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现代文阅读易错失分点的规避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现代文阅读易错失分点的规避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尤其是201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分值占全卷的比重介于20%~30%之间,这一板块也历来是考生失分最严重的“伤心地带”。那么,针对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该如何来规避这些失误,以期提升我们应考答题的准确率呢?下面,笔者就结合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题情况,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与探讨。

一、审题不准――认真审清题意

为避免“审题不清”的失误,建议同学们牢牢树立“审题意识”,读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细读题目内容,不放过一字一句。考场的时间有限,因此不少考生在考试时往往有紧张心理,总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答好最多的题目。而这一情绪也往往会导致考生在审题时“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大致浏览后就答题。如2010年深圳市现代文阅读《地球首个生态城市》中的题目“第③段写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④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请先概括第⑤段内容,然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如果不仔细,我们很可能就只看到“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这一问,而忽略了前面的问题“概括第⑤段内容”。所以,我们在读题时一定要仔仔细细的,不放过题目中的任何字、句。

2.细读题目内容,圈定关键性词句。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标示着对答案的要求,也暗示着答题的内容。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找出题目的主干语,抓住关键词语,由此找准答题的方向是解答每道阅读题至关重要的步骤。这个关键性词句可以是题目的主干语,如2010年吉林省现代文阅读《鸟瞰地平线》中的题目“‘地平线上,出现一片眩目的灯光,这是地上的星云,是人间的彩霞,是烂漫盛开的光之花,是奔流飞动的七彩瀑布’一句文采飞扬,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审题时,我们可从中圈定出“修辞方法”“评析”这两个题目的主干语;这个关键性语句也可以是题目中的修饰语,它往往给我们指明了答题的内容与方向,如2010年江苏南京现代文阅读《天窗》中的题目“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中心语是“事情”,修饰语是“围绕‘天窗’”、“体现母爱”,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寻找准确答案的范围和方向。

二、答非所问――掌握常用术语

如果说“审题不清”的毛病是“瞄错靶心”的话,那么“答非所问”的毛病就属“上错子弹”了,为规避这“答非所问”的错误,我们应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才有助于我们命中题目答题的“靶心”。 以下为同学们梳理了中考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能在复习中把这些名词术语熟记于心,就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能助你在考场中“有的放矢”。我们要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记叙顺序、描写方法、小说三要素、说明顺序、说明文类型、说明方法、论证方式、论据种类、论证方法、表现技法(写作特点)、语言特点、语段作用、品味语句角度、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等名词术语进行梳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概念。如对表现技法(写作特点)的梳理:悬念、巧合、夸张、象征、抑扬、对比、侧面烘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跌宕起伏、伏笔照应、卒章显志、误会、联想、想象、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景物渲染、讽刺等。

三、答题不全――整体筛选信息

为避免“答题不全”的毛病,我们可运用以下方法:

1.依据赋分,推测要点。答题时,我们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要求的要点数。如上题中的赋分值为2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答案的要点应为2点。

2.纵观全篇,划定区域。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我们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具体做法是,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从而划定寻找准确答案的有效区间。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文。

3.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尽量用原文来答题,这样有利于阅卷中形成比较统一的评分标准。用原文作答的方式有三种: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或句子作答;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综合连缀文章中的词或句作答(从全文来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换言之,这也是概括要点的三种方法:一是摘抄法,即摘选文中的语句作答,这种方法用于有中心句的语段的内容概括;二是组合法,这是针对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的语段概括要点的方法,将这构成并列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添加一定的词句进行概括,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语;三是自述法,适用于讲了许多事物的语段。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提取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简单的例子,如,一个语段讲了桌子、椅子、衣柜等,可以自述为“家具”,即概括的内容上升到它们共性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