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省区域经济实力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省区域经济实力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湖北省17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各市州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因子和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两个构成的市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湖北省各市州竞争力综合得分,研究表明湖北17个市、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均衡性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引言

区域发展失衡是许多国家发展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逐渐成为政府、企业、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要制订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政策,必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结合湖北省各地市州经济发展的状况,选取了关于2014年的湖北省17个地州、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主要统计数据指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的地市州、县级市经济发展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

二、方法原理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用于处理降维问题的统计方法,用较少的指标提取出变量的各类信息,提取的综合指标彼此不相关,这样就可以根据专业知识和指标所反映的特殊含义对提取的综合指标进行命名,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或主成分。

三、实证研究

近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湖北省各地市州经济发展较迅速,但资源不平衡导致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也越发严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14年湖北省17个市州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在于找出影响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当前各地区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竞争力,探索长期、高效、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指标选取

评价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全面性、有效性、操作性原则,建立了以下指标体系,选取足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7项指标(亿元为单位),指标来源于2014年湖北统计年鉴,所选取的指标如下:X1(农业总产值)、x2(工业总产值)、x3(建筑业总产值)、x4(固定资产投资)、x5(消费品零售总产值)、x6(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x7(接待国内旅游收入总产值)。(数据略)

(2)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按相关性的高低进行分类,每一类变量实际就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首先标准化原始数据;然后建立变量之间相关系数R;第三,计算相应的的特征值极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第四,最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最后计算因子得分。

2.相关性检验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原有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在求解公因子之前,需要检验数据的可适用性,本文采用KMO检验法。导入指标数据到spss软件分析。KMO是一个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值越接近l,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KMO值为0.807,因此可知原有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

对7个指标做因子分析,遵循特征值大于l,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总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了98.471%,可以得出这提取的两个公因子已经能够包含关于这7个指标绝大部分信息,所具有的代表性已经很高,上述所选取的7项指标可以被综合成两个主要的因子Fl和F2。为了考察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采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SPSS软件输出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将2个公因子表示为7个指标的线性关系。得出:

F1=-0.193X1+0.154X2+0.196X3+0.154X4+0.166X5+0.184X6+0.209X7

F2=1.010X1+0.058X2-0.102X3+0.069X4+0.019X5-0.060X6-0.156X7

经过因子分析,我们的目的实现了,找到了两个综合评价指标,定义为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因子和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从原来的7个指标挖掘出2个潜在的综合因子。可以对17个地区给出客观评价。我们可以根据因子1或者因子2得分,对这17个地区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得分高者被认为在这个维度上有较好表现。

3.结果讨论

由因子载荷结果可知,湖北省各市、州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因子已成为各市州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的首要因素。目前对于湖北各地级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可以将它们归类为4个方阵队伍:第一方阵当属于武汉。经济实力雄厚、人文资源丰富,GDP占湖北省62%的武汉城市圈,是整个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方阵属于襄阳、宜昌、荆州、孝感、荆门、黄冈。近年襄阳汽车产业升级发展,宜昌工业创新带动发展,这两个城市逐渐成为湖北省副中心城市,第三方阵属于十堰、神农架、思施。这三个城市主要处在森林山区,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可以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区拉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成为湖北旅游的重点发展城市。第四方阵属于黄石、鄂州、咸宁、天门、仙桃、潜江。这些大多数是县级市,经济较依靠临近的地级市,定位不够明确,没有自己的核心经济驱动力,工业、农业、发展水平仍处于湖北省比较落后的水平,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利用有利政策,抓住机会,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提高综合实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2]黄晖.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的制度分析[J].经济地理, 2013(1).

[3]向延平.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 2013(4).

[4]何雄浪,胡运禄.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J].财贸研究,2013(1).

[5]关华,李金霞,何军.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