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国前期新疆纸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国前期新疆纸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国建立后,新疆所发行的纸币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12~1938年)在货币制度上继续沿用清代银两、红钱平行本位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故发行的纸币面额多以红钱为单位。红钱400文为一贯,合湘平银一两。后期(1939~1949年)改革币制,废两改元,统一了全省币制。这一时期纸币,《收藏》已分别在总第154期、第157期作过详细介绍。笔者现将所藏民国前期新疆发行的省票、喀票藏品及所见到的实物分类介绍如下。

新疆财政司(厅)与省票

民国2年(1913年),杨增新继袁大化主新,新疆省财政司(厅)代替新疆官钱局成为新疆纸币发行机构,并开始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省票。

1.大龙票。有民国2年至民国4年3种版式,新疆财政司发行,迪化(今乌鲁木齐)印刷的竖式大官票,白道林纸石印,正面图案设计两边各有一条蓝色长龙戏珠,与王树南的“老龙票”相似,故俗称“大龙票”(图1),是新疆最后一种带有双龙图的纸币,发行量达754万两。

2.京印400文省票(图2)。因新疆无精良印刷技术及坚韧纸张,时多伪造。民国6年和民国10年两种版,委托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制。正面为花卉图案,龙的形象自此从新疆纸币上消失,发行总额为500万两。

3.迪化印制400文省票(图3)。由新疆财政厅迪化制币局石印,印制年份从民国14年至民国20年共6种版,其中未见民国18年。发行量约逾3000万两。票面花纹和文字均仿照北京印制的省票。

4.3两省票(图4)。此系金树仁当政时期发行,仅民国21年一种版。

5.5两省票(图5)。民国21年版,其式样、纸币、文字均与3两票相同,仅将“叁”字改为“伍”字。

6.10两省票(图6)。盛世才主政时期的省票,发行于民国22年和23年,迪化石印。

7.50两省票(图7)。由于省票币值日跌,3两、5两已不印制,10两票供不应求,且工本费高于面值,于是印发50两的省票。因赶时间,大量印制,质量更趋粗陋,大多票面文字与图案均模糊不清。版式有民国22年、24年、25年3种。

8.狗娃子票。面额为红钱100文(合银二钱五分),为大龙票的辅币,分民国3年、4年版,发行量103万两。票面上方是两面五色旗交叉,左右各站立一狮子图案颇似叭儿狗,故民间称为“狗娃子票”(图8)。另有一种于民国9年在北京印制的面额红钱100文,票面美观精细,不易伪造。此票与民国3年、4年版“狗娃子票”同一面额,虽图案中没有狮子,而民间亦称“狗娃子票”(图9)。

喀禀

喀票系专门通行喀什道(即喀什、和田地区)的纸币。最早的喀票是清行的老龙票。老龙票最初在全省范围内通行,进入民国后则逐渐集中于喀什、和田两地,成为该地区的专用票,所以被称作“喀票”。但老龙票流通日久破烂,喀什、和田民众又拒绝使用省票,政府只得重新印制专行喀什、和田两地属的纸币,发行总额共500万两。其票券分类如下。

1.京印400文喀票(图10)。系新疆当局专为收兑老龙票而发行,民国9年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票面首次标明“专行喀什道属”字样。

2.京印100文辅币(图11)。民国8年北京财政部印制,在票的正面左右侧边加盖汉、维文“专行喀什道属”图章。

3.迪化仿京版400文(图12)。民国9年前后,苏联境内部分白俄溃军逃入新疆滋事,杨增新调动军队防范,军费开支大增,原京印省票、喀票均已不敷应用,如欲向北京续印,又缓不济急,因此在迪化仿京版印红钱400文喀票。有民国9年、10年、20年3种年号版式。

4.3两喀票(图13)。民国21年、23年版,正面仅有汉文字,边框为土红色花纹,背中间图景为迪化红山山麓下的红庙。

5.5两喀票(图14)。民国21年、23年版,正面仅有汉文字,背面中间图景为天山雪峰,故称“雪山票”。

省票喀票的特点

这一时期新疆纸币发行权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发行机构就是省财政司(后改名财政厅)。这种官方机构依靠无限制地滥印无准备金的纸币来维持财政。杨增新统治时的17年,省票发行额为4000万两。而金树仁主政时的5年中,新发省票2亿两之巨。到了盛世才掌权初期,滥发纸币的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1934年,省票的发行量已达12亿两,省票面额越来越大,币值却越来越低。当时买一个鸡蛋需用500两银票。由于省票需用量太大,曾动用几十架石印机和30多枚财政厅官印,几百工人日夜赶印,还难以应付所需。

从币种看,有省票、喀票之分。因其币值不同,流通地区不同,在相互换算时极为麻烦不便。从它的年号券版看,有新疆本地版与北京版,年号繁多,计有32种之多。从面额看,省票有红钱100文、400文、1两、3两、5两、10两、50两;喀票有红钱100文、400文、3两、5两等,共计11种,面额纷繁复杂,大小悬殊。从印刷纸质来看,除委托北京印制得比较精致,纸质较坚韧耐用外,本省印制的省票、喀票大多比较粗陋,图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识。所采用的纸质更是五花八门,如道林纸、白报纸、白布、桑皮纸等。这些多样的纸币,正是民国时期新疆社会政治动荡、封建军阀割据的一种反映(见附表)。

发行的各种喀票的票面均标明“专行喀什道属”字样,以别于同为新疆财政厅发行的省票。它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长期流通于南疆喀什道地区,与省政府所发行的省票划区流通形成了“省票区”与“喀票区”,二是“喀票”比较长期地保持了币值的稳定,是因为喀什道库收入较丰,有足够的红钱、铜元可供兑现,故极有信用。与省票不断地贬值,从而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喀票直到民国28年币制改革方停止流通。

责编 陶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