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外关于测试效应中的反馈研究及其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外关于测试效应中的反馈研究及其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测试对学习的促进获得了多方面实验证据的支持,反馈是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反馈在测试效应中扮演的角色却很少有人了解。本文从测试效应中反馈的类型、反馈的时间间隔、反馈与测试形式及反馈与正误回答等方面介绍国外关于测试效应中反馈的一些实证研究,并指出二语教师及二语学习者应充分利用反馈,将测试效应最大化,强化二语习得效果。

关键词:测试效应 反馈 二语习得

一、引言

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又称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是近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相较于传统学习策略,如重复学习、过度学习,测试或提取练习能更好地提高对目标信息的记忆保持水平 ( Roediger & Karpicke 2006)。反馈能够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强化习得效果,但是反馈在测试效应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确。虽然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测试有时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长时记忆,但在提供反馈的情况下,测试效应的效果会有何不同?什么样的反馈能够将测试效应的效果最大化?这些问题正逐步受到国外认知心理学界的关注。

二、反馈与测试效应

反馈是使提取产生测试效应的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Kang,McDermott,& Roediger 2007)。虽然没有反馈的测试也能够促进被测试内容的长期记忆保持,但提供反馈能够纠正错误从而使测试发挥更好的效果(Agarwal,et al. 2008;Butler & Roediger 2008;Karpicke & Roediger 2007)。包含正确答案的反馈能够促进习得是因为反馈使得学习者纠正错误的答案并保持正确的答案(Butler,A.C. et al. 2008)。测试效应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对信息的成功获取实现的,但是如果学习者未能成功地提取信息,然而又没有途径获取正确信息,那么测试效应就会大大受限(Kang,et al. 2007)。因此,无论提取是成功还是失败,在提取信息后提供反馈,都能够提高未来成功提取的可能性(Butler,A.C. et al. 2008)。通过反馈,学习者既利用了测试的直接效应,又发挥了测试的间接效应(罗良,张玮,2012)。

三、测试效应中反馈的类型

有研究将反馈分为三种类型:正误反馈、正确答案反馈和不断回答直至正确反馈(answer-until-correct feedback,即AUC反馈)。正误反馈只告知学习者答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反馈给出完整的信息,比正误反馈提供更多的信息(Pashler,et al. 2005);AUC反馈则让学习者重复作答直至正确为止。Bangert-Drowns 和 Kulik等人(1991)对40个有关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正误反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很小,AUC反馈比直接呈现正确答案对学习的长期保持的帮助更大。Dihoff,Brosvic 和 Epstein等人在2003年的研究中同样发现不断回答直至正确的反馈方式(AUC)比正确答案反馈更佳。Butler等人(2007)的研究考查了不同反馈类型及反馈时机对长时记忆的影响。研究者采用2(反馈的时机:即时,延时)×2(反馈类型:正确答案,回答直至正确)的混合式设计。实验中被试阅读12篇短小的散文后完成选择题测试。测试共包含40道问题,被试回答其中16道问题后接受正确答案反馈,另16道问题接受回答直至正确反馈,其余8个问题则没有反馈。两天后被试进行最终测试,测试形式为自由回忆,结果发现这两种反馈类型对长时记忆的影响并无显著性差异。

四、测试效应中反馈的时间间隔

提供反馈的时机包括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即时反馈是在问题呈现之后立即提供反馈,延时反馈可以是在几个小时、2天、1周,甚至1个月之后提供反馈,并没有明确的操作定义。当今学术界对反馈的时间间隔仍有很大的争议。即时反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取的难度,因此它在促进短效学习的同时有可能对长效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延时反馈是在问题呈现之后间隔一段时间或插入其他任务,再提供反馈,其提取难度要大一些(张锦坤,2010)。同时,有学者认为即时反馈效果好于延时反馈,因为即时反馈能够帮助学习者立即纠正之前的错误。Kulik,J. A.和 Kulik,C. C. 1988的研究发现在教学环境下,测试后提供即时反馈更能促进学习者学习。Chickering 和 Gamson(1987)为强调即时反馈的重要性,将其列为大学生教育的七条规范之一。但有学者发现延时反馈的效果好于即时反馈。Bangert-Drowns,Kulik,Kulik,& Morgan(1991)的研究结果表明测试后提供延时反馈对长时记忆的保持具有积极的作用。Schmidt,Young,Swinnen 和 Shapiro(1989)得出相似的结论。Butler,Karpicke 和Roediger(2007)设计了两组实验探究反馈时间间隔对长时记忆的影响。两组实验中,被试分别在10分钟和1天后接受延时反馈,最终测试时间分别为2天和1周之后。两组实验的结果都表明延时反馈更能促进对测试内容的长时记忆。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延时反馈能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错误反应渐渐消失,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反馈后更容易地学习和接受正确信息。许多研究结果证实这一说法(Butler,et al. 2007;Carpenter & Vul 2011)。Kulik 和 Kulik(1988)对反馈研究的元分析发现大多数实验研究中得出延时反馈更有效,但在实际教学研究中通常是即时反馈更有效。

五、反馈与测试形式

测试效应的研究中针对测试形式的为数不多,其中涉及反馈的更是寥寥无几。Kang,McDermott 和 Roediger(2007)的研究虽然并不是针对反馈与不同测试形式进行的,但也涉及这一方面。研究者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程序一致。被试阅读期刊上的4篇论文,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间为15分钟。被试阅读完文章后完成8道选择题测试,或8道简答题测试,或阅读关于文章的8条陈述,抑或完成填空式问卷。第一个实验中研究者不向被试提供任何反馈信息。第二个实验中被试每完成一道问题后都将接受正确答案的反馈。三天后进行最终测试,8道测试题被分为4道选择和4道简答,测试内容与初始测试相同。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初始测试为选择题测试的被试成绩好于初始测试为简答题测试的被试,但与阅读文章相关陈述的被试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2发现在提供反馈的情况下,简答题测试比选择题测试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即反馈对简答题测试的效果好于选择题测试。研究指出,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简答题的提取难度更大,而反馈为接受简答题测试的被试提供的信息更多。Kang等人的实验确认了测试形式及反馈确实会影响测试效应。Karpicke等人(2007)则是在他们的研究中考查开卷测试和闭卷测试对长时记忆的影响效果。开卷考试,即学生可以在考试的过程中阅读笔记和课本;闭卷考试,即学生不可以在考试过程中参考任何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被试学习散文材料后,重复学习或参加开卷或闭卷考试。结果发现相较于重复学习和无反馈的测试,有反馈的测试,无论是开卷或闭卷都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Andrew等人(2008)针对反馈对选择题测试的作用展开了研究。根据测试效应,选择题测试能够促进促进学习者对测试材料的记忆,但是选择题测试具有其特殊性。由于选择题测试在展现正确答案的同时,也向学习者展现了其他错误的选项,因此可能会对学习者学习产生不利影响。选择错误的选项会导致学习者习得错误的信息(Roediger & Marsh 2005)。他们的研究考查了反馈是否能够增强选择题测试的有利影响并且降低其不利影响。被试学习材料后接受选择题测试,之后接受即时反馈,延时反馈,或不接受反馈。在延时测试中,与无反馈的情况相比,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组的正确回答都增加了,错误回答都减少了。研究中指出,教师应在选择题测试后向学生提供反馈。

六、反馈与正误回答

之前的研究一般将反馈看做是一种纠正错误回答(response)的方法,认为对错误回答进行反馈能够促进学习,然而对反馈对正确回答的作用尚有争议。一般认为,反馈的效果因测试中学习者回答的正误不同而不同。这方面的研究起于1971年Guthrie的研究。Guthrie向被试呈现一系列包含一个缺省单词的句子。反馈形式包括无反馈、完整的句子反馈和缺省单词的反馈。当被试回答错误时,不论是向他们提供完整的句子或是缺省的单词,反馈都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但是当被试回答正确时,反馈并无效果。Pashler等人(2005)的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Karpicke等人认为之前的研究都忽视反馈对正确回答加以促进的可能性。他们发现,在学习者对生成的正确回答信心不足时,反馈可以促进这一起初的元认知错误,并增强低信心的正确回答的保持(赵国庆&郑兰琴,2012)。Kaipicke等人(2008)的研究中,被试被要求完成一个多项选择测试,然后在每一次回答后做出一个信心判断。研究者就其中的一半问题向被试给予反馈,实验最后通过回忆测试考察记忆的保持度。实验结果显示,参加测试比不参加测试有更高的记忆保持度,反馈则进一步加强记忆的保持。与不提供反馈相比,反馈帮助被试纠正了一开始的错误回答,从而促进了正确记忆的保持。更重要的是,与不提供反馈相比,反馈增强了对低信心的正确回答的保持。反馈不仅能纠正记忆上的错误,而且能纠正元认知上的错误。

七、测试效应中反馈研究对于二语学习的启示

测试后提供反馈不仅可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而且可以加深学习者对正确答案的记忆,增强他们的自信。因此对二语学习的启示是:(1)二语教师应尽量提供信息完整的反馈。在实际教学中,测试后,二语教师多使用正误反馈和正确答案反馈,但这两种反馈形式可能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及吸收,并且降低学习效率。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如二语语法,二语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越完整越好,便于学生理解吸收,促进其二语习得;(2)二语教师在测试后应及时提供反馈。在实际教学中,延时反馈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弱,导致对反馈的加工不深。即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立即纠正之前的错误,减弱错误知识在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增强对正确知识的记忆,以此强化测试效应;(3)二语教师应针对学习者的薄弱处进行重复测试并提供反馈。测试作为一种评估手段,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后,二语教师应总结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了解学习者知识掌握的欠缺之处,并调整教学策略。如学习者在测试中出现了大量词汇错误,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对词汇的测试,测试后给予反馈,如此循环往复,加强学生的词汇学习;(4)对二语学习者而言,首先要正视测试的作用,把测试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测试后充分利用教师的反馈,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总结错误类型,调整今后学习的侧重点。测试后通过反馈,学习者可以获悉自己二语学习的薄弱之处,如词汇、语法等。如果错误集中在某一语法点,如时态,那么学生可以在课后加强对该知识的学习,有意识地多加练习,进行自我测试,并通过之后二语教师提供的测试和反馈不断更新自己的掌握情况,提高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元认知判断。

八、结语

反馈对研究者具有理论价值,对教师具有教学实际价值(Ellis 2010)。反馈的研究涉及了二语习得,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多个学科,涉及语言学习机制、认知机制、语言形式与记忆之间的关系等重要概念和机理,以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杨颖莉,2012)。反馈能够引导学生注意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能力。虽然测试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认知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但并未引起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如何将反馈与二语测试效应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反馈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是二语习得研究者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Agarwal P K,Karpicke J D,Kang S H K,et al. Examining the testing effect with open―and closed―book tests[J].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08,22(7):861-876.

[2]Bangert-Drowns R L,Kulik C L C,Kulik J A,et al. The instructional effect of feedback in test-like event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1,61(2):213-238.

[3]Butler A C,Karpicke J D,Roediger III H L. The effect of type and timing of feedback on learning from multiple-choice test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pplied,2007,13(4):273.

[4]Butler A C,Karpicke J D,Roediger III H L. Correcting a metacognitive error:feedback increases retention of low-confidence correct respons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8,34(4):918.

[5]Butler A C,Roediger H L.Feedback enhances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reduc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ultiple-choice testing[J]. Memory & Cognition,2008,36(3):604-616.

[6]Carpenter S K,Vul E.Delaying feedback by three seconds benefits retention of faceCname pairs:the role of active anticipatory processing[J].Memory & cognition,2011,39(7):1211-1221.

[7]Chickering A W,Gamson Z F.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 AAHE bulletin,1987,3:7.

[8]Dihoff R E,Brosvic G M,Epstein M L. The role of feedback during academic testing:The delay retention effect revisited[J].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2012,53(4):2.

[9]Ellis R. Epilogue[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10,32(02):335-349.

[10]Guthrie J T. Feedback and sentence learning[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1,10(1):23-28.

[11]Kang S H K,McDermott K B,Roediger III H L. Test format and corrective feedback modify the effect of testing on long-term reten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2007,19(4-5):528-558.

[12]Karpicke J D,Roediger III H L. Repeated retrieval during learning is the key to long-term retention[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7,57(2):151-162.

[13]Kulik J A,Kulik C L C. Timing of feedback and verbal learning[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8,58(1):79-97.

[14]Roediger H L,Karpicke J D. The power of testing memory:Basic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J].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3):181-210.

[15]Roediger III H L,Marsh E J.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multiple-choice test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5,31(5):1155.

[16]Pashler H,Cepeda N J,Wixted J T,et al. When does feedback facilitate learning of word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2005,31(1):3.

[17]罗良,张玮. 利用测试促进学习:记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教育启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1(1):42-50.

[18]杨颖莉. 国外二语课堂反馈研究回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7:020.

[19]赵国庆,郑兰琴. 重复提取胜过细化学习――卡皮克记忆研究进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2012 (3):16-21.

[20]张锦坤,白学军,杨丽娴. 不同提取难度的反馈形式对测试效应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10,33(6):138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