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评试题找准基点厉兵秣马扬帆起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评试题找准基点厉兵秣马扬帆起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新课程卷具有一定的引领价值,研究试题有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备考方向,掌握命题规律和了解能力立意试题的特点。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的整体特征是“平实中有见地,主干中有细节,通过高考搭建了教与学之间的桥,能够测出考生的长处”,对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考查内容与能力分析

二、试题特征

1.平实中有见地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命题视角也有新的变化,围绕主干彰显平易近人的特质。该卷试题不是通过加大难度来提高区分度,而是注重思维的起点和终点,使考生入题容易解题难,在朴实的考查中凸显高明。例如第一组题以鲜切花生产与销售为背景,表面上看是在考查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但实质上是在引导考生进行位置影响分析:抓住纬度位置,突出热量优势;抓住相对位置,突出距离优势(从而影响交通成本)。另外,将本组题放在卷首也是有一定用意的:命题者有意识地让考生消除紧张情绪,给考生答题信心,让考生平稳入题,使得考生能够发挥长处,以便使成绩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占主导。

2.主干中求细节

高考地理试题常常围绕具有典型学科特征的主干知识,如气候、地形、河流、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命题,以知识为载体,能力立意特点鲜明。而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虽然围绕地理主干知识命题,但在具体知识的考查上却非常细,甚至体现在思维细节上。考生无论在哪一个节点上认识模糊,都会造成判断出错。例如全卷考查气候知识的题目,选修地理除外,有第1、4、36(1)题,分值占16分之多,但都是间接考查:纬度位置影响下的热量差异,地形影响下的降水差异,气温较高的原因。该卷中的地理试题一方面在考查主干知识,另一方面也细化了思维的考查。例如第36(1)题,有很多考生答不出“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这一要点,究其原因是考生在思维上没有关注“山高谷深”的细节,并思考其带来的影响,即“山顶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并沿山体滑至谷底,随着高度的降低,气温升高,使位于河谷的攀枝花气温相对较高”。又如第10、36(2)两题同样是对天气的考查,前者强调天气系统运动、变化之后的天气特征,后者则要求考生通过位置、地形进行推断和特征描述。试题能力立意的着眼点不同,其考查的思维细节就存在差异。

3.推断中讲证据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Ⅰ卷地理试题更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前后联系,得出结论要有理有据,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例如第5题,考生在确定具体区域的位置时,既要考虑第4题降水差异的信息,又要思考题干所给的“45°N附近”和“距海约180千米”中数值信息的价值。通过对同一纬线上两点距离的计算可知,图示最东端与西部海岸的经度差也就2.3°,继而推断该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又如第10题,因天气系统向东平移,甲点与L的中心正好处于同一纬线上,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正是L的中心到达甲地之时。根据线段式比例尺,可估测L中心与甲地的距离约为110千米。根据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每天200千米),可计算出L中心移动到甲地所需的时间约为13.5小时,故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为19时之后。以上两道题都需要考生通过地理计算建立判断依据。

4.图像中藏答案

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眼睛”,命题者通过这双眼“识才”“选拔”,考生通过这双眼发现新知。依托图像命题时,命题者力求让图像有用,并将图像中的显性与隐性信息作为考生答题过程中判断推理的依据。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又无时不体现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注重考生分析图像的能力,试题答案往往隐藏在图像中。例如第三组题,第7题需要考生直接从图中获取信息,第8题则需要考生在第7题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解读。又如选做部分的第43、44题,都是通过等高线图给出信息,并且其中有一点信息非常相似,那就是两区域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集中。洪灾与水污染都和气候有直接关系。解题时考生要抓住居民点或矿渣库相对于河流的位置,这是思维的起点,更是得分点。做题时,考生只要牢牢求索图像,将思维集中在图像上,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一定会有所发现。

5.综合题显“味道”

地理综合题能够将考生的思维过程反映在卷面上,“答得怎么样”“思路是不是清晰”“表达是否到位”“要点是不是全面”全部跃然纸上。高考地理综合题往往能够将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落实到纸笔测试中,立足区域全方位呈现信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到位。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中的第37题是一线老师公认的一道好题,具有浓厚的地理味儿。该题围绕尼罗河鲈鱼进行主题式探究,逐层深入,使认识不断推进,材料与问题、问题与答案、前后问题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由于尼罗河鲈鱼不能自然进入维多利亚湖,则采用人为引进;人为引进后,鲈鱼在湖泊中大量繁殖,从而对湖泊原有鱼类产生影响,大大刺激了原有捕捞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在思维的节点上设置问题,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促进思考。

从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试题的难度来看,较之2012年试卷,选择题略简单一些,综合题稍难一点,但全卷保持基本稳定,总体难度略有提高。从考生走出考场时的表情看,充满着自信并面带微笑,这说明试题测出了考生的长处。试题考查的主干内容都是大家熟悉的,只不过是换了思维、换了视角。试题是在通过考能力实现公平,强调知识的熟练应用。试题搭建了教与学之间的桥,能够让考生感到学知识是有用的,会的东西能够考。试题既能够测出考生的长处,又能够测出考生的漏洞,其对于教师的教学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2014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建议

1.师生同研,互换体验,沿着正确方向行走

考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需要去研究,师生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路。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给下一年的备考带来启示,所以师生要多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只要是高考题,就值得师生去做。对待考查同一考点的高考试题,师生要思考能力考查是如何实现的;新情境的支撑作用是什么;要想做到灵活应用考点,我们应对各考点理解到何种程度等等。只有研究还不够,师生还要互换体验,即考生之间有交流,师生之间有对话。只要方向是正确的,结果一定是有效的。

2.在学科主干知识上“反反复复”,夯实基础

高考不要求知识全面覆盖,而是知识抽样,因此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要按照考点逐一“过筛子”,但这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枯燥无味,偏离方向,均衡着力,在不重要的问题上耽搁时间。因此,师生要在研究高考的基础上,明确对哪些知识点的掌握必须过关,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哪些以及如何突破等。笔者整合对比近三年的新课标卷发现,命题都是围绕核心考点,即地理学科的特色主干知识(如气候、地形、河流、植被、人口、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来考查能力。自然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气候、地形、河流上,人文地理考查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和农业上,特别是农业类试题,常围绕某一农产品进行主题式探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就没有能力的发展。

3.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各类图示,培养读图的信心

有些考生地理成绩不好是因为惧怕地图,而这些考生惧怕地图是因为平时不看图。学习地理首先要战胜恐惧心理,特别是应改变原有对学习的认识,有了信心,就有方法。地图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学习的工具,考生只有在平时学习中经常翻阅地图,才能真正提高读图能力。考生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图感和读图意识,另一方面要掌握各类图像的判读方法。笔者不主张将图表作为一个大专题来研究,而是建议将各类图表的突破分散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力应该逐步培养,而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4.跟紧学科主体复习,不断更新原有认知

现在高三考生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考生要充分认识其意义。考生原来掌握的知识可能是模棱两可的,甚至是错误的,一定要借此机会及时更新、纠正,深化理解,特别是要关注一些细节。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高考越来越注重细节考查了。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基础。另外,考生还可以适当地根据考点选做部分高考题,在一些重要的分析类问题上建立思路模型,力求做一道题,通一类题。同样,第二轮复习时也不可大意,考生要充分相信老师的整体安排,切忌另起炉灶单打独斗,一定要跟住大班训练保证质量。只有充分暴露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复习,真正提高能力。

同学们,我们研究试题是为了找准复习的基点,牢牢把握复习的方向。方向正确,结果一定会让人满意。时不我待,在高考的道路上,我们也只有肯付出,多付出,智慧学习,才能出成绩。让我们厉兵秣马扬帆起航,通过高考打拼自己的世界,创造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