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贝多芬《d小调(暴风雨)》奏鸣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贝多芬《d小调(暴风雨)》奏鸣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充满了深刻的心潮起伏的《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在《暴风雨》的演奏中,奏鸣曲的技术性与音乐性真正做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钢琴;贝多芬;奏鸣曲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高度总结了自巴罗克时期至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欧洲古钢琴音乐创作的经验,极大发展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开创了浪漫派音乐的先河,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上它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地位,32首钢琴奏鸣曲被后人称为“新约全书”,本论文将对《d小调暴风雨)》奏鸣曲三乐章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做到技术性与音乐性的结合,才能使内容和形式表达出真谛感受真正演绎出艺术的灵魂。

一、第一乐章分析

第一乐章是完美的场景与咏叹调的结合,最高尚、最宏伟、最满腔热血。随着暴风雨来临前的激动心情逐渐地展开,每个层次的进展与冲突都非常明朗清新、风趣,主题以d小调的属音开始,兼有缓板和琶音。广板充满沉思、恳求、召唤秘藏在心中的感觉,慢板深刻且不安定。从快板开始增强,逐步造成一种激动的气氛。在这里旋律音给人感觉像是坚定的命令,雄壮又单纯而且如雷鸣般。使人惊讶的是贝多芬竟然把三种不同的速度(Largo Allegro Adagio)安排在一个乐句之中,它以上行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与下行音程的交替所带来的不安、切分和弦的节奏“催促”宽广幅度构成。调性的频繁转换,是展开部创作的关键,41小节副主题在a小调上出现,这个乐句突然有了生机,变得活泼丰富,这是提供了内心矛盾的鲜明的形象范例。值得注意的是在第55小节起和弦一定要弹得坚定有力并且充满英雄般的气魄,似乎预示着下一个乐思的开始。第69小节起左手八分音符的经过句,从弱音开始之后渐强,逐渐到75小节开始激动起来,这个演奏过程一定要表现的明显,情绪的过度尽量自然到位。自97小节开始的展开部是呈式部的继续和发展,加强其对立性和主题的戏剧性,让其成为全乐章高潮的中心部分。147小节开始的再现部是展开部的发展,它逐渐向优美的歌唱性发展,优美的旋律将主题歌唱化,使人感受到矛盾冲突后的安详宁静。最后的10小节注意使用踏板,那感觉好似从远处响起的雷鸣,低声部八分音符主和弦阴沉的嗡嗡声富有表情和特点,只剩下它的回响渐趋安静,斗争的形象消失了,让人感觉渐渐地远去,给人留下的是一种悲哀和深刻的印象。

二、第二乐章分析

第二乐章给人感觉十分浪漫,音调安静流畅,有时出现鼓舞人心的喜悦,似乎每个音符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尽情叙述的音乐,可以使人联想起暴风雨过后的那种宁静以及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种种幻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期待。如果说第一乐章里心情是激动和复杂的,那在此却是庄严、安静、幸福的沉思。主题在高音域频繁地出现,这在其他作曲家创作的慢板乐章比较少见,这种手法的确体现出一种深切的感情而且显示出贝多芬创作的独特性。第31小节开始也就是F大调的副主题出现了,到了43小节是再现部,这里和声比较丰富,开始出现感人的、简朴的旋律,演绎上与呈示部弹法大致一样。第51小节的左手分散和弦突出主题,在演奏技法上尽量轻而柔地演奏。第55小节起,和弦是渐强与渐快速度使其内容很有深度,旋律丰富,同时为了使和弦的音响更具效果,要求要更好地使用踏板。让人暂时忘却了第一乐章中那些矛盾、不安,就像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三、第三乐章分析

这个乐章是快板,由连绵不断的快速16分音符组成,是非常优美的终曲。似乎是经过第二乐章对灵魂的“净化”之后,产生出的某种新的心境自始至终充满了温柔与爱的性质。连绵不断的16分音符的律动性进行,表达出优美的明暗变化,舒展出精彩的钢琴独奏技巧。它的节奏要求十分严格统一。乐章的主题由一个弱起小节开始,大拇指上的音必须注意,这一句要弹得温柔,左手尽可能地圆滑演奏,整齐流畅的音要让人有均匀细腻的感觉。55小节的8度很有必要单独练习,尽量让手臂保持松弛和自然状态。81小节的声部的进行需要突出,切勿模糊掉主题,对于弹奏者是一个考验。而对于91小节左手的和弦要饱满干脆,慢慢进入展开部。但贝多芬展开部的调性转换具有独创性,大致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离开主调的调性,其次向下属方向的调性作纵身的发展,最后要准备再现常用主部主题的调性的属和弦作为准备,同时也用属音作为持续音来期待再现部在主部主题在调性上的出现。庞大的展开部巧妙运用明暗色彩层次,这些色彩的丰富是通过频繁变换调性来达到的。贝多芬为了使它变得丰富告别单调,运用各种方法,使乐曲在16分音符运动之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当然演奏时的状态也非常重要,要求弹奏者用心思考并认真去听自己所弹出的每个音,下键之前脑子中出现画面感,使感情的状态完全进入到音乐中。例如95至98小节在弹奏中可以把感觉想象成是木管、长笛和单簧管的独奏部分非常清新透明。主动机一时在右手,一时在左手,一会儿弱奏,一会儿强奏,主导动机在各调上发展。第215小节是再现部的开始,在这里贝多芬也运用了离调等复杂方法,但在演奏上的重点与呈示部基本相同,由于这种力度的变化,制造出与主部主题另外一种性格。但在接近尾声时所弹奏要使紧张度逐渐提高,并要充分的把减七和弦的效果弹出来使制造出乐曲的紧张感。最后要用弱奏结束全曲。这样的结尾不容易处理,需全身心地控制,每个音要均匀,而且节奏不变,不做渐慢,要让它安静自然地消失。从头至尾是由3/8拍,音乐给人以优美流动感的,也有热烈的时刻,但总的给人以雅致、细腻的感受。其中转调很多但以小调为主,不免让人产生期待感。所有的起伏不是只单纯采用强烈的节奏对比,而是采用紧缩和扩展、音区、力度、调性的对比经过长时间曲折婉转后,音乐消失在一个单音D上,结束了第三乐章,也结束了整个“暴风雨”。

贝多芬的一生坎坷与苦难命运博斗,永不低头,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人们不曾想像的深刻感情,从不愿意低头示弱处处充满了自信。这些作品正如灿烂绚丽的万丈光芒,照耀著整个生命的园地,展现出崇高的志节,与奔放的热情,十分令人感佩。

【参考文献】

[1](匈)魏纳·莱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匈)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张大胜.钢琴音乐研究[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75.

[5]胡赫.贝多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6]汉斯·根德.谈弹贝多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7]贝多芬.C调上的贝多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8]泷本裕造.伟大的普通人:真正的贝多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9]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10]谢颖.20世纪钢琴大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