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莫为轻阴便拟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莫为轻阴便拟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衢州多山,故每周六都会与三五好友相携登山揽胜观景,理想是能追衢州无尽景。当然,山因地势不同,意境迥异,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又因很多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产生良多感悟。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非常喜欢唐朝张旭的这首《山行留客》: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有人恐被淋湿受寒而欲转身归去,于是作者委婉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春天,即便天晴,阳光明亮,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之中,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气打湿。可见,“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正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作者非常巧妙地劝慰客人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

登山的感悟深入骨髓,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学校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也是如此。即便是不实行小班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次教学等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而小班化的实行恰恰为这些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更好的组织保障。

一、山光物态弄春辉

自我校被衢州市教育局列为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以来,全校上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首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活动:有外出走访小班化名校的,有请专家来校做讲座的,有认真自学研讨的……学校还专门印发了小班化教学的相关文件和精神以供大家随时查用。教师们在努力领会小班化精神的前提下,信心满满地走上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之路。

教育不可避免的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所以知识传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与方法的习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所以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施奇招,学校的校本教研和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以一堂课为载体的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了同伴互助的功效,教师们在上课、评课、观摩、讨论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动态生成、因材施教、课后访谈、个别辅导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反复锤打和迅速提升,涌现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学生在教师分层次教学、差异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过程与方法的习得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中,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兴趣,提升了修养,大大增强了自身学习力!

“山光物态弄春辉”,诗人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小班化,一个“化”字,生动无比,给我们学校的二次课改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小班的课堂教学彰显了蓬勃的生命力,就像绿葱湖(衢州的一座山)五月的火山口一样,绿草如茵,杜鹃似锦。

二、斑斓未必皆春色

小班化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教师们渐渐发现:校本教研活动过多,有的学科组甚至一周要组织两次教研活动;有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学习内容与实践内容不能很好对接,如某次历史与社会组校本教研,组长组织学习的内容是“小组合作”,而评课段的主题却是“即时评价”;有些教研活动的主题来自市、区教研室,课题是自上而下确定的,并不直接来自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疲于应付的居多。此外,由于校本教研缺乏相应的专家引领,同组教师被动教研,大多是走走过场:听听课、记记笔记,最后各自发表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论,形成不了小班化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共识。小班化教学毕竟是一块新阵地,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教师有时意见纷争,很是热闹,但意见统一不起来,不欢而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这样,教师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释疑,教研活动中学习的内容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却花五六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再加上角色扮演、音乐欣赏(不是音乐课)、视频剪辑等,不一而足,教师忙前忙后,学生们手舞足蹈,课堂上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难以掩盖其背后的苍白无力:没有必要的活动挤占了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挖掘分析的时间,挤占了学生读写演算的时间。真可谓“斑斓未必皆春色”,就如秋季幽静深远的山间,层林尽染,各色杂陈,鲜有的山花正在不停地纷纷凋落。

三、莫为轻阴便拟归

和其他改革一样,小班化教学改革刚开始的时候难免纠枉过正。上述情况的出现,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但形式的变革是小班化课改的全部吗?小班化教学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在经历一番或激烈或平淡的讨论后,很多班级的桌子又恢复了“排排坐”的原样,教师又开始以言者谆谆的“告诉型”方式来讲课了,教学能力不足课时补或作业补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庆幸的是,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实践并没有因为这几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一)聆听花开的声音——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但我们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后评价等,却忽略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学习诉求。看到小班化教学改革出现反复与徘徊的情形,学校领导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对小班化的理解和愿景。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小班化的教学:桌子的多样化设计方便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双边和多边交流提升了交往的能力;分层的差异性教学使教室里再没有了“被遗忘的角落”;小班额的教学,每堂课都能得到多次发言的机会,表达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都有所增强;等等。

(二)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起步摸索阶段,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存在着如下问题:(1)在生问师答环节,部分教师不能有效应对学生的提问,有时会采用简单粗暴、断然否定的方式处理学生的提问;(2)在评课环节,大部分教师一开始不知如何点评,有时出现力不从心或是外行评内行、评不对题的现象;(3)教研组内缺少专业引领,在评课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之时,往往是一番争论后无果而终,不欢而散,使得参与其中的人感到无所适从,更难以对课改起指引和导向作用;(4)在活动主题的确定上存在盲目性,缺少理论指导,不能操作驾驭。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反映了一个客观实际:教师自身沉淀的东西还不够,还不足以自如地应对小班化的教学变革,所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学校及时掌握这一信息,进行了动态跟进:评选小班化教学能手,肯定教师的努力,分享他们的先进经验;组织青年教师读书会,让读书开阔教师的眼界,丰厚教师的积淀;举办特级教师报告会,邀请不同学科的特级教师亲临学校作讲座、与教师交流……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坚定了教学改革的信念,小班化教学终于结出了阶段性的丰硕果实。

回首自己的登山历程,笔者有这样的感受:总有一两个人埋头赶路,以先行到达山顶为荣,他们是先行的勇士,但更多的队友却是放缓脚步,听水赏景,揽花入怀,偶尔还唱两首歌,抒发一下对幸福生活的感怀,这样的跋涉,再长再远也是欢愉和轻快的!从享受成长的角度来看,笔者是欣赏后一种登山方式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这就像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教育是慢的艺术,山高徐步走,“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相信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且学且做,且行且思,一定会撰写出更多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