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首家环境示范镇创新人居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70、80后来说,内蒙古乌审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事实上早在1972年,乌审就已经名扬中国。彼时,全国开展宣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牧区向乌审召学习”运动。今天的乌审为人所知,是因为它创建了“首家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城镇”。这些年来,听过太多城市空虚的口号,太多城镇不计代价地重复建设。一个沙漠中的县城,如何被打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示范城镇?
从“三座大山”到“四大产业”
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属于典型的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发、气候变迁以及地处偏远,环境恶化、基础薄弱、资源贫乏一度成为横亘在乌审发展面前的“三座大山”。
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乌审旗在2003年确立“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将城镇新兴产业、工业支柱产业、农牧业基础产业和文化旅游朝阳产业并列为“四大产业”。
良好的资源优势,为创建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乌审拥有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勘探表明,煤炭储量达1 000亿吨,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6.8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气探明储量1.2亿立方米,位居全国县级地区之首,是“中国天然气之乡”。颇让乌审旗人民自豪的是,中石油、中石化、中煤、神华等企业巨头相继进驻,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鄂绒480万吨绿色喷吹料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实施,初步形成天然气、甲醇、甲醛、甲胺、醋酸及其下游产品,以及生物制加工转化、工业废渣、废水和余热再利用等产业循环链。
一组数据能够显示出乌审旗的“财力”。乌审旗的工业进入内蒙古自治区10强。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西部百强旗县第33位。乌审旗人民政府旗长牧人说:“到2012年,全旗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
沙漠绿城的人居探索
乌审旗旗委书记张平说。追诉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乌审旗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矢志不移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奋斗史。从昔日的“牧区大寨”到今天的生态型化工项目区,从宝日勒岱到殷玉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里,一代代乌审人义无反顾地踏上“绿色征程”,在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建设绿色家园的实践中感悟绿色真谛,播撒“绿色文明”,经过艰苦卓越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生态状态由严重恶化向整体好转的历史性巨变,同时也催生了乌审人民对良好人居环境的强烈向往。
2008年底,内蒙古乌审旗政府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签约,正式启动了全国首家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城镇的创建。这座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曾拥有过无尚荣光的小城镇与中国人居环境建设进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配合下,内蒙古乌审旗在全国首家试点开展了“城镇居民人居环境与生活意识”大型调研活动。调研包括乌审旗人居环境评价、居民生活实态与生活意识等,以公共参与的方式积极探求居民在社区公众生活中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寄望。此次调研探索出一条人居建设公众参与的新模式,帮助政府更准确了解和把握居民对人居环境建设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表示,乌审旗创建全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城镇的重要意义在于首次在城镇人居环境九大指标体系框架下,通过人居环境专项规划对城镇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预期和实施,帮助其发展成为全国县级一流的生态人居城市,在全国或更大的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人居环境相关宣传和教育,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使可持续发展方式成为该地区长期坚持的发展观。
乌审模式不可复制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刘志峰在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指出,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发展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支撑不够;过度依靠土地投入发展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刘志峰认为,应迫切转变小城镇发展模式,重视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推进住宅产业化,加强对小城镇发展的金融政策扶持,加大小城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五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的“乌审旗城镇人居环境与居民生活意识”调查显示,与大城市相比较,中小城镇人居环境独具特色和优势:宽敞的住宅、较短的通勤时间、身体力行的绿色通勤方式、良好的社区交流氛围以及积极向上的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实施意愿等,居民对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也正是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新模式的动力之源。
开彦透露,自乌审旗后的试点将是江苏江阴、河北保定。“乌审旗、江阴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每个城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相同,不能直接照搬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科学的体系来指导并付诸实践。”开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