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夏黑水桥碑考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夏黑水桥碑考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尧先生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西夏黑水桥碑又叫做“黑河建桥敕碑”,高15厘米,宽70厘米,无额,上有飞天及佛像线刻四帧,周边装饰了线画体图案,都是莲花牵枝形状。碑两侧都有文字,碑阳为汉文;碑阴为藏文,正楷,二十一列,已经漫漶过半。从西夏人树碑用藏文可以看出,除了g厮部所属藏人居落处在河徨青唐以外,当时在甘州本部也有大量的藏族居民。唐代藏文石刻见于世的有十通以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舅甥和盟碑》。明、清时期藏文碑刻也特别丰盛,唯独宋代藏文石刻一直未见。黑水桥碑一出,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漏, 使我们可以通读唐宋元明清历代的藏文石刻。藏民族在伟大祖国缔造过粮中建有特殊的功勋, 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汇成一条长河。王尧先生认为,此碑的藏文部分是从汉文译出而后刻石的,根据字音的藏文译音来比较对照,宋代西夏人所操的汉语语音与唐、五代时期非常接近。此碑立于1176年,藏文文字已经规范, 不合正字法的书例很少。书法也很整饬、秀丽, 这与吐蕃时期碑刻那种古朴的笔锋完全不同, 可以看出文字改革的威力。但是, 在字里行间也留下了吐蕃时期文字的遗风。

敦煌本吐蕃文书《礼仪问答》写卷译释

王尧先生在《西北史地》1983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与陈践合撰),敦煌藏文文书P.T.1283号是以对话形式来论述待人接物,应对进退,处理君臣、父子、师生和主奴乃至夫妻之间关系的绝妙文章。通过这份文书,我们可以了解8-10世纪吐蕃人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阶级关系的资料。王尧先生认为,礼仪与宗教不同,宗教是用极乐世界和地狱苦海等观念对信徒提出各种清规戒律。而在这篇文章中几乎没有宗教的影子,没有佛教或苯教的影响。此外,礼仪与法律不同,法律用权威的、不容申辩的法律条文来规定人们应遵循的秩序,但律条是由期限的。于是就有谋士们为统治者划谋献计,用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礼仪有阶级属性,是法律的补充和外延;而法律又是礼仪的极限,是礼仪的影子。礼仪在阶级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大大减少主奴、官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摩擦。

南宋少帝赵显遗事考辨

王尧先生在《研究》1981年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根据一向不为人们所注意的藏文资料,对宋末第七位皇帝宋恭帝的生平做了较为详尽的考证。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携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史料记载瀛国公与他的母亲全太后,分别奉诏做了和尚和尼姑,随后瀛国公本人被打发到吐蕃去“学佛法”。但是瀛国公究竟死在哪一年?怎样死的? 死在什么地方? 史文未作说明。王尧先生根据《红史》、《青史》、《新红史》、《如意宝树史》等著名藏文史籍,对这些问题进行意义考证,认为瀛国公在藏文中被称为“合尊”,意思是“天神宗族的出家人”。1323年四月,瀛国公被赐死于河西。据藏文史书,瀛国公进到了萨迦以后,更名合尊法宝,不仅学会了藏语藏文,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并在萨迦大寺翻译比较深奥的佛家逻辑专著《因明入正理论》。此外《百法明门论》,也是出自他的译笔,因此藏族史学家把瀛国公列入翻译大师队伍之中。

唐代马球考略――藏族人民在体育上的贡献

王尧先生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与徐寿彭合撰),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的时期,绚丽多彩的“大唐文明”对外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大量地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艺术的营养,在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手工艺等方面达到当时世界的高峰。这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马球,在唐代称为波罗球,当时是风靡全国的技艺。关于马球的来源备受学界关注,有多种观点。王尧先生认为马球――波罗球发源于, 而且“波罗”是藏语Pol o的音译。1.新旧两唐书《吐蕃传》都载吐蕃赞普于“显庆三年,献金盎,金颇罗等,请婚,未许。”“上元中,素带献银颇罗、名马”。这里的“颇罗”是“波罗”的异译。金颇罗即金球,银颇罗为银球。2.英语《本世纪辞典》和《大英百科辞典》都认为Polo出自藏语。俄语外来词典也持同样看法,这决非偶然。3.关于马球传播的路线,认为向达先生的说法可取,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向说:波斯――长安――。王说:――长安――波斯――欧洲。马球戏发源于,是藏族人民在体育史上的贡献。通过这一休育活动的传播, 促进了我国汉藏两族人民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