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经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认知事物,识同辨异,发现内存规律,然后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对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起到重要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合理的运用比较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比较;小学数学;教学;概念;认知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很快的掌握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通过比较,认识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探寻新旧知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找出他们内在的联系,将新旧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点,认识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在教学“数的整除”时,由于整除这一概念出现在本章之前,而且贯穿于整章内容之中,如果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下面的内容就无法进行教学,而且概念本身也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可以让学生首先口算下列题目:(1)56÷8=7(2)7÷5=1.4(3)0.6÷2=0.3(4)27÷3=9(5)28÷4=7(6)10÷3=3.333……然后让学生观察题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特征,找出这些算式中哪些是可以除尽的?哪些是除不尽的?在除尽的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有哪些?通过逐层揭示,得出整除的本质属性――数a除以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数a能被b整除,从而使学生复习了除尽和除不尽的概念,知晓了他们与整除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通过比较,分清概念
在教学“比的概念”时,因为教材用“除”来定义“比”,因此,学生容易把“比”“除”“分数”概念等同。笔者在教学完“比”的定义后,设计了如下判断题:
1.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式也是除式。( )
2.因为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比也是分数。( )
在学生思维达到愤悱状态时,再让学生讨论比较:
1.a÷b,a:b,a/b(b≠0)各表示什么意义?
2.在计算a÷b这个式子时,可以写成a:b吗?
3.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长5.4分米,写出它的面积和长的比,并简化。
通过以上具体题目的讨论,学生认识到:比、除和分数各自表示的意义不同,除式的含义较宽,比号不能代替除号,分数可带单位,比值不带单位,从而对“比”这个概念认识得更加清楚。
三、通过比较,促进迁移
学生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知识的共同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加深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知识的共同点,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各部分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同整数中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比较,使学生明确数中的“几倍”与分数中的“几分之几”都是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只是倍数大于“1”,我们习惯说成“几倍”,如果倍数小于“1”,我们习惯说成“几分之几”而已。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其解题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相同的。
四、通过比较,揭示规律
两数相比,有标准数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况,因此就出现了“多几”用加,“少几”也要用加的应用题。学生对这样的应用题,往往根据“多”加“少”减来确定算法,造成错误。教学时,我将两数相比的题目归成两类:标准数已知和标准数未知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揭示它们的规律。凡标准数已知的题目,“多几”用加,“少几”用减;而标准数未知的题目,“多几”反而用减,“少几”反而用加。这种比较,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可把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引向深化,达到应有的水平。
五、通过比较,灵活解题
学生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并能通过比较从中找出解题的最佳途径,是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如“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500个,6天可以完成,结果只用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解法1:
计划生产零件的总数:500×6 =3000(个)
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3000÷5=600(个)
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的个数:600-500=100(个)
解法2:
设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x个。
列方程,得500×5+5x=500×6
解得 x =100
解法3:
实际生产只需5天,即比原计划提前一天,这样若将原计划一天生产的任务分摊给其他各天,就正好是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零件的个数。
即 500÷ 5 =100(个)
根据以上三种解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第三种解法既简明,又有创造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六、通过比较,认识图形
在学习各种空间图形时,我认为用比较法,效果也比较好。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梯形与多边形的区别……从而巩固对它们表象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计算图形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时候,我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先出示前面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回忆它的计算公式,然后引起探究欲望,“那今天我们这种图形的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请根据你对这种图形的认识,利用前面公式的推理方法,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有了基础,推理出公式以后,两个公式再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记忆更牢固。
【结语】:
总之,在现代数学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比较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旧知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熟练掌握比较教学的比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宁.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2013(8).
[2]万春红.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7).
[3]曹纲富.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教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