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龄前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运动是儿童智力、心理发展最重要的源泉和动力。身体活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发展及智力的开发,有助于这种身心发展的领先地位保持终身。心理学界很早就肯定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意义,提出了“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个分支,对塑造幼儿健壮体魄、培养良好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育游戏 学龄前儿童 智力

脑是人体中最精巧、最高效的结构,但是在幼儿出生时大脑的发育程度比其他器官更接近成人,在出生后生命的前两年中发育特别快。人的神经系统是人体各器官、系统中最早发展起来的,脑是优先发展的。学龄前儿童时期大脑的联络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基本完成,从生理上为幼儿接受各种能力的训练提供了物质保障。在这个时期,为幼儿提供科学、有效和全面的各种活动机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特殊意义。杰罗姆・哈蒂曾说:“身体运动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抛离了运动的学习,脑就不会发育。”他还认为特定的运动方式能够将整个脑部“串起来”了。国内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应该解放孩子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丰富幼儿运动经验,掌握灵敏技巧。

通过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提高大脑功能,而且使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接受、神经传导和反应会更加迅速、准确,进一步提高学习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强烈的运动欲望以及求得胜利的内在探究欲望,使身体运动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快乐的源泉。所以,智力发展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通过体育游戏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就显得极其必要。

一、体育游戏的定义

蔡锡元、李淑芳(2001)的《体育游戏》中认为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全民健身的需要、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

二、体育游戏对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影响

(一)体育游戏对幼儿感知觉的影响

感知觉是众多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感觉是人类最基本的智力活动,它是人类心理世界和外界相联系的纽带。“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事物,它的个别属性在大脑的反映就是感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以及这些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相互关系后在大脑上的综合反映就是知觉。感知觉的发展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感知觉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感知觉刺激,这种刺激来自个体所处的环境和所从事的活动。单调的环境枯燥的生活,对智力的发展会带来暂时或者永久性的损害。体育游戏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环境,感知觉在多彩环境的刺激下会发展得准确敏感。智力的基本活动是通过感知觉来搜索与分辨事实。在学龄前阶段,智力变化发展十分迅猛,这个阶段智力发展变化的敏感阶段,也成为感知觉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的感知觉通过身体活动完善起来。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参与者视觉的敏锐度以及视觉的感受性,构建视觉分析器和运动及皮肤分析器之间的暂时联络,因此使得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觉得到形成与发展,也奠定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

(二)体育游戏对幼儿记忆力的影响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印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印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体育游戏中教师对游戏动作概念和要点的讲解,以语词逻辑记忆的方式进入游戏者的大脑,教师的示范则以感知形象记忆的方式在游戏者大脑中保留了下来,游戏者按照老师的示范讲解通过自身练习形成的动作记忆。在体育游戏中还经常伴随着情绪体验的记忆,这种在体育游戏中由多重记忆形式共同实现的记忆即为动作记忆。动作记忆通过身体运动状态或者动作形象进行识记,与获得文化知识时参与的语词―逻辑记忆的方式不同,动作记忆以运动觉、平衡觉、触觉连同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为基础的表现来实现,如:对在游戏中身体各部分移动位置和距离的记忆,对游戏时身体运动形式、方向、速度的记忆,对游戏中肢体用力时机特点的记忆,通过人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动作来实现。

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进行识记的时候倾向于记忆形象比较具体或者有着鲜明而强烈的情绪体验,以及由多种感官参与的事件。体育游戏设计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记忆特点,游戏中肢体动作直观、具体、鲜明、形象且具有的强大的吸引力,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的参与并使得幼儿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集中;在进行体育游戏过程中,由于游戏中的情节设置充满乐趣,有的体育游戏中还有节奏明快动听的音乐,使幼儿产生了强大的兴趣;为了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每个游戏都具有相对应的游戏规则,游戏者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顺畅开展,因此幼儿必须为了获得游戏带来的乐趣,就需要幼儿对游戏的规则进行识记和理解,并且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幼儿还要监督一同参与游戏的游戏者遵守规则,并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使得游戏顺利进行。在一些具有主题情节的游戏中,由于在游戏中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这些游戏在开展的时候常常设定了相关的音乐或者儿歌,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还需要自觉、积极有目的地去识记和追记这些音乐和儿歌, 这些对幼儿记忆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感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使其无意注意得到强化和发展,而对于游戏中规则的识记又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其有意记忆的发展。每次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需要回想上次游戏的内容规则,当再次进行同一或者看到同伴进行同一游戏的时候,同样的游戏场景和动作形象使幼儿的大脑对其进行表象重现,使得记忆表象得到加强和提高,因此记忆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升华。

(三)体育游戏对幼儿观察力的影响

观察力是人们利用感官对客观事物或者现象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认识的能力,比如人们用眼睛看图,或者用耳朵听音乐,用手触摸感觉一个物体,用鼻子去嗅别气味,以及用舌头舔触东西,这些行为都是观察行为,观察力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积累知识时所运用的重要手段,还是参与智力构成的重要基础之一。观察能力强使孩子有能力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正确的认识。学龄前儿童观察事物时缺乏系统性,观察顺序比较混乱,跳跃性比较大,观察对象容易受到干扰而转移,很不稳定,而且观察行为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认识事物时比较笼统。以“夺旗”游戏为例,在组织学龄前儿童进行这个游戏时,只要求夺得小旗就为获胜,这时,儿童观察的目的单一,条件最为简单,随着儿童对这个游戏趋渐熟练,可将条件变化,难度加大,改为抢夺指定颜色的小旗,这就对儿童观察目的提高了要求。继而还可进一步要求抢夺置于不同方位(上下左右)、不同颜色的小旗。这些游戏由于不断地加难观察的条件,可使儿童的观察目的,从仅能由一事物中找一事物,向在多事物中找指定事物,并分辨对象的特征方向发展。在游戏时幼儿观察行为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长而久之,幼儿观察的主动性就会得到积极性的提升。

(四)体育游戏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

注意是人类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学习之基础,优秀的注意力与幼儿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呈现出正相关,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注意是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前提,是对事物认识不可或缺的基础。体育游戏对注意的难度以及注意力品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进行游戏时游戏者自身会处于快速运动中,完成各种快速复杂的操作活动,对周围的事物不断的变化作出反应,并且这几种情况经常是同时进行,注意的事物有时会被有意或者无意地掩盖,往往在游戏中有主、客体多个注意目标,而主题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水平在经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强化后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国内和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岁的幼儿的注意力的集中最多可维持五分钟左右,四岁幼儿的注意力大体可维持到十分钟左右,五岁至六岁的幼儿的注意力得到了发展完善能够维持到大约15分钟,然而在体育游戏过程中由于游戏情节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大大超过十分钟。而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游戏情节极具吸引力和趣味性,甚至在一些模仿类体育游戏中幼儿需要使用一定的道具装扮成一定的角色,并要模仿出和角色相符的动作进行游戏,例如在体育游戏《小白兔找朋友》里游戏中小朋友们带上小白兔的头饰模仿小白兔跳跃的动作,和同伴翻阅大山,钻过山洞去山的另一边的菜地拔萝卜,一边跳跃还要一边说儿歌,孩子们拔萝卜时放音乐《拔萝卜》,游戏者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心情愉悦,情绪高昂。在持续反复的这种刺激下幼儿进行心理活动的时候就具备了指向性和独立性,在各种无关刺激中排除和当前的活动内容无关的干扰和影响,筛选出和自己的当前活动内容关联高的事物和信息,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水平,使注意的稳定性得到锻炼和提升。在体育游戏训练过程中,主要教学手段是老师亲自示范, 考虑到学龄前幼儿在一次示范后还不能完全领会游戏的规则内容,因此教师经常重复多次地进行示范讲解并且要求幼儿要注意观察理解老师的示范和讲解。

三、结束语

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提高大脑功能,而且可使大脑对外界刺激的接受、神经传导和反应会更加迅速、准确,进一步提高学习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强烈的运动欲望以及求得胜利的内在探究欲望,使身体运动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快乐的源泉。通过操纵、摆动、常识、重复,获得对环境最高限度的把握,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各种活动带来的快乐。所以,智力发展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通过体育游戏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就显得极其必要。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等.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项江.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D].首都体育学院,2008.

[3] 肖艺.体育游戏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