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又是大连,又是石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是大连,又是石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6月30日傍晚,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又被熊熊火光照亮。

对大连市民来说,跟石油化工相关的事故已是老生常谈,最频繁的2010年7月到2011年8月,13个月间发生4次爆炸。而一年前的6月,中石油大连石化的油罐也发生过一次爆炸。

6月30日大连事故的几组关键词,像是2013年11月青岛黄岛事故的翻版――原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下水道、次生火灾蔓延……再仔细想想,这样的连锁反应与2014年4月兰州的自来水污染事件亦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化工危险品,起因可能还是小事故,结果影响到市政管线,威胁到公共安全,酿成大事故。

这些看似偶然事件的背后,有必然性吗?

化工危险品之所以叫危险品,是因为它原本就存在安全环保隐患,人类现有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彻底杜绝事故的发生。

换句话而言,全世界的石化企业都会发生事故,根据《世界石油化工企业近30年100起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汇编(18版)》,其中“阀门管线泄漏”占到事故起因的35%,排名第一。除了“操作失误”“设备老化”等或可控制的事故原因之外,还有8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遭遇雷击――这就基本无法预料,更难问责了。

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但事故发生之后会造成多大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则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城市规划与项目布局时,就应竭尽全力规避相关的风险和隐患。

任何一个城市的管理者,首先应该尊重客观事实――石油化工的原料、产品,相关装置、设备,都是危险品,不能随意安置,更不能让它们成为“地雷”。

土地规划要讲究相容性,居住地和危险品放在一起本身就难以相容。为什么大连总是出事,就是因为没有把危险品当危险品来布点和管理,厂区、罐区、管线、装置在地上地下拥挤密布,这意味着,城市里一个盲目的施工,就有引发一场灾难性大火的潜在风险。

近年来这些“偶然事件”都可以追溯到最初的规划布局,石化产业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眼中,更多的是“创造条件也要塞进来”的高额GDP制造者,而不是“必须和人群保持距离”的危险品。

一个大连市,东南西北中密布石化园区和企业。老厂区说搬未搬,新园区又建起来,土地不够了,就大面积填海,甚至蚕食掉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长兴岛等5个岛连成一片,规划继续建世界级的石化工业园。

在2010年,大连的炼油产能比2005年翻了一番,达到2050万吨,居全国之首,而同时期的石化事故,不论是次数还是影响力,也是无出其右者。

现在,在新的世界级园区,大连计划建设4800万吨的炼油,300万吨乙烯,400万吨对二甲苯,700万吨PTA,320万吨合成树脂和74万吨的聚氨酯,总量又翻了两番。

但是,这座人口、产业已经高度密集的城市,究竟还有多少环境容量,还能承受多少产业的总量以及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压力,却是一个尚未给出科学结论的问题――在这个巨型石化园区的规划环评报告不仅没有通过审批,甚至被环保部“打回”的情况下,园区的填海造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已经接近完成。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如果总是去问责具体的“导火索”,而不从根源上反思“为什么又是大连”,那么灾难很可能再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