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末末亭下悼英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末末亭下悼英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天到南京的雨花台凭吊,使人倍感凄恻.寒风料峭,草木枯黄,洗尽铅华后的大地一片沉静。我独自寻找着明代大儒方孝孺的坟茔,走过一片丛林,再走过一段碎石小路,在他人的指点下,我终于在“末末亭”下找到了它。

墓不大,墓前有坊,石制单门,坊上篆书着“天地正气”四字,旁有一联:“十族殉忠天遗六氏,一埋血地接孝陵.”墓碑上刻着。明方正学先生之墓”,墓前有他的后人为他建的塑像,旁边还立着一块清代两江总督李鸿章撰写的墓碑,已经残破。墓后有多块现代书法家的碑刻,其中有一块“读书种子”的碑刻最为醒目。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其孙朱允继位。即明惠帝。朱元璋屠杀功臣苦心孤诣要为子孙留下一个太平世界,但好景不长,“坑灰未冷山东乱”,他的尸骨未寒,四子燕王朱棣便在北方起兵,一举将朱允打翻在地,逼得他投火自焚。燕王随后大肆屠杀朱允的遗臣,时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的方孝孺是明初大文学家宋濂的得意弟子,也被捕入狱。朱棣起兵之初,谋士姚广孝就对朱棣说,城破之日方孝孺是绝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将会灭绝.朱棣夺取皇位后听从了谋士的告诫,准备让方孝孺为自己草拟诏书,可方孝孺偏偏犯起了文人的倔脾气,坚决不从。在方孝孺看来,朱棣以武力将侄子自己做了皇帝,当属大逆不道。所以,方孝孺被押上殿时竟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悲痛彻殿阶”。朱棣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强迫他写诏书。方孝孺接过笔,写下了“燕贼篡位”几个字,然后掷笔于地,边哭边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威胁说:“汝不顾九族乎?”方孝孺奋然回答:“灭十族又奈我何!”朱棣一气之下,割掉了方孝孺的舌头、双颊,方孝孺血流如注,含血喷向朱棣。朱棣怒不可遏,派人把他的妻儿老小都抓来,在他面前一一杀害。据传说,方孝孺之妻郑氏以及中愈、中宪二子先行自杀,两个女儿被捕后过秦淮河时亦投河自尽。

那是一个怎样阴冷的日子,天空阴晦,寒彻人心,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湿漉漉的。方孝孺临行刑前作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字字血,声声泪!无计可施的朱棣下令将其分尸并悬首示众。朱棣将方孝孺九族诛尽还无法息怒,又把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也算作一族一并予以处死,被杀者达873人,投狱和流放充军者更逾数千。

人血不是水,屠刀可以杀灭的是身体,杀不灭的是精神。凝视着方孝孺的塑像,他像极了一位严肃不苟的老师,瘦削而冷峻的脸上透露出的是刚毅不屈。他最后与800多位亲友殉节的黄钟大吕般的壮举,明明白白地告诉后人什么叫作气节。方孝孺对信仰的忠贞,对强权的藐视,是追求人格高贵的最悲壮的宣言。他的墓碑不远处,是宋代抗金烈士杨帮义“剖心处”和辛亥革命阵亡将士人马冢,再后面便是革命烈士陵园。这也许就是生死之缘吧,长眠地下的英烈们,以不畏、刚强不屈的精神铸就了雨花台的魂魄。

站在末末亭下,我长久地凝视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方孝孺墓。他的墓十分宁静,也十分干净,一如其人。我禁不住低下头为这位刚毅的大儒默哀,为他的气节,更为他的文化信仰。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路232―1―806#(44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