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年轻人的呓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年轻人的呓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期,一个有关年轻艺术家的群展《D柒・呓语》在DLounge会所和D Art Space画廊同时展出。此次展出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背景,有专于创作自画像的韩国艺术家C.Goya,一直坚持自己雕塑梦想的丽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周杨、候金利、陈钰,游离于超现实世界的金勇南。在这个以呓语为主题的展览中,这些艺术家以“呓语者”的身份将自己的作品更近距离的带入大众的视野。

《D柒・呓语》展出的作品大都带有一种幻想式的不切实际,展览中提到“这些作品或许会与现实世界存在‘7米’的距离,这种距离正是一个可以自由梦话的空间,将社会身份与等级的属性消解于自我本能对自由意志的期许。”这以主题显然透着一股很强的对“单向度”文化的反叛精神。马尔库塞曾用“单向度”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我们不得不承认发达的工业社会使得大部分人逐渐丧失了否定与批判精神,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认同感已被放大为对现实的一味顺从。这一现象在中国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更是比比皆是。在这一环境中,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在疾走的过程中做上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或许正是这个展览想要体现的一个问题。此次展览的作品中,DLounge会所中一整面墙展出了C.Goya的自画像,作品大大小小的挂置起来,颇似欧洲艺术沙龙的感觉。C.Goya的作品带有少许的悲剧色彩,这些自画像或许可以直击人们内心脆弱的一面。通过与艺术家的交谈中得知,C.Goya画的自画像不是她自己,而是其遇到的形形的人。她借用自己的面孔去绘制不同人的内心世界。她经常游走于各个城市之中,观察不同人的表情、心理。某种意义上而言,逛街、压马路、与人聊天就是她的创作的一部分。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语言的问题似乎并没有成为其与人沟通的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实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颇具文艺范儿的金勇南对音乐、诗歌都菲常了解,其作品中带有很强的超现实主义色彩。观看他的作品会让你产生一种触摸梦境的感觉。私密性是其创作给人最强烈的感觉。他的《窥》系列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与人交往之间的一种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社会中,距离感慢慢的滋生于人与人之间。这让我们想起一位建筑大师的设计,他理想式的建造了一个开放性的居住空间。然而“大家庭”的温情梦想却被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打破。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感正在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悲剧。周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她的作品《另一个人》系列是对“自我”的一种新诠释。她作品的“主人公”都与某个动物连生在一起,不同的动物对应着不同形象、性格的人。人与动物之间隐秘的联系具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这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在我看来甚至带有一种“巫文化”的形态特征。在其画面中人与动物的共生与交流带有很强的情感温度。这是一种独特的浪漫主义。丽莎是个捏泥人长大的孩子,曾一度被电视节目作为传奇女孩进行过跟踪报道,从小就对雕塑产生了兴趣。丽莎在考入清华美院后创作了《胖妞》系列、《唐》系列等,在此展览中均有展出。《胖妞》是她比较代表的作品,《胖妇》的灵感来自丽莎在公交车上遇见的一个穿着时尚的“胖妞”。其中一一股莫名的自信通过戏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次展出的《秦始皇》,十分大气,其以独特的雕塑语言表现出一代帝皇的霸气,其中还透着少许的悲剧色彩。

此次展览中侯金利的作品有其大幅的油画,也有小幅的习作。油画功底深厚,同时水墨兼修。他的画室中遍布作品,不难看出艺术家的勤奋。候金利曾经一度因酗酒而住进医院调养,这个期间他画了很多水墨作品都精彩非凡,有精神病人、市场、垃圾、病房等,不难看出艺术家的恐惧、自由、激烈、平和等席许多复杂的情绪。候金利的创作,基本沿袭的是介于传统写实和现代抽象之间的所谓“新具象”风格。他将几年的学院教育加以加工变化,并加入自己的个人理念。画面散漫洒脱、虚幻飘逸,重情淡理的独特风格。或许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真正的看到什么是“纯粹和疯狂”。

陈钰是一位细腻而敏感的艺术家,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两件坦培拉作品。这种画法透明、鲜亮的特质富于其作品更强的梦幻性。他的作品就像一个满脑子充满幻想的人在做的奇异梦境。似乎我们可以感受其在现实中的“失重”情绪。画面中无忧无虑的单纯感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80后独有的童年记忆,同时也感受到童年过后对现实世界的迷离与无奈。

此次《D柒一呓语》群展打破了一贯的展览模式,你可以在DLounqg昏暗、懒散的环境中,坐在沙发上、喝着酒、聊着天谈论这些“做着梦”的年轻人的艺术创造力。你也可以踱步走进画廊,在明亮的空间中欣赏这些作品。《D柒一呓语》并不显得具有很强的领域感,既不学术,也并不那么商业。看起来像是一群仍在现实世界中幻想做做梦的人的一次“聚会”。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艺术史的发展,艺术的使命愈加沉重。过多的政治、社会权力、地域性的多种特征附加于艺术本身。或许这样的潮流难以逆转。杜尚之后,艺术越来越演化成一个莫能两可的概念。去讨论艺术本身成为一件徒劳的事情,或许我们可以先去观看自身。自我意识的缺失导致我们逐渐沦为“单向度的人”。做梦仅仅是一个状态,从喧嚣的白天进入自我的黑夜的一个过程。《D柒一呓语》正在寻找艺术与现实存在的“7米”距离。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观者自明。

问你自己一个问题,我立刻会成为什么样?

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到,别人将我的命运摧毁,将它设计成一个东西,按名字将其分类,又把它变成骗局的祈祷。他的意思是当三维的现实转变成二维的平面时,事物的本来身份就取决于转变的过程,那就是创造两个独立的身份:现实和影像。所以,当三维的事物被转化成二维的影像时,本来的身份就会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因此,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存在而不与他自己的身份分离或者转变成新的身份那是没有价值的。

那么当我们的本来身份发现了它的另一面一改变的身份以后,我们会有何感觉呢?当我将事物改变成影像,我就会故意用新的身份来掩盖他们。所以,我的作品不是简单的自画像,但是他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被欣赏,比如说他们如何构成,产生的或者他们是如何与文化和社会环境相关联的。换句话说,我的作品主要显示了我的复杂思想。我试图在我的作品中抑制恐惧和惊讶的感觉,反应我自己的其他方面。在可视艺术中,摄影和绘画是两种主要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或一个人的生活。但是,绘画是一种比摄像机更能使我自由地描绘自己的方式。一张照片能展示我的身份但不破坏现实,因此客观的创造一个有不同身份的影像或者抓住一个人思想的不同表达是很难的。所以,我试图通过绘画描绘我的实质和本质。

从观众角度来看,我自己的影像并不是他们的特殊兴趣。他们更愿意为他们每一个人创造一个幻觉。一些人放纵自己去想象,将绘画中不能完全展现的东西转变成他们想象中的影像。换句话说,观众并不把他们看到的东西绘成画而是用他们自己的

影像破坏绘画。

我的自画像不只是我自己的绘画,他们表达了我自己的不同身份。因此,估计或者分析绘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认可价值和绘画过程。这样,我允许别人分析我的作品。我的每一幅画都有各自不同的身份,虽然是同一个女人表达的。有时,在画中我的每一个身份都彼此结合然后形成一个整体不同的身份。他们代表一个女士,她真实地存在着,但是在影像中被表达成一个想象的人物。

陈钰

我比较喜爱木质的纯天然质感,也沉醉于刻刀划过木板时的声响。更着迷于淡彩画编织一般的色彩叠压,也享受皲裂纹所带来的破碎之美。

《花团锦簇》的背景是幸福绽放的感觉,花朵是我比较喜欢的元素,用木刻产生的效果又十分尖锐,所以我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中产生的危机感。花团里面忽隐忽现的蛇是隐藏在幸福当中危机的物化形态,也是感情世界当中的欲望化身,我们类因之快乐也为之痛苦。《玫瑰床单》和《奶茶》则是我生活中的记忆残片,画中的女孩都是我的朋友,恍恍惚惚的场景像是在某个时间段的真实再现,在变的越来越复杂的现实世界里,她们更成为了我们对过去时光的追溯。

侯金利

197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

1998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师范学校

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扎实的功底使作品具备了立足的骨架,勤奋探索的精神使艺术拥有了不断强大的生命力。”

――艺术评论家杨卫

在我的认识中,当代艺术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更具独立性。不论它的好坏与否,从它的社会功能上讲,审美价值与实用空间等方面都是独具一格的。例如,不再具有宗教的崇拜性,古典绘画的照片功能,政治绘画的纪念性等等。它更多的强调了一种个体的个性。说明世界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感受,它说明了大和平时代的人与艺术的紧密关系。艺术是表达时代精神的先驱,关注艺术的人们会发现,艺术是一种标志,标示着每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渴望。而我,在作品中,我希望,我可以表达出一种放松的散漫自由的气息,让想飞的人飞,让想玩的人玩,也许这就是画笔的神奇之处。绘画是个好朋友,清晰的表达着画家的感受和思想。艺术的价值无法衡量,在艺术发展这条路上,没有好坏对错。艺术家们永远都是要尽力表现,尽力探索的。

周杨

1983年出生于沈阳

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学位

“就在这一刻,我仿佛站在生与死的门槛上,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理解,身体向前冲着死亡,而头却回望,朝着生活的方向,我就要迈开的腿迟疑地抬起……将要去哪儿?其实无所谓,因为,这个将要迈步前行的人已经不再是我,而是另一个人……”

――凯尔泰斯・伊姆莱

我们都有极其不切实际的梦,我们也有难以回避的现实。低着头向前走,只能是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我们看起来像无病的孩子,不能够名状,但是准又在乎呢?绘画对于今天的我、乃至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我们自我认知的一种“镜象”式写照。我们缺失了刻骨铭心的时代印痕与蜚短流长的情怀情愫。高度重复而平缓的生活节奏主导了我们的生活轨迹。现在我们所要面对的社会,高速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这代人遭遇了个体重复性存在的现实,这无疑归咎于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经历的相似性。城市、我们,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或经历变化,高度概括与包容性成为一种时代存在的特征并对群体产生作用,这影响了我们所触及的一切事物。然而,生活本身总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些许物质或者精神的寄托才能够凸显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我在这个系列绘画作品中,为每一个人物主体选择了相应的动物形象,不能说完全契合,至少也能够谋求到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并借动物之灵体现出人物对象自身的内心写照。人与动物共生的隐秘联系,对于我而言难以言会但不可抑制,这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转述。这种私密的情感,略带伤感,却也富有着趣味性的自嘲。

我们无法忍受像个“怨妇”一样抱怨生活,欢愉后的寂寞侵蚀真实的梦。不得不要真诚的面对自己,静心挖掘情感的经历。寻找我们意识中的另一个人,也就是我们探索深层自我的一种方式,绘画的静止性能够捕捉到我们生命中某种意识滥觞的特定场景以及我们经历过的某个生活情节。然而《另一个人》并不限于此,动物对象与人物本体同时出现,表现的是隐藏在真实心灵变化中的物质缩影,形式的差异可以扩展为意识变化的程度,平等地看待它们,也就得到了一种多样式的形态共存的情境。显而易见地,它们并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中,而是预示着我们内心世界的某种存在。存在即是价值的呈现,同时我们要在更广阔的界限中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金勇南

1985年出生于山东

200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艺术学

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作品以自我审视的视角,展示社会现实真实的自我孤寂和冷漠。“破脸”总是置身于似现实或非现实的背景中,以残缺的面部和冷漠的眼神,内敛含蓄的诠释着他所要表达的艺术主题,即:冷漠、沉重与悲伤。画面笼罩着凝重的氛围。

丽莎

1983年3月出生于内蒙古,蒙古族。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今年来创作大量的城市雕塑、景观雕塑和纪念性雕塑,作品《北京胖妞》系列获全国雕塑展三等奖,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和个性诙谐幽默的情调。无论写实抑或写意,北京胖妞形象都与我有些神似。作品的表情、轻微的动态、憨态可掬的外形所带有的一丝嘲讽、轻视、无奈、冷默和怀疑。这实际是在展示自我复杂的内心世界:憧憬、理想、挫折、坚持、失望、无奈、徘徊、小清高、小狂妄、小奋斗,一点点的不可一视、一点点的愤世嫉俗、一点点的自命不凡、一点点的无所畏惧。这个社会太浮躁,事物变化令人目不暇接,诱惑和选择更是数不胜数。我没有能力去改变周围的世界,便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虽然无法接受但却可以保持沉默。然而,我的内心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胖妞”自然成为我宣泄的工具,艺术的世界给了我自由飞翔的天空,让我淋漓尽致的表达思绪和感情和喜怒哀乐。所以,这一切也恰恰成为我自身内心世界的物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