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护人员心理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与维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护人员心理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与维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在心理上、躯体上出现种种症状,但未检出器质性疾病,从而表现出机体活力与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容易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医护人员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患关系,制约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为了解医护人员引起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寻找维护措施,对我院481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亚健康状态调查,现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于2010年1月,对我院从事临床一线的500名医护人员发放“心理健康测查表”,随机发放,年龄25-50岁。

1.2 方法。发放“心理健康测查表”500份,回收有效测查表481份,回收有效率为96%。测查表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兴奋状态等因子。测查时间平均15分钟。

2 结果

“心理健康测查表”判断标准,T分数在60分以上有一定心理问题,T分数在70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481名医护人员中有432人(占89.81%)T分数都在60分以上,已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其中有49人,T分数在70分以上,处于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工作的特殊性。医疗工作是由大量重复、琐碎、繁重的内容所组成,每天面临的是一张张痛苦的面容,一阵阵痛苦的。高负荷和高责任是诱发其心理亚健康的首要因素,特别是25-35岁年龄组,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优良心理品质。

3.1.2 医学的前瞻性。医护人员工作的对象是活的机体,活的机体存在个体差异,千变万化,专业需要不断的发展,更新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而职称晋升所需核心期刊的论文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很大,事业的竞争带来紧迫感,表现易疲劳,情感脆弱、焦虑等。

3.1.3 人际关系紧张。25-35岁年龄组,多为特保儿,较任性,凡事以我为中心,吃苦精神较差,与科室同志容易发生不愉快。36-50岁年龄组,处事较圆滑,不愿得罪人,但对看不顺眼的事又不吐不快,容易产生内心冲突。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缺乏,同志之间发生矛盾后,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和调节,容易钻牛角尖,使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易造成心理问题。

3.1.4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人群,医师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之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

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医务工作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为患者解除痛苦,捍卫生命,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

但近年来,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这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度和期望值增加,一旦无法达到人们的预期结果,医疗纠纷就在所难免。医疗纠纷已成为医护人员执业生涯中的绊脚石和首要风险。分析调查表有75.6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护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57.37%和17.25%。近2年来,我院发生医疗纠纷67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7起,打伤医师5人。以上数据与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中显示数据相符。医生护士如履薄冰,每天踏进医院就高度紧张、害怕。

3.1.5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医护人员的付出与回报极不相符,医护人员收入低,工作量大,风险高,加上社会负面舆论较多。非典期间,媒体把医生奉为“白衣天使”,非典过后立即贬为“白衣狼”。本是很高尚的职业却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而失去心理平衡,心情压抑,感到迷茫,甚至希望改行。

3.2 医护人员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维护措施。

3.2.1 医疗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医疗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生命职业”,因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对职业技能精益求精,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作为一种克服人类普遍病痛的任务来刻苦研究,全心解决,使自己成为“救万民于病苦”的高尚医护工作者。舍己救人,救死扶伤,是社会主义医德的第一要求。不分亲疏远近,职业高低,视病人为亲人,这是社会主义医德的首要标准。衡量一个社会道德发展水平的高低,医护工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而决定这个社会医护水平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人性的表露和张扬。因此要正确看待医疗职业,树立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幸福感,保持良好的愉悦心理,完成好本职工作。适时调整心理需要,把自己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和影响患者,并由此得到理智上的愉悦。

3.2.2 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互相帮助,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注意劳逸结合,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状态,逐步适应繁忙和高风险的工作。同时管理人员应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尽量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护人员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在学习和工作中寻求快乐。

3.2.3 医护人员定期做“心理体检”。医护人员常常被工作压力、情感困惑、抑郁等因素所困扰,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觉得自己被某种不良心情压抑超过2周时间,并且这一状态还在持续,就需要做心理体检了。通过各种量表测试,进行专业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若压力和情绪得不到及时舒解则可以导致躯体化症状。

3.2.4 提高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具有不被人们所意识,不被社会所承认,不为医学所确认的隐匿性和潜伏性,具有既可向疾病发展,又可向健康逆转的双向性和可逆性等特点。医院领导应重视医护人员的亚健康问题,特别是心理亚健康问题,因为医护人员的心理亚健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身素质,还直接影响到其医术的发挥,对工作效果的优劣有着密切关系。有条件时适当增加学习、晋升和深造的机会。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对亚健康的认识和心理素质,更好地维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心理测验综合软件系统Copyright-2004.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