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企业要想降低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涉税业务风险,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内部控制评估指标系统。本文从财务指标、流程风险点两方面入手,选取了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指标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指标给与调整并进行风险分级,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并对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税务风险;评估指标;风险评估

企业在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地对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在税务风险管控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建立一个有效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John Phillips (2003)对此的看法表现在税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上,存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两个层面的来源,而只有来自内部的税务风险才能被有效控制,来源于外部的风险则无法被控制;Robbert Hoyng、Aian Macpherson and Sande r Kloosterhof(2009)针对税务风险管控的问题,阐述了其控制框架主要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对资源的组织调配、对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对税法的遵从等,并由此展开一系列针对创建税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探讨。张景凡(2010)认为,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税务风险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仅仅只有内部风险值得企业对其采取一定的方案进行控制和避免,然而由于无法评估外部的风险,因而只能提高对其的警惕性。武向辉(2010)认为企业应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实施风险控制,企业对其控制流程应进行详细的部署,以此来有效防控税务风险。陈爱姣(2012)同样认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控是对内部控制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以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为重点,全面建立各种风险防控机制,结合自身情况建立风险识别评估体系,时刻注意风险变化情况,以免在面对税务风险时显得束手无措。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点在于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实施,接下来本文将以风险的评估为重点来完善企业对内部税务风险的管控体系。

一、税务风险评估指标

本文将以下两项用作评估指标:财务指标、流程风险点指标。

(一)财务指标

采用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方法对税务风险实施评测,其指标数据主要来源是: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纳税申报数据等。这类财务资料上的数据变化通常预示着企业税务风险的波动,财务指标可作为对税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比如,因为财务少计收入进而造成企业营业收入异常下降,财务多计成本进而导致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异常上升,这些都是财务基本分析指标。在国家实行“营改增”之后,大部分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税种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故本文将以此作为划分财务指标的主要参考依据。

1.增值税指标。以进项增值税和销项增值税为依据分为以下方面:

企业目前的进项增值税税额与销项税额之间的比值被称为进项销项比,这个数据在企业会计报表或者纳税申报表中可以得到。若进项与销项之比出现了偏高的情况,则说明企业应注意防范因少纳税情况而造成的税务风险;在进项销项比较低时,要想降低税务风险,可以通过增加进项增值税税额来达到。

企业的当期销项增值税税额与当期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即为销项收入比,同样在会计报表或者纳税申报表中可以获得此数据。将此项指标与企业之前的指标进行对比即可发现企业在税务中的异常,从而对此类异常情况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

企业本期进项增值税税额与其本期经营业务成本的比值为进项成本比,本期业务成本即为在经营中所需要的材料物资成本。此数据也可以通过会计资料或者纳税申报表来获取。这项数据同样也是作为分析企业在税务问题上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进而规避税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2.所得税指标。企业的销售利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获得的销售活动利润与同一时期所得的销售活动收入的比。企业可以通过这项数据分析成本、收入和纳税额,以及是否将收入少计入或是将成本多计入,进而看出是否存在纳税风险,及时发现在该类数据上的异常有助于企业及时规避由其带来的纳税风险。

企业的应纳税款与企业在当期的利润之比即为税款利润比。其中,利润并非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计算而是通过税法为参考来确定。一般认为,税款利润比应维持在一个不是太高也不会很低的平衡点,在此平衡点附近波动。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的税款以及当期的利润一般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二是税款利润比过大往往表示企业的纳税额相对过多,表明缺乏对纳税的规划和控制;若税款利润比过低则表示企业可能是在纳税规划工作方面做得很好或者存在纳税额不足的问题,若是后者,则应该以此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纳税风险,及时进行管控。

(二)流程风险点指标

企业在对其所有的涉税流程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中找出应当进行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以这些环节为中心点展开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评估和管控。作为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的一个过程指标,流程风险点指标可以看作是一个用于评估企业在整体税务风险上的核心指标。本文采用了16个相关评估指标,指标内容如下:

1.进项发票金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需要主动在购买交易过程中要求百分之十七的进项发票,并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交易对象,或者要求获得由税务机关开具的百分之四、百分之六的进项发票,抑或要求对方将此部分税额在价格中扣除,与此同时,企业在小额采购的同时也应主动索取增值税发票,尽量将小额的多批次采购纳入企业统一的采购体系,从而容易获取进项发票。若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未采取以上方式进行处理,则可能因此带来相应的税务风险,其中实际进项税税额与最优进项税额的差额即为企业的风险金额。

2.进项税额转出。企业中一些项目应按税法规定进行进项税转出处理:免税项目、非应税项目、购进用于个人消费的货物、集体福利等;购买的商品发生了非正常损失的;用于在建工程的货物;购进货物发生退货。若发生退货等情况并已入账,则应主动向销售方索要红字发票,并向相关税务部门索取货物退回证明。若这些情况未能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则企业的税收遵从风险便大大增加。

3.废旧物资和农业产品。按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以废旧物资回收单位为渠道购买废旧物资,或者以农业生产者渠道购买农业产品的时候应注意从卖方获取税务机关认可的两类发票,从而获得废旧物资百分之十进项税额及农产品百分之十三进项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4.销售活动处理。企业在进行促销等价格活动时应注意与之对应的不同的税收处理办法,例如,销售活动中额外的价外费用部分应纳入增值税的计税额。另外,若企业在销售中带有商业折扣等让利活动时,应将折扣额度与销售额开具于一张发票上,以避免税务部门以其销售额为基准征税,造成企业额外的税务支出。

5.视同销售行为。对于企业中自身生产的货物或委托其他企业加工的货物若被用于个人消费或者用于集体福利,及将自产货物、委托其他企业加工货物、购进货物进行投资、分配、赠送等行为的应以视同销售的方式计算对应的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额。企业由此应缴所得税、增值税的税额即为风险金额,在此类问题上企业往往会因为未将其视作销售行为而产生税务风险。

6.工资及工资性费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合理的薪金工资支出应在计算所得税税额时将其扣除。并以一定比例以计税工资为基础提取职工福利、教育及工会经费。企业应做好对税务风险的程序管控工作,比如在提取工会经费时应提供《工会经费拨缴专用收据》。

7.利息费用。在非金融性企业因向金融性企业借款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根据相关凭据扣除征税额;金融性企业产生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同行业拆借利息支出及企业发行的债券利息支出等也可以根据相关凭据进行扣除。另外,在不超过金融性企业同时期同类型的贷款利率基础上的非金融性企业之间借款产生的利息数额也可进行扣除,超过上述利率的利息数额不能扣除。

8.坏账准备处理。企业在发生坏账的情况下应按照程序进行报批。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余额不能高于应收账款额的百分之五,应收帐款中归属于关联企业的部分不予计提。对于对外借款,为防止发生坏账不能在税前扣除的风险,借款宜采用商业信用的方式进行。

9.业务招待费。此项费用有一定限额,一般来说企业容易超额计入,为了降低税务风险,企业可将界定不明确的相关支出以“会议费”的形式计入税前扣除额,达到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目的。

10.广告费管理。对于不高于当期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十五的广告费用可据实扣除,当期超出该比例的部分应建立台帐以便于转入以后纳税期间扣除,另外,企业应尽量将无法在税前扣除的“赞支出”计入“广告性赞助支出”,进而予以扣除。以上方法可以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

11.保险费核算。不仅是企业发生的各种财产保险等保险费用,企业在为职工支付补充医疗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的时候也可将相关支出列入税前扣除额。由于职工福利费超出限额部分不能予以扣除,企业应将各种福利性质的保险列入“保险费”支出。

12.对外捐赠与接受捐赠。企业在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时应注意捐赠方式的选择,因为有的捐赠支出可据实扣除,有的只能部分扣除,同时应注意保管好相应的捐赠证据,规避税务风险。企业所接受的捐赠款项、货物或其它资产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若所获赠金额较大,可以分期计入,企业需有效利用货币资金时间价值,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13.营业外支出。企业在发生营业外支出业务时需根据不同的项目来选择与之对应的处理措施。例如,企业在发生财产损失时应及时报送税务部门进行审批,行政罚款支出不能够在税前扣除。企业在接受罚款时应注意区分罚款类别,同时按业务流程取得与税务部门的沟通,降低税收遵从风险。

14.固定资产折旧。时间性差异是由会计与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率等规定存在差异造成的,对会计折旧额进行纳税调整时企业应当设置针对时间性差异的固定资产折旧台账,以便作为折旧纳税调整的依据。企业变更折旧计算方法时,需要对变更原因进行说明,并按一定的程序提交股东会等批准。否则,税务部门将对因折旧计算方法变更造成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数进行调整,给予税款补征的处理,因此企业应准备好折旧计算变更相关证明资料,减少企业在税收上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税收遵从风险。

15.增值税管理制度。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主动及时地对相关行业税收法规及政策进行了解和更新,进而对企业选择供应商和确定合同价格时提供决策信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以确保进项税发票能够及时获取、报送和认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抵扣,避免过期不能认证抵扣造成损失。此损失金额即为税务风险金额。

16.税收风险意识。企业人员在经营活动中应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管控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风险战略,使用关键指标来评估企业在税收问题上面临的风险,并且建立完善合理的风险分析体制,根据评估分析结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以此降低税务风险。

二、指标调整与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指标可归纳为正相关、负相关以及偏离三种。与税务风险变化方向相同的指标即为正相关指标,此类指标可直接用于对参照值进行比对而不需要进行调整,可直观分析出当前面临的税务风险。与税务风险变化方向相反的指标称之为负相关指标,一般来说需要取其相反数,本文取常数1以保证在进行调整后的结果为正,则有调整后的指标为1-a,其中a为负相关指标值。与标准值偏离越大则风险也越大的指标为偏离指标,此类指标需要进行调整,一般需要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立标准值,进而通过公式b=|c-d|/d 得出的调整值b即可与参照值进行比较,其中c为偏离指标值,设d为标准值。

经上述调整,企业通过对调整后各评估指标指定不同的权重,可计算得出加权值,该加权值即为对税务风险情况进行量化的结果,从而可以对风险状况进行判断划分。企业可以根据加权值的大小将税务风险状况分为以下几类:正常风险(正常水平)、需关注风险(加强关注)、可疑风险(警戒区域)、警示风险(危险区域)、失控风险(特别区域)。

三、结语

作为企业在对税务风险进行评测和管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依据,税务风险评估指标可以使得企业能根据不同的风险指标来对其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风险进行重点防控,在设定指标权重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听取多方面意见。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工作应由专人进行操作和负责,并对企业整个税务现状有全方位细致深入的了解,以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引,加强日常业务内部控制常态化,着手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管控,并在提供意见时结合多方面资料,从而有效提高税务风险内部管控质量。

参考文献:

[1] John Phillips.Corporate Tax-Planning Effectiveness: The Role of Compensation-Based Incentives.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78(03).

[2]Robert Hoyng、Sander Kloostethof and Alan Macpherson.Tax Risk Management:From Risk to Opportunity-Tax Control Framework,Deloitte,2009.

[3]张景凡.浅议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J].会计之友,2010(10).

[4]武向辉.企业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J].企业研究,2010(16).

[5]陈爱姣.试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2012(04).

(作者单位: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一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