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搭建数学联系生活的桥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如何在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搭建一座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桥梁,通过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以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六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课――“自行车的数学”,将学生带进熟悉的现实生活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行车的运动方式(大小齿轮是如何通过链条的传动带动后车轮转动的),在上课时,运用实物教具――自行车的前后齿轮、链条和自行车的后轮等,首先让学生回顾并描述自行车的运动方式,比一比谁表述得更清楚,教师适时作出积极评价,然后让学生转动自行车的前齿轮,观察自行车的前后齿轮是如何在链条的传动下运动的,从中发现自行车运动的奥秘――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从而得出:蹬一圈自行车的距离=前轮的齿数:后轮的齿数×后车轮的周长。这样,就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运用生活素材,促进建构新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因此,教学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感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这样设计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一年中四季的更替(板书:春、夏、秋、冬),下一年的季节又是如何更替的呢?
生1:下一年还是:“春夏秋冬”……
生2:每一年都是按“春、夏、秋、冬”这样的顺序重复出现。
生3:而且是依次不断重复,无穷无尽。
师:不错,每一年都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春、夏、秋、冬”。(板书:依次不断、重复)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生3:星期的更替都是按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生4:还有每天24小时的更替也是这样,……
生5:在《科学》中学习的“雨的形成过程”经历水水蒸气水水蒸气水……叫做“水的循环”。
师:说得非常好,上面的这些现象都叫做循环。(板书:循环)在我们学习的数学中,也存在这样的循环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循环小数”。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常见的事物,把数学中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循环问题”还原成学生熟悉的、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贴近现实生活,有效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建构“循环”这一概念,从中感受到数学问题生活化的乐趣。
三、激活生活经验、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活动。小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常识、积累的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让学生分别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一块地砖的长和宽,算一算在客厅里铺设这样的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根据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去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际,先用多媒体释放人们在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问:“我们到超市买东西需要用到什么?”学生会回答:“要用人民币。”教师随即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要用到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
如,在一节实践活动课中,设计思考题:“‘五一’期间老师打算带全班43位同学到动物园游览,那里有两种购票方案:1.如果以个体的形式购票,每张票要5元;2.如果购团体票,10人为一组,每组票价要40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怎样买门票较省钱?”
题目出示后,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再全班汇报交流。
方案一:5×44=220(元)
方案二:40×4+4×5=180(元)
得出方案二较省钱。有的学生还提出了
方案三:40×5=200(元)
想法是我们会邀请6位家长参加游览,刚好凑够5个组,可以买5张团体票。这样,游览的人数多了,用的钱却少了。
学生在设计购买门票方案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反复推敲,在老师适时的指导下,不仅设计出了最佳方案,而且发展了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数学与生活联系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走生活化,促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
文山州实验小学、文山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