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赤水河流域楠竹栽培及管护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赤水河流域楠竹栽培及管护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主要论述楠竹栽培及管护技术。造竹首先要择好土壤、整好地、挖好穴。新造林地一般选在冬末春初,造林方式有移竹造林和实生苗造林。楠竹抚育分为新造林地抚育和楠竹成林地抚育。在抚育期间要加强楠竹的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楠竹;栽培;抚育管理;造林;赤水河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9-0021-02

1 引言

楠竹,又名毛竹、猫头竹、孟宗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分布于黄河以南,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竹类繁殖不同于树木。其物种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地下茎的分生来实现。因此,楠竹栽培管理技术不同于一般树木。

2 造竹技术

2.1土壤选择

楠竹生长快,孕笋、出笋、竹笋生长都在短期内完成,此时间段需要大量水分供应,成竹枝叶蒸发水分多,因此楠竹栽培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同时又忌积水淹没,造林地宜选半阴山坡及谷地、沟塘边;山脊、积水地不宜。土壤为竹子生长提供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由于楠竹是散生竹,地下茎比丛生竹入土深,因此土壤选择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砂质壤土。

2.2 整地

土壤疏松的退耕地可直接开穴栽植,荒山荒地则需在造林前整地,整地一般在秋冬季进行。整地主要有3种形式。

(1)全面整地。包括清理林地、全面开垦和打点挖穴3个工序。翻土深度一般为25~30cm,要除去大的石块和树蔸。

(2)带状整地。适用于坡度为15°以上的宜林地,以防止水土流失,带宽一般为2~3m,在带上定点打穴。

(3)块状整地。适宜于坡度为23°以上宜林坡地,在栽植点周围1m范围内清除杂草、灌木。栽植穴规格一般为65cm见方、50cm深。整地时间以栽植前1年的7~8月为宜。

(4)造竹密度。整地时确定造林密度,海拔800~1200m地段一般为30株/亩(株行距5m×4.5m);低海拔地区由于成林速度相对较慢,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一般以40株/亩(株行距3.5×4.5m)为宜。

2.3造林季节

民间有“正月栽竹、二月栽木”的说法。楠竹地下笋早春即开始生长,气温回升即破土而出,因此,植造楠竹的最佳时间应选择在冬末、春初的12月至次年2月。在这段时间,楠竹处于半休眠状态,养分蓄存多,孕育着生命力,此时造竹成活率很高。

2.4造林方式

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3~6cm,2~3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

(2)实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实生苗,每3~5株一丛,带有竹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1/3左右,进行栽植。

3楠竹林抚育管理

3.1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楠竹栽植后,头3、4年需要进行抚育管理。主要是除草松土,适时施肥、护笋养竹。可以耕代抚、搞林宵间作。除草每年需进行2次,第1次在5、6月份进行。第2次应在8、9月完成。抚育要达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

3.2楠竹成林抚育管理

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做到不挖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次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一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冬笋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取冬笋。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笋。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

(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目的是:减少林地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消除病虫害的寄生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劈林应在6~7月进行。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灌木幼嫩,易于腐烂。

(3)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给竹鞭行龙创造条件,提高竹鞭孕笋量。垦复时间以7、8月份为佳。垦复深度要求达到10~15cm 为宜。垦复要求挖除林地柴蔸、竹蔸和石头,以及死鞭和老鞭。但切忌伤害新壮鞭和笋芽。

(4)适时施肥。楠竹生长快,产量高,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为保让楠竹林稳定、高产,必适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①施肥时间。每年追施2次。第1次在清明前1个月(即4月)施笋前肥。第2次是在9月从施崔芽肥。②施肥量。第1次以化学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10kg,或碳氨20kg及适量磷肥。第2次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土渣肥20担,或饼肥50~100kg。③施肥方法。有机肥应以沟肥为主。即沿水平等高线方向,按1m~1.5m的间距,开10×15cm的施肥沟,将肥均匀施于沟内,并盖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沟施。

(5)合理采伐。①采伐原则:“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严格执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优,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内竹不砍林缘竹。”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一、二度竹占50%,三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②采伐季节。在楠竹生长季节,因生理代谢旺盛,伐竹会行起大量伤流。这不仅损伤了竹林“元气”,而且严重影响出笋量和成竹质量。因此,楠竹应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应严禁砍竹。③采伐量。合理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一般情况下,采伐量应视当年新竹量确定,做到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丰产林应达300~350株/亩。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时,应砍竹叶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孕笋”的竹株。忌砍林缘竹。

4 楠竹病虫害的防治

楠竹的病虫害防治是楠竹生产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楠竹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4.1楠竹枯梢病

该病常发生于一年生新竹杈部位,最初侧枝叶包逐渐变黄至棕黄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渐次脱落,枝梢枯死,以致死亡。因病斑发生部位不同而分为:枯梢型(在主杆枝节处发病),枯枝型(在枝条节丫处发病),枯秆型(在主秆基部发病),发病一般在5~10月多雨高温时节。

防治方法:①严格检疫,严防引种传入;②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楠竹抵抗力;③及时砍除病树进行烧毁,防止蔓延;④在发病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新竹展叶时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⑤病原盛发期,选一天无风傍晚,施喷5%百菌清烟雾剂,每7~10天施喷1次。

4.2竹杆锈病

病害多发于竹杆中下部,严重时可蔓延到小枝,一般5~6周间在2龄竹上呈黄褐色或暗褐(铁锈)色粉质的垫状病原菌的孢子锥,成椭圆形长条状,造成竹林衰退以至竹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及早砍除病竹烧毁;②在秋季喷0.5~1°B′e石硫合剂,夏季喷涂10∶1普通油加硫粉成石灰乳。

4.3竹螟

竹螟又称竹苞虫,可吃光全部竹叶造成竹株或成片竹林死亡。

防治方法:①冬季削山松土,可消灭越冬幼虫。②在6月下旬发现幼虫苞叶时,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50%敌敌畏1000倍液,或在近竹秆基部上方钻一个孔,将25%乙酰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每株竹注射2~3ml。 4.4竹斑蛾

又称竹毛虫,幼虫危害叶,影响竹子生长,甚至导致竹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在冬季竹林内收集虫茧并消灭之。②人工捕捉,竹林内有枯白膜状叶片,其叶背有幼虫,毁灭之。③5~6月放天敌赤眼蜂,吃掉其卵块,幼虫期用90%敌百虫或5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