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国企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总值不断提高,而设备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效益。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也逐渐向集约化、大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传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一方面,设备的故障率无法达到自动化生产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国有企业设备的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有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高效、安全的生产模式对国有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企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社会形象。本文将深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的问题,详细阐述国企智能化设备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可行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设备管理 对策
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一般把持着国家关键性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石油化工企业为例,化工行业主要将自然界物质经过理化处理后得到具有实际效用和附加价值的产品,石油化工产业属于高危行业,化工设备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以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如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传输,超高功率交流电经过高压电网输送至变电站,变电站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供电安全,而国有通信企业则把握着国民的基本信息资料,因此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轻则损失财产,重则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保障设备的正确安装和安全使用,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设备的安全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有序,促进国有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意义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设备维护本身,也是对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生产设备是国有企业正常运营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国有企业集成了国内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且生产规模较大,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仅关系到产品供应,更直接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与作用重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一)企业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可以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有利于企业高效生产。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设备日常维护、设备检修、设备更换、设备引进等,而设备维护与检修则是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该将设备维护与检修日常化,减少设备劳损,最大限度地提升设备工作寿命。一方面,机械设备本身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其价值越高,企业的价值资源越高;另一方面,对于生产型国有企业而言,设备的工作性能与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具有直接联系,应该通过设备引进,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纳入国有企业生产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设备故障率,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企业正常生产。
(二)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完善可以帮助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还会涉及企业资产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可以有效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涉及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营销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之间又存在着一定联系。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将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也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也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机械设备引入、装备、改造、维修等过程均存在安全隐患,设备安全隐患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可能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维持设备正常运转,也是为了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传统的设备管理体系采取被动式的检修模式,只有在设备出现问题后才会采取维护措施,不能主动检测安全隐患,且缺少事后评估机制,不能跟踪设备维护后的情况。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属于主动式管理,通过对以往维修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设备存在的隐患,警示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除此之外,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可以评估隐患等级,并对维护后的质量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减少设备安全隐患,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通过企业同行的交流、走访调研上海、北京、江苏、湖北等部分国企的设备管理现状,可以挖掘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缺陷与问题,主要包括设备老化问题、设备利用问题、管理体系问题、日常管理问题等。其中,设备老化问题属于企业设备引进的漏洞,很多企业对设备工作寿命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超过工作年限的设备未及时淘汰;设备利用问题是设备管理过程中的缺陷,管理人员不能根据设备运转情况制定工作任务,导致设备闲置,严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体系问题体现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标准制定不严格等方面;日常管理问题集中在维护人员职能缺位,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下面将详细阐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设备老化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产线建设年限跨度较大,很多传统行业的产线规划设计的年代比较久远,受到经济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产线规划设计标准不高。以部分国有电站为例,很多水力发电站的单机流量小、台数多,不但大大增加了管理维护难度,也造成了能源消耗。同时,很多国有企业设备的电气化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现行的标准,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未及时淘汰,设备已经较长时间未更新。除此之外,部分国有企业设备在规划设计时缺乏前瞻性,忽视了未来生产的需求,设备本身的二次开发性不强。另外,部分国有企业在设计设备时并未充分进行需求调查,以至于设备设计不合理,直接导致设备故障率增高,设备老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设备利用问题
设备保障机制是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反映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设备保障机制不仅仅关注设备正常运行的效率,同时必须注重设备的利用率,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建设年限较早,而且很多设备运行已经超过使用年限,很多设备缺少必要维护,直接导致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从目前国内企业不完全统计资料来看,设备综合效率总体都在50%~6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85%)。除此之外,很多国有企业的空置率较高,设备空置的原因是设备管理信息不健全,维护后的设备未及时通报给生产部门,导致设备不能及时恢复生产,设备空置不仅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更增加了设备管理的成本。
(三)管理体系问题
经过实际调研,可以发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体系缺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多数国有企业随着企业改革及编制调整,包括自然减员,其设备管理部门要么与其他部门合并,要么人数锐减。同时,各企业也广泛存在着“重生产、轻设备”的现象,组织机构、人员得不到健全保障,实际工作很难扎实开展。二是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资质较差,导致设备管理混乱。在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人员构成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管理人员很少,尤其缺少机电专业的专业人才,直接降低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应急处理能力,更无法满足复杂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现代设备管理要求。三是缺乏高效的奖励机制,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体系中更多的是惩罚,缺少必要的奖励,对关键技术人才、业绩突出人员的奖励不到位,导致人才流失。
(四)日常管理问题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日常管理十分重要,主要起到排检安全隐患的作用,但很多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日常管理体制十分不健全。一方面,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不明确,责任太模糊,管理层并未对责任进行细化,导致管理体系缺乏可行性,降低了设备运行效率,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机制,但由于执行力不够,导致很多管理机制得不到执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仍然沿用经验主义管理模式,设备日常管理缺少标准化流程,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高。
三、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了模型存储管理模块、模型属性管理模块、模型运行管理模块以及模型组合模块,不同的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决策支持理论。建立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设备优化管理体系前必须对设备管理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优化目标、约束条件、随机因素以及决策条件等,优化目标包括设备安全等级、设备运行效率、设备故障率、设备生命周期等,约束条件包括现有的技术水平、人员操作能力等,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包括了人机交互模块、决策模型、模型数据库、决策模型管理模块、专家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共同构成了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
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对策
(一)完善标准化管理机制
对国有企业设备管理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结合生产的安全标准和生产管理中的体系建设,加强设备管理中制度建设。建设标准的设备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操作流程,加强员工的设备使用规范。除了建立设备安全的管理体系外,还要建设设备检查和设备维护机制,保障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质量可靠。在生产过程中,不同行业的设备具备一定差异性,因此必须根据生产设备的特点编制管理机制。机械设备操作也具有一定相似性,实际操作单元大致相同,只要在操作单元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化流程,实现操作标准化,规范操作流程,才能有效保障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其次,过程标准化减少了人为失误和设备故障的现象,能够及时进行错误更正和设备检修,有效控制事故现场。
(二)加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只有设备操作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避免生产事故,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非常有必要。生产设备的运作和控制主要由一线员工进行操作,他们每天使用和操作设备,对设备的运转情况非常熟悉。一线操作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专业素养也较差,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没有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图方便偷工减料,不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设备,这大大增加了生产的安全隐患。因此,企业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督促作用,定期进行操作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让员工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安全管理和设备操作规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三)建立科学的设备检查规程
国有企业设备种类较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检查规程,部分使用周期不长的设备往往停放很长时间再直接进行生产,部分长期使用的设备缺少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设备老化或磨损严重,这一类现象容易导致设备故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国有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设备检查和定期维护,并建立详细准确的维修记录,以便后期进行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设备检修和定期维护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为设备采购、操作及维护、更新换代。从这三个设备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着手,建设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标准。在设备运作和更新换代过程中,要加强设备的跟踪处理,实现设备的动态管理。其次,对设备进行寿命评估和安全评价时,严格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生产过程的绝对安全,避免使用老化设备或安全系数低的设备进行产品生产。
(四)其他措施
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设备维护、设备检修、人员配置等进行整合。因此,应该从多个层次改进国有企业设备管理体系:第一,提高设备管理智能化程度,加大设备管理资金投入,不断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尽量选用成熟的管理技术。第二,加强队伍建设,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平台,提高管理人员与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三,完善日常管理,杜绝经验主义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设备日常管理。第四,管理运营多元化,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复杂性,各地区应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采取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时效性。
五、总结
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为国有企业生产提供硬件基础。目前,我国关于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模式的研究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实际应用。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建立在国有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之上,符合基层设备管理的需求。除了决策支持系统外,现有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研究方向还包括了安全要素管理、产品质量优化管理等,不同的研究方向具备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决策支持模型的国有企业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探究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与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鹭.某轻资产国企股份制改造的价值评估[D].云南大学,2015.
[2] 蒋敏.浅析国企设备管理的组织变革[J].科技视界,2011(04):164-165.
[3] 李丰.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5(03):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