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能源金融化路径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能源金融化路径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源,是人类物质生活的第二需求(第一需求是粮食),是新经济时代生产力能够不断迸发的动力源之一。能源够不够,能源来源或曰产出,包括能源的消费有没有创新,不仅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和规模,还能决定生产力的“死活”。

今天的时代之所以没有爆发马克思预言的所谓全球性经济危机包括必然衍生的无产阶级革命,与其说是因为西方传统的资本主义在改良,不如说是因为人类找到了不断地进行能源革命或曰能源创新的钥匙。尤其是近30年来,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能够和平的崛起,能够逐渐地超过传统资本主义国家(指经济总量),越来越多的频临极端贫困的人群能够享受像发达国家老百姓那样的物质生活,能够被发达国家所容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革命或曰能源创新。

仔细地解剖现代能源业,不仅金融化,而且虚拟化了。近70年来,人类能源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能够不断地获得创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能源与金融的结合。换句话说,能源业被金融化、虚拟化的过程,也就是他被不断地创新的过程。

内在逻辑链

实体经济金融化、虚拟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大奇观或曰大趋势,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学的基本逻辑。被金融化的实体经济其共同特点就是有了金融寡头的参与,金融巨鳄成为实体经济的最大股东,有了虚拟交易生成,无数的金融家能够通过金融手段左右专业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向。在所有实体经济的产业门类中,现代国际能源产业金融化的趋势形成的更早,金融化、虚拟化趋势更典型、更彻底。因此,研究现代国际能源产业金融化的逻辑实际也是在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内在逻辑。

现代能源业实际有两个市场——表面上看,一个市场在交易现货,一个市场在交易期货,而看本质,却能发现两大若即若离的系统不仅仅是现货和期货的关系。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现货市场在实现着能源业所创造的价值,另一个似乎虚拟的期货市场却在为能源产业挖掘着或曰寻觅着未来的价值。阐述能源金融首先需要搞清楚能源金融的内在逻辑,或曰逻辑链。可概括为:可交易的民生必需品——可储备的大宗商品——可杠杆化的交易方式——可虚拟化的跨国市场——可金融化的实体经济——可垄断或曰必然被垄断——能源垄断的两重性——没有垄断就没有霸权,但可能也没有不断的创新。

凡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所出产的产品都是可贸易的,这也是产业金融化的前提。这一点对能源产业来说却有着先天的优势,能源业天生就是“大个子”,而且是国际化的“大个子”,他的可贸易程度很高,由此决定了他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反过来看,金融业对他的依赖程度也很高。

但是,仅仅可贸易可贷款并不是金融化的决定性条件,需要研究逻辑链的第二个环节,即可储备。“可储备”特征自然地衍生出“可杠杆化”特征,杠杆化交易的最初市场需求源于对冲交易方式。由于大宗商品可交易,可储备,尤其是市场价格变化波动幅度很大,为了防范市场价格风险,交易者需要避险工具,于是对冲交易应运而生。这正是期货市场之所以存在并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由于杠杆化的使用,实际支付的资金往往是百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于是,买卖大宗商品变成了买卖“点”或曰“点差”,实体经济就这样被虚拟化了。

从市场经济角度,政府垄断的效率通常是较低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事能源勘探和经营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国营的,这些企业能够实现市场垄断,或者相对占有较大份额,必须依靠金融。既要靠金融杠杆,也要靠金融市场,尤其是创新,不可能离开金融。

能源产业从勘探到生产再到流通,整个环节的市场风险都是很大的,尤其是创新的风险更大。创新没有资本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而西方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创新之所以源源不断,与金融支持的关联度很大。相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中国,能源产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被垄断的,中国垄断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从保证市场供应的角度讲,可能需要国家垄断,参与国际竞争也惟有靠国有企业先实行垄断后才可行。但是,国有企业实行垄断意味着由国家完全承担市场风险和创新风险,往往得不偿失。因为金融垄断往往是相对的,不会形成绝对的垄断。因此,金融垄断与能源垄断相结合往往能够刺激创新,同时也能够稳定市场价格。而正因为此,金融垄断才能在能源领域大行其道。

被金融业垄断的能源

能源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两大领域,资本或曰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就是因为抓住了这两大领域。能源与金融的结合完全是市场行为,是各取所需,尤其是国际能源市场,他是一点点被金融业渗透并垄断的。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企业个体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过程,当然,为了保护竞争,国家要限制垄断,不使垄断演变为绝对的垄断。而对国际能源产业和能源市场来说,要想实现绝对的垄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源被金融垄断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它能够在相对的市场氛围内实现绝对的垄断,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既然垄断是市场行为,垄断行业的产生也不可一概斥之为负面。垄断行业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具有技术上的惟一性。另一种是完全由国家意志实现的垄断;还有一种垄断就是凭借金融杠杆。由于能源和大宗商品的稀缺性,使它们天生就成为金融觊觎的重大行业。

能源与金融天生是垄断的双胞胎,国际能源问题,天生就是国际金融问题,二者天然地存在互动关系。从历史上看,能源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大都有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业满足了它这种需求,极大地刺激了能源产业的发展,只要是能源大国,他的能源产业都是金融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只要有能源产业,金融业都会渗透,并使他成为金融业的存贷款大客户;而金融业的支持,在反过来促进了能源产业的发展时,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需求,兼并重组。金融企业控股能源企业之所以具有必然性,还因为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具有极大的波动性。而这种巨大波动性往往来自于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巨大不确定性。

为什么中国企业没有国际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呢?恰恰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产业与能源产业大宗商品需求方的关联度很低,没有实现金融垄断。所谓能源金融,不仅是能源企业使用了多少银行贷款,更重要的是金融信息对能源产业的传导机制,而所谓的传导机制不是靠存贷款等传统银行业务实现的,他需要金融创新,需要金融参与。只有金融将能源产业的生存当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才能想办法让能源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型的垄断企业。

能源安全、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国家垄断。但在国际市场,最忌讳的就是国家垄断。为什么?国际市场需要金融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信息与风险是对应的,全球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最忌讳盲目扩张,而国家行为最可能导致的就是盲目扩张,他将导致市场价格波动的无序。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通过金融市场的自由买卖发现未来价格趋势,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布局和扩张。金融的天性不是扩张,而是对实体经济产业风险传染性及产能扩张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这种控制力会抑制价格盲目地上涨。金融垄断的意义或曰正能量恰恰在此,而我们的众多描述者却将它的意义完全看反,认为金融垄断助长了炒作。

如果金融垄断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他注重的是持久的利润,可持续的利润,而不是一时的暴利。在适度地竞争和适度地垄断条件下,能源和金融产业能够相互促进,金融产业可以通过贷款和并购资本注入支持能源企业发展,包括取得适度地垄断权。这种垄断能够使两大产业同时获取利润,并通过联盟式经营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在这个互动发展的过程中,能源金融产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产业可以帮助能源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而能源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

不过国家垄断能源产业从一定意义上说,也限制了金融企业的参与,而没有金融企业的重要参与,能源产业和金融产业都有大风险——因为它们天生就连接在一起。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快速发展所需的能源战略来说,解决长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能源需求必须像解决粮食需求一样,立足于国内。而中国能源问题的彻底解决必须靠新能源,而开发新能源不仅需要巨大的金融投入,更需要金融企业参与。因此,中国的能源革命很可能要等待金融资本与能源产业进一步任何之后,等待能源企业和金融资本实现对新能源市场垄断。而这种垄断是相对的、适度的,因此也是积极的。

能源金融化路径

能源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有两个切入点:一是与实体金融的结合,就是承接金融贷款,同时向金融机构存款,接受银行业的结算服务,包括有限地吸收金融企业股份。所谓与实体金融相结合,就是显性化的结合。另一个切入点是虚拟的,比如能源期货市场,投资基金交易市场,同时还要看到国际期权市场、货币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并购市场等对能源现货市场的间接金融渗透和影响。

从全球能源产业的发展轨迹看,开始都强调与实体金融相结合,起步阶段都是靠银行业贷款推动。我国更是如此,能源企业使用的贷款量或曰总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是非常高的。更何况,能源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一步都离不开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能源企业提供了贸易融资、汇兑结算、利率和汇率风险等多个层面的支持。但这仅仅是起步,从实际情况看,片面地强调能源金融的实体化,不向更高的台阶过度,能源产业的市场化之路只能说走了一半。

我国恰恰是能源结构严重失衡,能源产业创新能力偏低,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又很高的国家。从我国银行业信贷投向分析,基础工业占用贷款比例是非常高的,比如钢铁业大约占用了贷款总量的10%,能源产业大约也是10%,很显然,实体金融对这两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已经到达极限,如果考虑到我国金融体系的贷款总量几乎是全世界最大的,这个数据(占用了 10%的贷款量)与钢铁业和能源业的产出和国际地位相比较,可以看出差距极大。为什么?一是大量信贷资金被低水平发展和重复建设所占用,贷款使用效率极低;二是市场化程度极低——抵抗市场风险不得不完全靠国家银行支撑,可以这样说,没有超量商业银行贷款支持,这两个巨无霸产业不可能实现短周期内的高速扩张,很多企业可能早就跨了。

为什么要发展虚拟金融能源产业,说白了,就是要减轻实体金融的压力,同时逼迫能源产业走完全的市场化之路、创新之路。发展能源虚拟金融是我国能源金融化的必经之路。而所谓虚拟化的能源金融之本质是市场化的能源金融。当然,原油期货等虚拟金融产品也孕育着很大的风险,因为期货市场一旦被虚拟金融巨鳄所操控,一定会产生“虚拟价格”,会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虽然期货市场的建立初衷是为了规避市场价格巨幅波动风险。但是,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因噎废食。

可以这样说,传统的金融思路已经走进死胡同。必须看到,今天的国际能源金融已经经历了“大浪淘沙”过程,正在开辟新时代。而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可以让大众参与的新能源虚拟金融体系尤为重要。要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并以这个基金为“标的”建立全新的期货市场——可自由出入,自由买卖——国际化交易。同时建立传统能源的虚拟金融市场和“新能源发展基金可交易市场”是我国推进国际化的虚拟能源金融市场之捷径。这个市场的建立,主要目的是增加社会资金对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