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恩是一粒种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恩是一粒种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境界。想念父母,尊重老师,理解他们的劳动,帮助生活或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些都可以成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起点,努力引导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基础。

关键词:感恩;道德教育;活动;学习榜样

以色列人种庄稼,庄稼成熟后,都会在靠近路边的四个角留出部分不收割。这一现象一度引起了在以色列工作的华人的好奇。当地人解释说,是上帝给了曾经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今天幸福的生活,为了感恩,他们就用留出四角庄稼的方式报答今天,为那些路过此地的贫苦路人提供方便……感恩是传统美德,也是中职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虽然对施恩者推崇“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对受恩者更推崇“知恩图报”的美德,而且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增强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激意识,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在我任教的班里有这样两位学生,一位家境贫寒,家中只有养父和奶奶,且养父是残疾人,没有任何收入,奶奶年老体弱,干不了重活。但她没有因为家庭的困难而悲观,她性格开朗、乐观,学习积极向上,谦虚好学。在跟她的一次谈话中,她说:“我虽然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但我同样得到了养父和奶奶的疼爱,我并没有比别人少什么,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毕业了找个幼儿园好好工作,拿了工资就可以减轻爸爸的负担。”另一位同学家境不错,父母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人爱她、宠她,物质上有求必应,但她经常抱怨这星期妈妈没给买这个,下星期抱怨爸爸不来接她。因为她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和回报。目前,在中职学校,这样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只知索取,不知给予和奉献;只知被爱,不知关心和爱护别人。感谢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真正完善的“感恩清单”里,感恩对象绝不仅仅是父母。想念父母,思念亲人,尊重老师,理解他们的劳动,帮助学习或者生活困难的同学,对周围的事物和人充满善意,这些都可以成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起点。

感恩意识缺乏的学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试着分析,发现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家长的溺爱。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宠,老人爱,所有人都为孩子服务的现象并不少见,结果使很多孩子都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理所当然,于是,孩子们渐渐习惯于只要求别人关心、爱护、让着“我”,而从来不想着“他”。其次是缺乏沟通。生活中,父母为了使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艰难,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只有孩子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一切,才会用感恩的心来善待父母。再次是片面的教育。家长对孩子只重智力开发,忽视感恩教育;学校课程中感恩教育的内容也很少,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方面的教育也相对较少。这样,往往导致学生自以为是,形成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体验和表达感激的能力,是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却被严重忽视的方面,忘恩负义是情感病态的明显标志。因此,培养中职生感恩意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注重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识恩

1.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

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所以老师一定要懂得“知恩”“记恩”“谢恩”“报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老师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以感性的、示范性的为主。例如,通过学习感恩歌曲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讲故事、过节日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还可采用角色扮演等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感谢学生的施恩行为,使其体会到施恩的快乐

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团组织,可以深刻体会施恩的快乐,如植树、探访孤寡老人、照顾生活无保障的残疾人等。当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帮助了别人,或者在学校中帮助了他人时,老师要敏锐地体察,并及时感谢学生的施恩行为。

二、老师要注重学生感恩行为的培养

感恩教育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1.老师应时常借助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时常教育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做一些感谢长辈、帮助朋友的事情,比如经常讲讲家人对自己的爱以及受到的他人的恩惠,还可以提醒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做一些义务活动等。可让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协同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家长、老师的爱,使他们尊重长辈。

2.创设一些活动情景,指导学生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

古代感恩小故事,能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培养其感恩意识。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景,指导学生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例如,通过喂养小动物,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人。

“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其实,感恩的终极境界并不一定都是感谢大恩大德,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境界,一种让真、让美、让善融入生活的美好情怀。尝试着让中职生始终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把感恩当成催人向上的动力吧,它一定会为中职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感恩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如果从学生时代就在心里种下,一定会结出美丽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梁勤儒,王燕芳,陈昌龄.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