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模式,它是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们应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已不仅是知识的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积极培养自我训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性思维;能力;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双边互动中,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善于提问,达到预期的目的,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提问必须包括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两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坚持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思维、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融创新教育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整体优化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整体把握教材,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设计好课堂上所要提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提问恰到好处,学生就能积极配合。学生积极思维,课堂讨论气氛活跃,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我在课堂提问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一)抓重点,破难点,优化问题逻辑

每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抓住重点、突出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几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先总后分地说明的结构顺序是本文的学习重点,而这都体现在段落层次的划分中。因此,我为了引导学段落,设计了两个问题:1.本文哪些自然段中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找出来朗读;2.这些自然段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点的是哪个自然段?找出来朗读;其余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自然段内容相关联的段落。这两个问题之间有极强的逻辑性,丝丝入扣,清晰、明确。学生积极思维后,大多数能正确回答,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以理解和掌握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结构,这样,教学轻松多了。

(二)重实际,激思维,优化问题情形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依据课文内容创设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分别让上、中、下等学生,思考、讨论、答题。

(三)选时机,重方式,优化提问策略

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时机、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依据教学情境巧妙地提问,既在教材关键处、疑难处、矛盾处、含蓄处掌握火候、选择时机,运用曲问式、想象式、点睛式巧设疑难。当发现学生对某一理解型问题难于回答时,我审时势度,及时将问题变为启发型、联想型;当学生回答问题难度确实较大时,我进一步将其换为是非型问题。提问时机和方式的灵活选择与运用,能使课堂气氛大为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大为加强。

(四)启疑惑,诱思考,优化问题技巧

教师应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质疑。即使学生提出教师无法预料的问题,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思维中积极地一面,指出其不足之处。只有正确启发和诱导学生思考,才能创造充分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力、想像力、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施学生自主提问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学生自己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师生互动。

(一)养成阅读和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探究、解答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善于阅读和预习的习惯,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汲取别人的学习经验,归纳出一种具体可行的和预习方法,使用自己一整套的学习符号,通过查找工具书,扫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在阅读和预习的过程中要能够发现问题:1.字、词、句及语言的理解上有何问题?2.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上有何问题?3.文章的思路结构上有何问题?4.文章的思路内容的理解上有何问题?5.文章的表达方式上有何问题?6.该课文与其他课文类比有何问题?这些问题中自己不能理解的用笔记下来,在课堂中提出质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从老师的讲解中大胆质疑。这样学生会逐渐掌握和运用由浅入深、由少而多、由多而精的提问方式,养成在课堂上勇于提问、积极思维、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给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课堂上,充满亲和力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师生互动、互相提问、互相解答,会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边的环境、人和事物,边观察边思考,并认真写好观察日记,从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精研教材,引导学生挖掘创新因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优化教法,指导学生巧于创新,让学生在寻找和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解决问题及质疑提问的愉悦。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重要目标才能落到实处,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