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论述了保护区科研任务与目标,建立保护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湿地资源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的热点研究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为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可能,而且也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运用科学区划及有效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保护区中实验区和缓冲区中的资源,是保护区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保护区如何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发展经济,增强活力,缩小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把保护管理与持续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保护区科研任务与目标

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是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正确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基础。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具有典型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开展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及其他分支学科研究的良好基础。野生动植物种群活动区域及开展其生物学、生态学研究的最佳场所。保护区科研的任务首先加强保护区的科研能力建设,改善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常规和专题性的科研监测活动,充分发挥保护区作为科学研究基础的巨大潜力,为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科研的目标是要通过在保护区建立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东北虎等珍稀动物研究中心,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以研究湿地和珍稀物种和迁徙、栖息生态环境为主的科研教学实习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珍稀水禽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保护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为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合理利用好保护区内的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于如何利用。要合理利用好保护区内的资源,应做到以下几点:

(1)再生是生物资源的特点,但再生的基础要求保留一定水平的资源储备。保持“需”与“供”的平衡,是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的一条重要原则。要让生物资源持续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必须让环境能源源不断地得到物质与能量的补偿。只有持续提供给生物所必须的营养和空间,才能使生物得到正常地生长、发育和繁衍。否则,生物资源质量就会退化,资源就会枯竭。

(2)生物生长发育的快慢和繁殖数量的多少,除了需与供的平衡关系外,还取决于环境条件质量和生物自身的基本数量。野生动物种群的年龄及性比,直接影响着种群的繁殖速度。要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就必须保持种群的一定数量、适宜的年龄和性比结构。

(3)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特性区别是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生物都可以分为幼龄、壮龄和老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生命力是不同的,生产力和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也不一样。在自然界,幼龄生物对环境的需要多,归还少,净生产量高;壮龄的可能基本平衡;老龄生物则相对地需要少,消耗多,净生产力低。

(4)生物生活在有限空间里,其数量增殖通常在达到一定高密度后会出现死亡增多、生殖减少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群体的自我稀疏调节。在生物数量相对稳定的阶段,合理的利用部分资源,是有利于生物群落发展的。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化具有一定的规律。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使捕食者和被食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所以,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还必须注意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保持生态的平衡。

3.湿地资源保护

黑龙江是湿地资源大省,具有大界江、大湖泊、大沼泽和大人工湿地的多样性,是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承担着黑龙江省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的重任。但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几经大规模的开发利用,2009年湿地面积仅有557万公顷,占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面积的12.1%。目前黑龙江省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气候多变的环境下,正面临着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的威胁。对黑龙江省的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将黑龙江省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到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对于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应遵循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3.1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

加强保护区建设。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监测站,是有效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和途径。目前,黑龙江省已建各种类型的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45处,总面积为185.68万公顷,为保护湿地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物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还有2103019公顷湿地尚未纳入湿地保护范围,应依据其生态区位、类型及生物物种的保护价值,建议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25处,以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3.2湿地防洪蓄水利用

全省修建水库1033座,蓄水面积123614公顷,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有莲花湖、 磨盘山、西泉眼、龙头桥、桃山、二龙山、山口、象山、卧牛河等水库。松嫩平原及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在蓄水、调节径流、防旱等方面作用巨大。

3.3保护生物多样性作用

湿地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又是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区,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繁殖、栖息、迁徙和越冬场所,珍贵濒危的野生植物在湿地中得到遗存。真正起到了物种基因库的作用。

3.4湿地泥炭矿产资源利用

黑龙江省丰富的湿地资源,为泥炭形成创造了先天环境,泥炭是我省优势矿产资源,矿产地60余处,储量达5000万吨,多为富营养湿型泥炭。湿地碳汇作用:广袤的湿地和茂盛的植物是二氧化碳贮藏库,各植被型的湿地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贮藏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湿地的景观资源及科学教育利用,湿地具有自然景观资源可为人类提高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3.5湿地动、植物资源利用

黑龙江省的江河、水库,湖泊、泡沼水质良好,夏季水温低,适合于养殖冷水性鱼类,已成为我国北方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鱼类种类丰富,共有21科,73属,105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的15%左右。名贵鱼种繁多,是我国著名的大马哈、鲟、鳇商品鱼产地,尚有松花江的“三花五罗”等珍贵鱼种。全省共有可利用养殖水面60万公顷,具有养殖、繁育水生物的巨大潜力。 湿地野生果品利用,形成特色产品在市场也在逐渐被人们所赏识。利用笃斯越桔、越桔加工成飲料和食品添加剂,用其越桔的嫩茎和叶子加工成茶,形成了绿色食品系列,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