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地制宜,谋老区发展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地制宜,谋老区发展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塘美街道一角。

2. 刘沃康陪同时任广州市长张广宁(右二)在塘美村调研。

3. 塘美荔枝公园。

近年来,广州增城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心村建设和农村整治工程实施意见》、《增城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指引和旧村整治规划指引》等一系列政策和规章制度。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庄如千树万树梨花绽放。

塘美真的很美

“住在这个村庄就是一种幸福!”许许多多的塘美人和新塘美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在这里,到离家最近的公园、广场和绿地锻炼身体,已成为许多村民的生活习惯,成为亲近、享受美丽家园的一种新方式。

位于新塘镇城区中心东北角的塘美村是革命老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有3200人,外来人口约3万人。这里,农田肥沃,水源充沛,交通便利,有着优越的发展条件。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开展“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为抓手,以人为本,着力“抓稳定、造环境、谋发展、重民生、树新风”,使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该村2008年被评为增城市平安村,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镇“先进党支部”。塘美成为增城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看到塘美今天的一切,你也许想象不到,2005年前的塘美是个出名的‘后进村’,甚至被广州市列为重点排查村。”新塘镇党委委员黄健萍告诉记者,过去因为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内部分成几派,社与社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矛盾十分突出。内部斗争消耗,严重削弱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使干群矛盾难以解决,群众服务落实困难,邻里关系不和谐,群众纠纷不断,经济停滞不前。

为从根本上解决塘美村的问题,新塘镇党委决定从建好“两委”班子入手。首先派遣时任镇长的刘观佑同志挂点该村指导工作,了解民意,考察班子人选。2005年6月,通过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出支部委员刘沃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全面改选了村“两委”班子成员。

“两委班子是否团结直接关系到村子的发展。刘沃康最让村民们信赖的是他的大公无私。他经常提醒自己,一是要端正工作作风,要时刻为群众着想;二是要明确工作责任,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惠。”增城市老促会会长邱秋说,这几年经常来塘美,每次都能看到它新的变化。

在刘沃康的带动下,村委们形成了一心为民办实事的良好风气。2009年底,有一工厂受金融风暴影响暂时发不出工资,村委们立即去调解,把要去广园东快速公路拦路闹事的工人们劝了回来。邻居闹矛盾,村委也去帮忙解决。在村民心目中,村党支部已成为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勤政”的集体。支部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后进村迅速转变成了“没有办不成的事”的团结村。

有了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如何迅速带领群众奔康致富,又成了摆在新的“两委”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刚上任的时候,塘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万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4500元。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我们就从租地开始做起。”刘沃康带领一班人进一步理清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找准了一条发展好路子。

几年来,该村盘活集体土地600多亩,出租给相关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兴建了综合市场增加村民收入,投入380万元填平三口臭水塘,兴建了一个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工业厂房,引进30多家制衣厂,建设了购物超市等一批商店,在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同时,增加了村民分红收入;动员村民将钱投入本村发展,鼓励外出创业者在本村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周边工业发达的优势,鼓励青壮年到工厂打工、到新塘经商,转移村中富余劳动力,增加村民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该村村集体年收入从2005年的2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1700万元,村民年收入由2005年的人均45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2万元。

为了给村民创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美好家园,新的“两委”班子再出大手笔:投入300多万元对村的主干道、社道进行全面扩建和改造;投入480万元对石新公路塘美路段进行全面整治,切实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投入165万元将石新路与铁路交界的空地建成占地30亩的塘美广场;投入300多万元植树并建设了塘美小公园;充分利用后山老荔枝树成片的资源优势,建设了占地7亩的后山荔枝公园;投资100多万元对村的主干道两旁和周边环境、闲置地进行绿化。投入115万元将全村残旧水管全部更换,让村民饮上干净放心的水,同时投入300万元兴建地下排水道,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了村中“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根本问题。2011年又投入了100万元,加强消防、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投入50万元,实现了全村的视频控制;投入了30万元对各辖区的环境进行整治以及治安工作;投入了30万元进一步完善学校旧教学楼的改造建设。

由于村“两委”和谐共事,在赢得村民肯定和信赖的同时,也得到了投资塘美企业和外出经商老板的支持,港昌实业公司老板主动捐款400多万元兴建塘美公园、凉亭等公共设施。去年,又投资100多万元购置各种树苗对村的周边环境、闲置地及主干道两旁进行绿化。

“如今,生活在塘美村就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感到舒适愜意。”采访中,有村民这样对记者说。

“塘美有今天的发展,‘两委’班子团结是根本。村民们都说,这一届支部用几年时间做了相当于以前几十年的工作。”黄健萍说, 随着穗莞深城际轨道和广州13号、16号地铁在新塘设站,新塘加速融入广州、东莞的“半小时生活圈”,位于该地中心地带的塘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发展中的小迳

汽车行驶在通往小迳村委会的村道上,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农田,田间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忙碌的身影。

位于派潭东北部的小迳老区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下辖12个自然村,255户农户、1131人口,有山林面积约9500亩,水田面积约1025亩,农业以种植水稻、凉粉草等为主。“小迳村是典型山区,土壤不肥沃,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规划保护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宜种作物和收成较少。因此,土地租金也低,在派潭,山地每亩可获取1500-1800元,而在小迳,每亩700多元都没有人愿意要。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8900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3700元。”谈起小迳村的过去,村党支部书记宋力青也显得有些无奈。

从宋力青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前,小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的个人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

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让小迳村民更多地选择了外出打工、经商或举家搬迁到镇上居住。目前在村里居住的只有三百多人,大多年老体弱。在当地村民眼里,外出打工更容易在最短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收入。“大量的劳动力外流,一方面确实为家庭增加了收入,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村劳力缺乏,土地荒芜,农田荒废,农业发展停滞不前,村容村貌杂乱破旧。”增城市老促会会长邱秋说。据了解,过去小迳村最突出的情况是“四多四少”,一是外流人口多、留村人口少;二是留村人口中,孤寡老人、妇女、小孩和残疾人员多,劳动力少;三是荒芜的农田多、耕种的农田少;四是空闲的房屋多、居住的房屋少。“走在村里,感觉人气不足,十分萧条、荒凉和破旧。”

2011年3月,广州市委组织部对口小迳村“双到”扶贫帮扶工作,蔡雄飞的身份也从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成为派往小迳的驻村干部。

“老区的发展,多少会受到地区生态、农业等环境保护限制,以及人力资源、交通制约,小迳也不例外。”来到小迳后,蔡雄飞对小迳的情况做了细致的调研,他说,小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面靠山,水田和山地资源丰富,山地面积约9500亩,其中村集体的约2000亩,国家规划保护生态林约2000亩,另依山建有一个小型的水库和发电站,具备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可能性。

“小迳行政村和各自然村有丰富的田地、山地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开发资金,无法自主开发和收益,只有通过出租方式获取少许的地租收益。其次,囿于信息和人脉等资源的匮乏,无法吸引公司或项目进驻小迳村投资,带动村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针对小迳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扶贫工作小组突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和帮扶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两个重点,通过鼓励和发动一些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户捐助,协调有关专项资源等途径,多方面筹措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对小迳村扶贫开发工作中。

经过一年的帮扶,2011年底,小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0万元以上,5户贫困户、18名贫困人口均已全部脱贫,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小迳村还被市扶贫办确定为扶贫工作示范村建设单位。

“扶贫工作队为小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会一步一步地坚持下去。”“双到”帮扶让宋力青对小迳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如今,小迳村3.6公里的村道实现了硬底化,村道和社道上安装了183盏太阳能路灯,村“两委”设有文化室、会议室、宣传栏,建有两个标准篮球场,并设立固定垃圾收集点,添置移动垃圾桶,定期雇人清洁村卫生等,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扶贫,不是单单完成既定任务,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区人民的发展出路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找出更适合小迳发展的路子。”自称已是半个小迳人的蔡雄飞,在驻村的这一年,对小迳有了很深的感情,他说,希望在自己离开小迳的时候,能看到小迳更大的变化。

1. 塘美村民的新楼。

2. 塘美的小超市。

3. 塘美的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