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企业“出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企业“出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一方面是下一个十年的万亿级出海规模,一方面是海外市场需求的更张与各级风险的加剧,海外的诱惑与阻隔并存。

英国BBC广播公司曾推出了一组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大概的意思是,中国人到欧洲抢工作、抢资源和搞破坏来了。发生这一次令中国政府和涉外企业相当恼火的闹剧的背景是2002年至2011年,从投资增速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均增幅高达44.6%。中国走向海外的步伐已经越发清晰和频繁。

越来越多的企业出海,伴随而来的不仅仅是那些警惕“狼来了”的呼声,还有从海外传回的失败案例:2012年辽宁西洋集团称遭朝鲜单方面毁约被套2.4亿元,浙商收购俄罗斯森林被提前收回百亿资产蒸发,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几次遇阻……

“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像俄罗斯和朝鲜这两件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受关注比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政治风险是有很大关系,政治风险还包括国有化、征收这样的风险,像俄罗斯就属于资产被征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周密告诉记者,“事实上总体来讲这只是个案,不会占大多数,因为中国企业中‘走出去’有成千上万家,但是发生风险的可能并不多。”

但企业更多的疑问摆在中国人面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生存现状如何?前景如何?遭遇哪些瓶颈?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策略?

下一个目标,万亿

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广阔空间,专家预计,下一个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容量有望突破万亿美元。

在经历漫长的15年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期间,“走出去”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而中国企业也成为走出国门探索海外市场的先导。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与此同时,“走出去”战略正式写入第十个五年计划。于是,从2002年起,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便成为十年来新闻界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在以自己的实践,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的份额与话语权。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实现了自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数据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达到746.5亿美元,再创年度投资流量的历史新高,而2002年这个数额为27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投资达到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002年至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

截至2011年底,中国境外投资容量已达4248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位居全球第13位,较上年末提升4位。我国境内投资者在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境外资产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2012年尽管世界经济乏力,中国境外投资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动力,1月至10月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581亿元,增长29.8%,预计全年境外投资总额将再创新高。

新趋势,新热点

走出去的企业性质正在发生改变,从早期以海外工程承包为主要途径的大型国企和央企走出去,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海外投资的行列中来。

传统中国在进行海外经营时主要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比例高达48%;战略联盟方式为39%,收购兼并为13%。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这一比例正在发生改变。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72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36.4%。周密认为,对于资金实力越来越雄厚的中国企业,并购是比较快速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可以很快的开拓国际市场,前期投入的时间成本大大减少。2012年前三季度公布的中国对外并购交易约133宗,较2011年同期145宗交易下降8.2%,平均每6个月增加40宗交易,但对外投资总额从去年前三季度的449亿美元上升了16.2%,达522亿元,最近6个月交易总额增加了293亿美元,平均每宗交易规模上升至3.92亿美元,2011年平均交易额为3.49亿美元。

走出去的企业性质正在发生改变,从早期以海外工程承包为主要途径的大型国企和央企走出去,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海外投资的行列中来,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流量占对外投资总额的44.4%,海外并购与直接投资中大额交易的成功案例里越来越多中国的民营企业。

周密告诉记者:“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结构都不同,导致它们的理念不一样。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出于对投资收益的考虑,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比较灵活,对风险也比较敏感,所以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会比较快,但是它的问题是资金实力不雄厚、经验不够,可能会遇到更多矛盾和问题,需要它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去应对,这些方式可能国有企业并不会采取。”

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多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等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行业。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2012年大中华海外并购焦点报告》,2012年前三季度,能源与资源行业相关并购交易占交易总量的29%,占同期交易额的68%。消费与运输行业并购交易在交易量与交易额方面位居第二,分别占据20%和13%的市场份额。跟踪近四年,2009年至2012年第三季度,能源和资源行业对外交易所占比率同2005年至2008年相比上升了3.6%。周密认为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在逐年上升,这迫使企业“走出去”寻找更多的资源。

不过,在能源相关行业占比提升的同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包括通讯和IT等行业企业的海外投资对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的布局也在加快。华为、中兴、腾讯等一批深圳高科技企业已经抢得先机。

新需求,新风险

在国家与全球大力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之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仅同样需要主动参与到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东莞的加工制造企业一直未能恢复元气。一名东莞企业观察员告诉记者,企业生存依然处在一种“鸡肋”的状态,但“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真正能够顺利出海的加工制造企业实在很少。据统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失败率高达70%。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体制不完善,民营企业在融资、税费、市场准入方面,的确面临很多问题。这是市场化改革中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大量的民营企业面临转型的问题。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遇到的新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高失败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表示,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品牌、技术还是产品等方面,中国企业都尚未形成真正核心的竞争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缺乏充分的准备。

此外,海外投资在高位地区的过分集中也是导致失败率过高的重要原因。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胜文指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相对集中在高危市场。我国对外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对高危或高风险国家的投资额占到1/5。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合同额超过10亿美元的89个国家和地区中,18个位于全球建筑业市场风险最高的20个国家之列。

周密告诉记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般来说风险跟收益是成正比的,很多企业愿意冒这个风险,那样也就会有更高的收益,竞争对手比较少一些,但是出现风险之后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遭受风险的案例中,很多是由于缺少一个基本的保障,比如在政府层面、协议层面及法律保障层面的保障。这并不单纯是决策的问题,它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得根据具体案例来讨论。比如俄罗斯的案例中,当地政府进行了查封,这些是可以通过很多的渠道去避免,企业可能没有这样的意识。这是双方沟通的问题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等其他的一些因素。”

周密总结,企业投资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十五种:战争风险、国有化风险、政党更迭风险、缺乏政府间协议保障、法律政策差异风险、法律政策变动风险、差异风险、风俗习惯冲突风险、文化理念不同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国际运输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美国危机阴云不散、欧洲深陷债务危机、全球经济面临重构的外部环境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所受外部风险显著提升,需做好风险预警,正确识别并有针对地应对。”周密告诉记者,“在中国企业成批走向海外时,政府一直是引导、扶持和服务的角色。企业可能对机遇、风险不太清楚,政府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对外投资国别(地区)指南办公室’,商务部每年中国对外投资指南,提供165个国家的相关投资与合作的全面介绍,包括经济、市场、法律、政策方面的情况。此外,企业遇到一些纠纷,政府可以通过政治的方式进行讨论,双边高层进行交流或者签署一些协议,双边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商务部有对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方面的规定,商务部会提供这样一些公共性的服务,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保障企业海外的利益。”

在传统中国海外业务繁荣的非洲也开始提出经济转型,希望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非洲市场。仅仅依靠简单的迁移模式并不足以构成外海投资成功的因素。在国家与全球大力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之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仅同样需要主动参与到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来。

延伸阅读

中国企业“走出去”出现新趋势

扎根建厂,主流产品进入主流市场——

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总的来看经历了从坐在家里做外贸或OEM(贴牌生产)到通过并购或自己建厂的方式设立海外公司的过程。在南非、希腊和泰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调研也显示,这两家企业经过十几年的海外发展,已经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外籍员工占比、海外销售占比等构成的跨国指数较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集中安家,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工业唐人街”——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建立中国企业聚集的境外园区成为近年来新的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在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看到,江苏震雄铜业、深圳中集集团、重庆力帆摩托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服务“走出去”,中资金融机构作用更大——

2000年,中国银行成为首家在南非开设分行的中资银行。目前,其客户结构一半是当地企业,一半是国内“走出去”企业。

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接近30%的营业收入、渣打银行9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新兴市场。继欧美发达国家银行率先走向世界后,中国金融业也将重复它们的发展历程,通过加快国际化分享新兴市场的成长红利。

承担社会责任,在融入当地发展中走互利共赢之路——

中兴通讯进入泰国市场之前,泰国是东南亚为数不多的未提供3G网络的国家,用户无法高速上网、视频通话。2010年,泰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AIS和第三大移动运营商BFKT均选择中兴通讯为其3G设备供应商。中兴通讯全面提升了泰国国家通讯水平,并为当地免费培训了数千名通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