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47-01

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世纪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呼唤。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启蒙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要营造和谐、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日常教学中, 我从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入手。在课堂中设计有趣的游戏、故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去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激发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探索、尝试,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如我在提问中多用:“谁最勇敢”,“谁有不同的方法”,“谁想试一试”等激励性的语言来制造氛围,激发求知欲。同时,在评价中,则用:“你的想法真妙”,“你的方法很独特”,“你的脑子真灵活”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认识的圆以及对圆的了解,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圆形及圆形与球的实体的教具,让学生加以比较,并提出:“球是不是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球到底是不是圆?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对圆的探索认识当中。

陶行知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中我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之中,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让学生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对言之有理,独到创新的建议给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赞赏,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起了创新的极好动力。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从单纯的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转向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最终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我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并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例如: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比较上发现问题,从数学知识的形成找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学生好奇的提出:梯形的面积=(a+b)h÷2,三角形的面积=ah÷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答?经过反复尝试、验证,这个学生的好奇想法是正确的,这个学生其实已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几何定理: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上下底之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激发了学生从疑问中去探索、思考,从中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样,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必然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儿童天生好奇,喜欢发问,他们都具有对问题敏锐的火花,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能力有限,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幼稚,或者说根本不像个问题。此时,我的态度决定了这点点火花将燃成满腔的创新热情,还是一点点熄灭,直到迟钝、笨拙。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让我感到无从回答时,我不会训斥、压制学生;而是坦诚交流、共同探讨,我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轻视、嘲讽孩子们可笑的问题或肤浅的看法。宽容学生有时不听命令情不自禁地尝试;使学生在宽松、坦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思考,无顾忌的发表意见,大胆的实践,把学生一时的求新、探索冲动化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三、鼓励质疑,诱发创新意识

俗话说: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当一个学生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呢?我首先引导学生在旧知与新知的矛盾中质疑,在疑问的驱动下,积极思考,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求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解答一道题目“有两根绳子同样长,第一根剪下2/3,第二根剪下2/3米,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判断结果,我鼓励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通过质疑、争论,最终得出三种结论(1)当两根绳子是1米时,两根绳子一样长。(2)当两根绳子大于1米时,第二根剩下的部分长。(3)当两根绳子大于2/3米而小于1米时,第一根剩下的部分长。这道题由于学生的积极质疑争论解疑,各自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教育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创新能力。但任何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都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创造力的提高和发挥都需要有操作能力的支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时,引导学生联系1/4,3/4的含义,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我出示多边形让学生探索求出内角和,学生通过动手拼凑、分割等方法顺利求出结果,并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探索出了多边形内角和的求和规律。借助实际操作,激活学生相关的经验,把新例题和已解决过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举措是多方面的。教师要以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指导教学,以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