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析证券与股份经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析证券与股份经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曹凤岐教授学术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主要研究货币、金融和银行理论;第二阶段(1985—1990)主要研究现代市场经济和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阶段(1991—现在)主要研究股票、债券和证券市场问题。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发展中得风气之先,占有一席之地。在货币和金融理论方面,他提出了许多很有见解的观点。早在1979年,在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银行的作用》中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同时发挥作用的观点,1980年提出了中国应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观点,1981年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会发生通货膨胀的观点,1984年提出了开放金融市场的观点,1985年提出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管理的观点,这些观点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丰富了经济改革理论宝库,对改革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货币金融学》是他货币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该书对信用、金融市场、银行制度、专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制度、货币资金、贷币供求及涉外金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大胆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把人民币逐渐变成可兑换货币问题,我国货币需求量与供应量的测算问题,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和双向中介目标问题等。此外,他还用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货币的宏观控制与调节问题,这在国内金融学术书籍中尚属少见。《贷币金融学》以它独到的见解和特色荣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研成果着作二等奖和光华安泰奖。曹凤岐在科研方面的突出成果和对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是继厉以宁教授之后最早提出在我国要进行产权制改革、推行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专家学者之一。

1985年《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了他的《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一文,是国内最早系统探讨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文章。其后,曹凤岐主持了国家教委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股份制实施途径与管理研究”,作为研究成果,《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深入探讨和研究了股份制,产权和证券市场理论与实践,对股份制企业的组建与规范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此项研究成果受到理论界、企业界和专家的好评,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参考作用,丰富了我国经济改革理论。该书(修订版)获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曹凤岐正在主持国家教委“八五”重点项目“股份制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有部分阶段性成果。在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研究方面,曹凤岐起步也比较早。1984年他在与另人合写的《金融经济手册》一书中就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股票、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问题,提出了利息、股息和红利等按资分配形式社会主义必要分配形式的观点。1988年开始研究开放金融市场问题,集中反映在《货币金融学》中。从1990年开始,曹凤岐重点研究如何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问题。1991年初在《中国金融》杂志社召开的首都着名经济金融专家座谈会上,曹凤岐作了“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市场”的发言(刊于《中国金融》1991年第5期),产生了较大影响。1992年《管理世界》第3期发表了他撰写的《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途径与步骤》一文,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各种报刊经常报道曹凤岐的观点。1994年12月12日《上海证券报》用大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题为《着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曹凤岐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专访,在专访中,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作了战略性思考,在中国证券市场结构、规范化、立法方面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引起较大反响。1995年10月25日《中国证券报》以专版形式发表了他的论文“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论文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证券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证券市场的结构和证券市场的交易体系与管理体制等重要问题。该论文产生较大影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曹凤岐关于证券市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1992年9月由经济日报社出版的《证券实务大全》中,该书共计218万字,厉以宁、江平任主编,曹凤岐任责任副主编和两个分编主编。该书的组织工作,从结构、篇章设计、编写体例、到文字修定,审稿、统稿、定稿等基本上都由曹凤岐或由他组织力量完成。特别是这本书25000字的导言部分由他执笔,由厉以宁修改,集中论述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六个重大问题,包括中国发展证券市场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中证券市场的作用和功能,证券市场发展的途径,建立和健全证券管理体系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等内容。反映了他关于发展证券市场的基本观点,该书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印行5000册很快售空。

从1992年7月起,曹凤岐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起草工作,两年多来,他作为起草小组主要成员,花了大量心血,为制定出一部能规范中国证券市场的较为完善的证券法而不懈努力,他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国内外的关注。1993年11月14日《金融时报》刊登了对曹凤岐的专访:“富于建设性的意见”。在专访中曹凤岐谈了规范中国证券市场的几个基本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国内外报纸纷纷转载。1995年1月,曹凤岐在“海峡两岸证券暨期货法制研讨会”上做了《证券法——规范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根本性法律》的专题报告,他呼吁正确应尽早出台,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多家报纸都做了报道。曹凤岐教授在探索经济改革理论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他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打破僵化的、呆滞的、封闭式的模式,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以深化企业改革为中心,开拓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路是明智的选择。对我国大中型企业要进行产权关系重组,微观机制再造,使企业具有法人所有权,使产权主体多元化。股份制是一种产权关系明确而又适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在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中逐渐推行股份制,即坚持了公有制,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认为中国企业改革大体上有三个步骤:首先进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尤其是发展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让企业通过市场安排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当企业已经公司化,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后,再进一步进行大规模价格体系改革,让市场决定价格,同时进行其他配套改革,我国经济就能协调健康地发展。他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经 济秩序。市场本身能够调节的,政府不必过多干预,市场不能调节或不宜通过市场方式调节的,由政府进行调节,政府调节也应遵循市场规律,减少行政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经济的、金融的和法律的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曹凤岐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与他自己勤奋努力和得到了陈岱孙、厉以宁先生等名师指导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脚踏实地研究中国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十几年来,他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调查,凡是改革开放的热点地区,北到哈尔滨、沈阳,南到上海、温州、珠海、海南,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不仅到大中型企业中去,还考察不少乡镇企业,甚至深入到沿海渔村。通过实地考察,他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反映在他的文章和书中,便是那些详实而丰富的实际材料和那些经济中正在变化发展的现象。曹凤岐向学生们反复强调探索求实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才能在研究中出成果,他的积极探索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对于探索中存在的风险,曹凤岐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常说:“如果人们都因为有风险而不去研究现实问题,那么,理论必然是僵死的理论,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探索中可能出现失误或被误解,但只有在实践中千锤百炼的真理才是站得住脚的。”在《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扉页上赫然印着一行大字:“献给为中国改革而勇敢探索的人们”,这是他心灵的真实写照,是发自他心底的愿望。曹凤岐正是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着成功的台阶。他虽然在事业上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