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校素质教育与文明习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而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中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所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首先,当代中学生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第四,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赖劳的创业精神。
二、学校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心理养成、形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艺术兴趣养成和其他素质养成
心理养成。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条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心理的结构特点,教育者应主要从四个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通过开展知识抢答赛、智力竞赛、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训练其智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开展各种专题活动。组织成立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意志、情感、信念等。
3、鼓励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培养其自我意识。
4、塑立榜样。介绍阅读各种有益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气质和个性品格。
形为规范养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行为规范应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促使其良好习惯的养成。
1、以爱国主义意识为主线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学校定期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内容要紧扣学生实际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
2、以“公民意识”为核心的大全民素质观养成。加强与社会司法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上好法纪课,树立法律观念,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3、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养成。主要是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勤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三、各种能力的养成
学习能力养成。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学校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要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特长。活动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科目,学习书目,学习方法;综合课发展综合能力;实践课培养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服务性实践,家务劳动实践,公益劳动实践及其他学科性实践。总之,各种课程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学习能力养成。
创新精神养成。这是心理养成的一个内容,但又不能把它看成简单的心理品质。“推陈出新”、“求异思维”、“化腐朽为神奇”,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是时代赋予当今教育的一项新鲜活泼的内容。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的设计及指导中,应将此项内容喊响叫明。
艺术兴趣养成。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开好艺术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一般学生存在的对艺术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倾向,导致了对艺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所以,学校如成立专项的艺术教育管理系统,并结合实际,构建系统、科学,具有乡土性和层次性的艺术教育目标序列,其结果,一定会发挥出艺术教育本身的优势,校园的文化氛围必将更加和谐。
四、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1、管理机制控制。学生进入学校要有严格的管理组织。一般来说,一年级教育,可以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实行辅导员制度和建立导师制,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教师对学生毕业前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毕业到就业的过渡。
2、全员育人制度。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全员育人。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养成教育讲座。我校在新生入学后,就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中学向大学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学生活确立奋斗方向。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学校有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
5、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五、实施中学生养成教育必须注意的几点
1、养成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学是认识学生心理的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这就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而言,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要有层次性、个别性。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指导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原则。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因人因事而异,这样才能有实较性。
3、养成教育的反复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诱惑而破了戒,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
4、必要的礼仪教育可以提升学生接人待物的综合能力。“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保证。让规范的礼仪变成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要对中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文明习惯,塑造中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让这些行为习惯变成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展现学生自己、表现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创业中发挥他们特长,达到我们今天的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