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关注『写什么到关注『怎么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教学的例子

这是一位教师教四年级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的例子。教师的教学程序如下:

第一步,引导学生审题。弄清“敬佩”是什么意思,把握题意。

第二步,引导学生“写什么”。你敬佩谁?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词语,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些词语适合你了解的谁,你可以写谁呢?――助人为乐、全神贯注、拾金不昧、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等。

第三步,引导学生“怎么写”。一是紧扣本次习作要求“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值得敬佩的地方,能用关键词语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二是从读中学写。课文《全神贯注》第二、三自然段,写出了罗丹是怎么全神贯注工作的。如果把这两个自然段去掉,文章便不能具体地表现罗丹的优秀品质。因此,我们要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等表现人物。三是为了强化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教师还让学生上台表演罗丹的动作,进而感受动作的描写可以让人物生动、丰富,如跃纸上。

第四步,学生写作,教师巡看。

第五步,引导学生修改,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人物描写的几个方面,先自改,后互改。

学生写得如何呢?我看了一下老师收上来的学生作文。总的印象,写的人物不怎么让人敬佩,不怎么感人。问题的症结主要是没有把人物写具体、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因此不感人,不能让人读了产生敬佩之情。一是有的学生描写人物外貌与表现人物品质,没有内在的联系。二是叙述多于描写,难以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三是即使有些描写,也过于简单,空泛,大而化之,没有抓住人物的精神特点,细致着笔。四是许多学生选择的事例不够典型,与“敬佩”有一些距离。

两个方面的评析

上面这个教学的例子,从教学的结果――学生作文看,教学不是成功的。问题主要在教师对学生“怎么写”指导的缺位,或者说是粗浅的空泛指导。

第一,引导审题是明确要求,知道可以“写什么”;写后修改,是看看“写得怎么样”,力求写得更好一些。这两件事都不能算是对“怎么写”的指导。

第二,课例的引入,只是写作内容上的学习,没有从表达上进行有帮助地学习。具体地、有价值的学习应该是:1.《全神贯注》一课的第二、三自然段,作者写了罗丹的动作、语言、神态,为什么没有写他的外貌?写人物外貌应该注意什么?2.为什么这些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可敬之处?――这几个方面的描写,切合人物所做的事情,而且写得细致、具体,还比较典型。从这些描写你得到什么启发?3.联系你准备写的人物,谈谈这个人物为什么值得你敬佩?应该重点写人物的哪些方面?4.课文中这几方面的描写按什么顺序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你从中会受到什么启迪?5.这几个方面的描写,作者没有平均用力,何处详,何处略,从这里你又有什么收获?6.假如你是准备读你的作文的一位朋友,你会希望看到一篇什么样的写人作文呢?

三个层面的转移

由上面这个教学的例子,引起了我对当前作文教学指导重心必须转移的思考。我的这个想法,还得到了以下几位专家的支持。一是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倪教授在“2014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广西桂林)的评课中指出:“以往我们把表达的着眼点放在‘说什么’‘写什么’上,显然混淆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只有把立足点移到‘怎么说’‘怎么写’的话语形式……只有想清了(话语形式),才能说清楚、写清楚(话语内容)。因此,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作教学,我们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切实加强对学生‘怎么说’‘怎么写’的指导上,而不是随便说、随便写。”二是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王教授在《写作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一书中指出:“我们的中小学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其实,在写之前这一段是有一些教学的,写作之前的审题教学是有的,写作之后的讲评也是有的。……在学生开始着手思考,到他的作文最终完成,写作中间的这一大块,教师其实并没有指导。”三是《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主编聂闻先生,在该刊2014年第6期“卷首语”中指出,作文教学教什么,不是教“写什么”,而是教“怎么写”。他认为:“写作内容具有不可捉摸的暂时性。而写作的形式,相对来说是不变的、固定的。对于可变的东西,除了利用不变的规律进行总体的把握与调控外,我们没有办法来教给学生,比如思想、情感。而对于相对固定的东西来说,则是可以教给学生的,也是会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因此,相关知识是可教的,作文的格式是可教的,作文的技巧是可教的,作文的结构和布局是可教的。”以上三位专家的“声援”,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观点:作文教学必须来一次重心的转移:从注重“教什么”到注重“怎么教”。具体表现于三个层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层面。

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对“写什么”关注的比较多。认为学生没有把作文写好,主要是没有写作内容,没有深入生活,没有观察。其实,生活无处不在,学生不是生活在真实中,他们时时刻刻地都在“深入生活”。从教学实际来看,许多老师修改学生作文,最担心的还是表达的问题,诸如用字、遣词、造句,把一段话说清楚,把内容写具体,写细致,把文章写得有一定的条理,注意详略,结构比较完整,语句比较通顺,真情实感地表达等。学生作文的问题,主要出在把内容的如何表达上,而不是内容上。因此,我们教作文,首先应在思想认识的层面上来一个转移,从过去关注学生“写什么”,到关注学生“怎么写”。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教学意识。

第二,课堂教学的层面。

1.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指导学生“怎么写”,应该占全部教学时间的最大值。2.对范文的学习、借鉴上,应着力引导学生审视文章是怎么写得这么好的。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进行比较、辨别。3.学生写前的思考,不只是让学生打开了思路,知道写什么,更要帮助学生谋划“我的作文如何写”。想一想,再想一想。使劲地想,具体地想。“预设”得细一些,写起来才更顺一些。4.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巡看,注意发现好差典型。好典型,大家学习;差典型,大家避免。

第三,评改的层面。

⑴引导学生修改,当然要关注“怎么写”,自改、互改,都看重这个方面,争取把作文改得更好一些,更感人一些。⑵教师的作文批改,也应关注学生的“怎么写”。做好记录,找到普遍存在的表达方面的问题。⑶作文讲评,把作文批改中发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有问题,有例子,有分析,有评判。通过讲评,通过训练,解决学生“怎么写”方面存在的问题,让作文表达更为规范,更为生动,更贴近课标要求。

我们的写作教学,关注有“米”下锅,更要关注把“饭”做得“香甜可口”,让人人都“爱吃”。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关注“写什么”,但绝不能忽视“怎么写”,而且还要更加看重“怎么写”。我们实现了作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学生作文的面貌,将会更加美好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