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代村:修通工农两条增收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东省宁阳县东代村紧邻宁阳县钢球工业园区,全村共有289户1067人。近年来,东代村主动承接区位和项目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经营机制,引项目、建园区、搞服务,把—个后进村建成了全县有名的富裕文明和谐村。2011年,村集体收入5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
2006年前,东代村班子软、民心散、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8庄乱差,村民怨声载道。2006年10月,本村经济能人王业铎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发挥自身经济意识强、思路开阔、威信高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村两委工作迅速步入了正常轨道。随后,他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商议,分析外部发展环境和本村优势、劣势,积极谋划工作思路。全体村干部和党员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发展,必须立足本村实际,积极承接钢球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优势,发展园区经济,工农两条路促增收。
改土造田优环境化解矛盾聚民心
民心齐才好发展。东代村大部分土地处在低洼区,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田间没有像样的路和排水渠道,村民生产极不方便,遇到暴雨天气,地势稍低的田块经常被淹没,村民意见很大。王业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抓住城乡共建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世行三期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田综合开发改造工程,提高土地抗灾能力,改善村民生产条件。为了节省资金,村两委干部齐上阵,义务劳动1个多月,修路1万多米,清理次生树4000多棵,打井5眼,埋设过路桥涵300个,铺设暗管1万多米,栽植速生杨树1万多棵,综合整理土地300多亩,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在土地整合过程中,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承包、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形式,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集中,形成了集中连片的项目用地,为招商引资上项目奠定了基础。
集中土地引项目高效农业促民富
2008年开始,东代村以集体反包倒租的形式,调整连片土地300亩,对外招商引资上项目,对内动员大户扩规模。经过多方做工作,由本村运输大户引进了投资1.6亿元的信诚畜业生态养殖加工项目。该项目按国家生猪养殖标准建设,采用自然养猪法,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8300万元。项目落地后,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安置200名村民就业,带动发展生猪养殖户40户,全村人均年增收800元。
丰厚的土地收益调动了村民参与土地经营的积极性。2009年,东代村积极争取凌云生态园落户本村。由于项目需占地600多亩,并且牵扯60多户迁坟的问题,工作难度很大。村两委认为,只要把维护村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论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经过耐心细致的协调动员,最终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顺利建成高科技大棚150个、智能温室观光大棚5个。项目投产后,村两委积极安置村民进棚打工,租地村民成为“租金+工资”的双薪族。
本刊短评
地,还是那片地,经营方式一变,效益倍增;人,还是那些人,思想观念一变,生活滋润。6年的时间,东代村由乱到治、由贫到富,探索出一条用发展聚民心、用民心赢发展的路子。
东代村的成功实践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3点经验:一是要有一个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带头人,东代村党支部书记王业铎团结带领党员群众抢抓机遇,敢闯新路,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最终实现了富民强村的目标。二是要树立市’场经济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瞄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发展和一体化经营之路,增强了产业聚集效应和市场控制能力。三是要充分整合土地资源,不断深化土地集中经营,根据产业化发展要求,通过租赁、转让、承包经营、园区开发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项目,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民营企业发展,带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自主开发建园区民营经济强支撑
在钢球工业园区的带动下,周边从事钢球加工的个体户不断增多,东代村适时调整产业布局,在确保不违反土地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置换闲置土地,投资30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民营经济园区,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共有33家钢球厂入驻,年加工钢球9000吨。同时,通过厂房租赁、水电服务等,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0多万元,钢球生产逐渐发展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010年,村两委为更好地促进钢球产业稳健发展,发起成立了东代村钢球加工专业合作社,吸收160名村民及100余户钢球加工个体大户入社,筹集股金300多万元;设立了信用互助基金,为入社村民和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业扶持、人才保障等服务。通过合作社积极向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提供资金援助,提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控制能力,增强了民营经济聚集效应。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加强对钢球产业的指导和引导。在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下,活塞加工、轮船链条、焊丝、洗煤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落户东代村,安置周边村民1000多人就业,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