分下降大于80%或完全缓解,活动功能正常,运动不受限;良:疼痛评分下降30%~80%,活动功能明显改善,运动力提高;差:疼痛评分下降小于30%或无缓解,活动功能无改善,运动受限。

1.6 统计方法:各组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运动性疼痛评分和压痛点疼痛评分)及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随着对腰椎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报道逐渐增多。在腰腿痛患者中,年轻的患者中约15%,老年患者中约40%,是由于慢性腰椎小关节病变所致[1]。椎间关节又称后小关节,为脊柱惟一的滑膜关节,有上下两个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小关节囊内层为滑膜,生有伸向内腔之绒毛,关节滑膜有极为密集的神经末梢,即丰富的伤害感受器,任何病变均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2],引起腰部及下肢严重的疼痛和肌肉痉挛,甚至麻木。准确的将镇痛液注入病变局部的椎间关节内,可迅速阻断痛觉传导,逐步消除炎性刺激,从而达到治愈腰、下肢疼痛及麻木的目的。椎间关节神经支配来自本节段及上节段的脊神经后内支的关节支纤维,使每个关节有两个节段的神经支配;而每个内侧支则供给同一平面和下一平面的两个关节囊[2],因此,在治疗时应同时阻滞相邻的几个椎间关节。总之,采用C型臂X线机定位椎间关节阻滞治疗椎间关节综合征,具有定位准确、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Van Kleef M. Randomized trial of radiofrequency lumbar facet den-ervation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J].Spine,1999,24:1937.

[2] 张立生,刘小立. 现代疼痛学[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78.

收稿日期:200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