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邻里关系视角的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设计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邻里关系视角的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设计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促进邻里关系的角度出发,在对西安部分居住区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的设计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将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界定为私密和半私密空间层次,然后通过对其特点和形态分布规律的分析总结,提出住宅建筑交往空间和组团建筑交往空间的优化建议,力求营造适于停留和适于交流的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

关 键 词: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空间特征;分布规律;优化建议

1 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的内涵

交往空间是人们发生相互交流来往行为所需要的场所,小到路边的长椅,大到公共广场,都可以作为交往空间。而居住区的交往空间,是将交往空间限定在居住区范围以内,供居住于其中的特定人流联系所使用的空间。居住区小尺度交往空间则进一步将交往空间的尺度限定。

在居住区中,建筑群体将空间划分为公共性、半公共性、半私密性和私密性四个层次。[1]其中,公共空间是供小区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通常结合公共绿地、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等布置,尺度一般很大;半公共空间供小区部分居民使用,一般由住宅建筑组团围合,尺度较大,有比较明确的领域感;半私密空间属于几栋住宅建筑居民共同使用的空间,大多位于宅前,尺度较小,比较能促进邻里交往;私密空间是住户的私人空间,位于私人建筑内部,如阳台、庭院等,尺度最小,领域性最强。本文将小尺度空间界定为半私密性和私密性这两个层次的空间,主要研究如何通过这两种空间的合理设计和建设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

2 对邻里交往具有促进作用的空间特征

2.1安全感

这个小尺度交往空间应该是安全的无隐患的,处在其中的人不必担心周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会干扰到自己。

2.2领域感

居住区中领域感的形成与空间的界定关系很大。实体建筑与高墙等类似物体明确的围合和分割更容易营造这种领域感,而低矮的、镂空的、软质的物体或形态和色彩最不易建立起这种领域感,而是倾向于连接和开放。

2.3 知觉的尺度

知觉的尺度是指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甚至是触觉直接感知的尺度。对于视觉来说20~25米以内可以看清楚对方表情和心情,1~3米可以进行交谈;对于听觉,7米范围为最佳的听觉范围;对于嗅觉1米以内可以清楚分辨不同气味;而触觉是零距离的体验。正常邻里交往的尺度是很小的,合理的交往空间必须能够满足人们近距离接触的需求。

2.4 舒适的空间感

空间自身的比例对于活动在其中的人会产生或开敞或封闭的感受,当空间宽与高的比在1~2之间时,给人安定、内聚、舒畅之感,是适合邻里交往的尺度。

2.5可达性

小尺度邻里交往空间必须是容易到达的区域,使人易于进入并参与。

2.6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宜人的环境

小尺度交往空间应该能够提供休憩、倚站、遮阳挡雨、暂放物品等便利,同时其中的绿化、铺地、小品景观等对使用者的情绪也有一定影响,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和景观优美的公共空间更能吸引人进入。

3利于邻里关系的小尺度交往空间的形式

3.1位于区域边界的小尺度交往空间

区域的边界一般都会被物体所分割,而这个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又会营造出领域感,给人安全感,人们往往愿意停留于此互动交流。比如住宅前的绿地或小广场的边缘处常常聚集人群。

3.2位于区域凹进部分的小尺度交往空间

同样是边界,人们更喜欢停留于凹进去的部分,可能是由于该部分更有隐秘性,给人安全感,使人放心自由的进行各种个人活动。例如住宅侧面凹进去的空间、宅前道路旁侧凹进绿化中的休憩设施、住宅内楼梯间的休憩平台处、住宅中的前院等。

3.3位于建筑转角的小尺度空间

建筑的转角部分可以在一定空间中形成领域感,给人可依靠和支撑的感受。人们在停留于某处时往往喜欢依靠在某个可以支撑的物体上,或以某个物体为背景或凭借。例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街坊邻居聚集在街角或某户门口聊天,或是许多人依靠在广场周边的护柱旁驻足观望。

3.4位于空间与空间联通处的小尺度空间

空间的联通处人流量大,可达性好,邻里之间见面并交流的可能性就大,而且有些联通空间可以稍作停留和休憩,为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例如住宅建筑之间的连廊、宅前绿地中的小路连廊等。

3.5住宅内庭院式的小尺度交往空间

庭院式空间为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形成的空间,具有强烈的领域性和安全感。院落就是住在其中的人们聚集交流的场所,传统的院落都具有良好的尺度和宜人的空间感,能够营造亲切的交往空间。现代住宅建筑中依然可以使用院落空间形式,利用中庭作为聚集交流的场所。

4 启示和优化建议

4.1 扩大楼梯休憩平台和电梯间的深度

楼梯平台和电梯间是住宅内部相对凹进的空间,也是居民入户的缓冲空间,还是居民登爬楼梯过程中的休息空间,是居住者近距离交流的绝佳空间。凹进越大越容易使人停留,增加他们的停留时间,同时增加他们交谈、互动的机会;凹进空间也会使狭小的楼梯平台的尺度变得舒适,又不可能大到破坏其安全感和领域感。

4.2 扩大单元门厅面积

单元门厅是居住着出入单元楼的必经通道,过于狭小的单元门厅可能会成为该空间趋向于单纯的通过性空间,但如果将门厅设置成为一个开放宽敞的大堂,并设置一些茶座、阅读栏等设施,住户便可以在此处舒适的交流聊天。

4.3 住宅建筑底层架空

住宅建筑底层架空保证了地面公共开放空间的通畅和连续,但该空间又是有顶有柱子的,不同于广场的绝对开敞,能够给人封闭的空间感,但又可以保持与外界自由的联系,易于创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其中可以设置座椅、花草等,即使下雨天也不会受影响。

4.4 建筑之间设置连廊

连廊可以看做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连通空间,既可以作为通过性的空间,使人们可以在两个空间中自由的来往,又可以作为停留性空间,两侧设置休憩设施,使在这里相遇的人可以顺利找到空间可以暂停攀谈。

4.5 住宅建筑的中央设置中庭

随着住宅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人们越来越孤立和封闭,邻里之间更是形同陌路,交流甚少。为了增加邻里之间交流的机会,可以在住宅建筑的中央,尤其是高层住宅建筑,每隔一定层数设置一个中庭,作为邻里交往空间,同时也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活动场所。

4.6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虽然与地面花园的效用和功能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居住在高层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弥补地面绿地的交往场所,但是屋顶花园的管理可能会是比设计建造更难的问题。

4.7 入户前院的开放设置

入户前院是属于私有空间但具有半私密空间性质的空间,可以将入户前院开放化布置,比如种植花草,设置座椅,用通透的栅栏门代替高大的铁门等,使其成为公共空间的边界凹进空间,而且又具有良好的感知尺度,使得邻里之间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甚至是触觉进行交流。

4.8 院落空间的营造

院落空间四周围合,容易产生领域感和安全感,只要是将院落高宽比控制在1~2之间,将非常容易形成舒适宜人的交往空间。因此,现代多层或高层住宅也常使用围合的方式,营造聚合向心的楼前空间,使居住于此的人可以便利的使用、交流和活动,并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纽曼・奥斯卡.可预防空间[M].纽约:Macmillan, 1973.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聂兰生,宋昆.营造宜人的居住空间[J].建筑学报,1997(11).

[4]王华.居住社区中的“邻里交往”与“空间环境”分析[J].建筑知识,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