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体验性作业中学会“说”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体验性作业中学会“说”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常把学生能看懂英文、能做英语作业但英语口语能力极差的学习现象,称为“哑巴英语”。其实目前小学数学常态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哑巴数学”的状况。老师在课堂里“口若悬河”,学生却是“沉默是金”;学生小组讨论“热闹非凡”,汇报交流却“声若蚊蝇”。这种课堂“冷场”现象,折射出数学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逻辑推理,忽视了个体体验、领悟等行为的心理过程;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扼杀了儿童的直觉、灵性,教学的结果只求知识复现的准确性而完全忽视儿童的体验能力。有鉴于此,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对作业做了开放动态的形式呈现,从而让学生在体验性作业中不仅会研究数学,更会“说”数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

一、 “自我探究型”作业――让学生在课外拓展性研究中“说”数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即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激励学生参与体验活动,借助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运用科学严谨的数学方法进行验证,并能初步使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数学结论,从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积累数学经验,完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学生体验的“不尽兴”“不到位”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刻,大量的数学公式、数学规律只能死记硬背,原本“好玩”的数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数学,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为了走出这一困境,我们设计了“自我探究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外自我研究,课内汇报交流。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的知识,更提供了“说”数学的可能性。

譬如,学完“多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探索把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没有详细的数据,更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但是给学生充分提供了模仿、操作、测量、设计、绘制、搭建等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自我探究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有的孩子用的是学具盒的材料,有的孩子用的是吸管和订书机,还有的孩子用的是吸管和棉绳等等,他们新奇的想法让这份实践性作业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课外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也使得他们在课堂的交流十分有效。

生1:“我是先通过测量再通过计算发现他们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生2:“我没有测量,无论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还是这些小棒,周长不变。”

生3:“通过观察,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一样的,长方形的宽比平行四边形的高要大,所以借助面积公式S=a×h,不算也知道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变小了。”

又如,学完了量角器量角后,让学生课后利用三角板拼一拼一共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的角,这些角有哪些共同点。

再如,教学正方体后,让学生课后自选材料研究涂色正方体,三面涂色的有几个,两面涂色的有几个,一面涂色的有几个。

类似这样的体验性作业还有很多,不仅节约了课内大量的时间,更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活学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促进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得他们能够借助大量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并且在课堂交流中发展了自己“说”数学的能力。

二、“自我创作型”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动手实践中“说”数学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这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是一个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过程。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领悟并且接受知识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而常规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只能把学生“圈养”在课堂,通过多媒体等一系列手段的展现,让他们了解“乏味”的单位名称及其他数学概念。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我们设计了“自我创作型”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体验中,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一系列的感官刺激下学习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把课本上说教的知识转变成“活灵活现”的数学知识。课外充分的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有“话”可“说”,全面提升了学生数学“说”的能力。

如,学完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模型。还如,教学步测和目测,让学生自己预习,选择校园的跑道或者生活小区的停车场,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这样的作业让学生面对的不是单一枯燥的数据,而是热情洋溢的课外实践体验,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有感而发”,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说”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立足于教材,精心设计数学体验性作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更能在课堂里“愿”说,“敢”说,充分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