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往事记忆――家访情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往事记忆――家访情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退休十几年了,每当回忆起自己担任班主任时的家访,内心仍是激动万分。

那是20世纪7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在北京市顺义县寺上中学教两个班的语文,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校长王元荣告诉我,农民的农活儿忙,家里孩子多,家长没有时间来开家长会,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只能靠家访来保持。朴淑云和苏秉秦等老教师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讲家访的要点。

当时,老师是必须住校的,周六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就可以回家了,周日是法定的休息日,周日下午5点前老师必须返校,晚上还要进行政治学习和备课。家访只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的时间进行。

开学后一个多月,家访开始了。我和同年级的老师一起骑车去寺上、营尔等村家访。

来到学生家里,家长炒了一大柴锅花生、端出一大盆白薯热情招待我。出于礼貌,虽然我象征性地吃了几个花生,但学生还是要捧着花生让我接着吃,家长也说:“您多吃点儿!”我坐在炕上和家长聊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在班里的表现。有的家长当着老师的面就教育起自己的孩子来:“你不要淘气,要尊敬老师,要为集体做好事……”

等我要去下一个学生家时,这家的家长总要问上一句“您认识他们家吗?”,然后嘱咐自己的孩子带老师去,还要看好狗,不要让狗咬着老师。到了下一家,家长依然用大锅的花生、大盆的白薯招待我,还有的家里有枣树的,家长会再端上一大铜盘的枣子来招待我。总之,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家长都会拿出来。老师结束了家访,家长会满面笑容地说:“老师,您走慢点儿,有时间再来呀!”还嘱咐自己的孩子把老师送到学校。

回来的路上,被家访过的几个孩子和我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寂静夜幕下的村庄小路沸腾起来。有的孩子给我推车,有的孩子给我提包,有的孩子时不时地拉一拉我的胳膊……那份亲切,那份热情,真是情深意浓。到学校后,我进了办公室,他们才不舍地回去。

家访的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课堂纪律好多了。学生们瞪大了眼睛听我讲课,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写作业时也明显认真多了;课下,他们主动去给我打水,帮我拿教具,看见我时,他们发自内心地绽放自己的微笑。

那时,我二十几岁,年轻气盛,任教之前读过两年师范,读书之前当过几年农村干部。有时我语言粗俗、动作有点儿粗暴,和学生曾发生过冲突,但家长总是尊重老师的。他们批评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跟老师赔礼道歉,而且还要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老师的话,当心我打掉你的门牙……”最后,我听说孩子还是挨了一顿揍。当时,我还觉得自己没有错。如今想想,家长的做法让我也难为情了,他们的胸怀多么宽广呀!

在那个年代,每一个家长都会嘱咐自己的孩子要尊重老师,为老师、为集体多做事情。我们也常常组织学生到生产队里去义务劳动,班级也进行过互助活动。我和学生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每到周六,王玉美、崔桂明、张淑玲等同学会自发地列队等在校门口,看我骑上自行车回家了后,她们才回去。周日下午,她们会早早地站在校门口等候我,进校后,她们帮我打水、生火,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可惜那时我没有照相机,那些稚嫩的笑脸、活泼的身姿、灵巧的双手、快步如飞的腿脚,都只能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了。

一年后,我调到北石槽中学工作,领导给我调换了班级。虽然换了一拨学生,但我依然坚持家访,其效果和原来是一样的。

20世纪80年代,我调到北京城里工作,依然教语文,教育对象是中专生。学生的年龄大些了,个子高了,思维能力也比初中生强了,我还是坚持家访。去近处就骑车,去远处可以乘坐公交车,不管学生来自大兴,还是来自房山,我都要带上班干部,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家访。城里的家长也同样热情,而家访所产生的效果还是一如既往地好。

20世纪90年代亦是如此。

2000年后,我到大学专职做学生管理工作,讲课的机会不多了,领导也没再安排具体的班主任工作给我。通讯发达了,虽然学生管理工作基本顺利,但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凭借家长会就可以了,还有与个别家长的面谈交流。没有了家访,我感觉就像脚下没了根一样,走路都不踏实。

我怀念家访,怀念往日的岁月,家访是我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