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试取向的真阅读的策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试取向的真阅读的策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是提升新生一代精神素养和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文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必读篇目,学校把阅读指导课安排进课程表,语文中考也“以考引读”,必考一道名著阅读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师生的阅读。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阅读指导存在着“应试取向”的误区,离形成校园阅读风气、追求精神丰盈、培育师生持续阅读兴趣的“真阅读”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应试取向”的阅读指导存在诸多的误区

从阅读目的来看,完成必读书目的阅读以通过考试提高语文成绩仍然是主要追求。这样的功利性阅读观必然会导致阅读内容的局限、阅读趣味的下降、阅读方法的机械和阅读动力的丧失,难以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培育真正的读者。

从阅读内容来看,学生以阅读推荐的名著为主,他们自己喜欢的轻松愉快的杂志、书籍或通过手机、各种电子阅读器浏览电子文本,则不被家长和教师所允许。考试以外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学校也不积极推荐。这带来了学生阅读内容的窄化、阅读选择的单一和阅读幸福度的下降。不少孩子没能从自主阅读中获得阅读生活的乐趣。

从阅读方法来看,为“对付”考试中的名著阅读题,一些教师苦心编辑了名著阅读“摘要”、“精华”,梳理了名著中的记忆、判断、阐述等考点,指导学生反复作答。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的过程被肢解成了训练过程,各种阅读方法没有得到练习,对作品的理解也支离破碎,更不要说与作家作品的心灵对话和思维游戏了。

由此看来,以应试为取向的阅读指导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更谈不上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形成浓郁的校园阅读风气了。反过来讲,没有校园阅读风气的形成,没有一定量的自主阅读,没有对经典名著的深度阅读,孩子们很难在离开学校之后持续阅读,成为一名终身读者。

二、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的本质回归

1.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用四句话来概括阅读:“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是读者凭借文字符号获取信息、理解意义、发生体验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阅读的本质是理解文本、建构意义;阅读的目的是学习知识、丰富经验、成长精神,而不是“对付”考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而不是求解标准化的答案;阅读的持续不取决于我们考试获得的分数,而取决于我们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阅读习惯、阅读趣味和阅读品位。因此,为应试的阅读背离了阅读的本质,不是“真阅读”。

2.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明确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具体推荐了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篇目,对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也提出了建议。这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以期通过这一关键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也增加了“名著推荐与阅读”板块,这一设计的意义在于把读整本书引入语文课堂,打破了历来课堂上读单篇文章的惯例,这一教学环节拓展了学生阅读的空间,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新课程理念。

3.初中课外阅读指导的本质回归——有效指导阅读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他几十年对阅读的研究,认为会阅读就是“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循着这个思路,阅读的技能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再造想象理解阅读材料的言语意义;二是在阅读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三是从理解性思考进到评价性、创造性思考,对读物进行正确的评判。这三个层面体现了阅读过程中思维的范围、深度和水平,也是我们训练阅读技能的三个必经环节。这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完全一致的。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则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角度非常清晰地提醒我们,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阅读,是指初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指进行略读、粗读,较短时间内掌握书的脉络和大概内容,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第三个层次是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和消化一本书,注重理解;第四个层次是主题阅读,我们不是孤立地阅读一本书,在主题阅读中,我们关心的主题才是重点。艾德勒还对阅读知识性书籍和阅读文学类书籍的阅读方法作了区别,非常实用。指导学生阅读,就是指运用这些阅读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的实用技能达到自动化,这样才算是学会了阅读。如果教师头脑中没有清晰的阅读技能概念,不能熟练掌握相关阅读技能,那么课堂阅读指导就会层次不清,不得要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也事倍功半,效果不彰了。如果没有扎实的阅读技能练习作为支点,那么,个性化理解、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三、优化课外阅读指导的对策

自愿、丰富、深度、持续、互动的阅读,是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的口语词汇句式、获得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后,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方式,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新生代生命成长最重要的精神滋养。因此,阅读被认为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

1.价值引领阅读内容

打开学生的书包、抽屉,或者教师放下身段,与孩子零距离接触,你会发现孩子们阅读生活的另外一面,或许是最活跃、最真实的一面:“非主流”阅读。小孩的世界是个隐秘的世界,成人难以进入,他们有他们的世界、语言、领域。他们常常背着教师和家长阅读他们觉得轻松愉快的漫画杂志、书籍或电子文本。他们快速地在文字和画面之间穿行,他们在同伴之间传阅、谈论,他们在阅读时获得了高度的愉悦满足。他们最喜欢的常常不是“主流阅读”(“主流阅读”是指读经典、读名家名篇、读官方教科书明确认定的种种书籍)。于是“非主流”阅读就顺势在孩子们中间“茂盛”地生长,正在挤占经典阅读的空间。

当然,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多方面的,有为获取知识而阅读的生存性需求,有为理解意义而阅读的思想性需求,有为身心愉悦而阅读的休闲性需求。因此,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拓宽阅读内容,主动为学生推荐丰富的图书,提供类别多样的导读帮助,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特别关注“非主流”阅读。学生因经验不足,缺乏鉴别力,一些缺乏精神内涵的娱乐性书刊,对提升精神修养作用有限,其语言也没有什么创造性,甚至有的书籍是盗版,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充分发挥价值判断和引领作用,要谙熟学生的阅读世界,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作品的高下优劣,远离不良书籍,提升阅读品位,培养阅读趣味。阅读趣味要从小培养,从小培养起来的阅读趣味会影响人的一生,如同我们童年时候的饮食口味会成为我们成年之后的饮食习惯。

在满足学生休闲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的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是对认识的锤炼,对精神的开掘,对创造性语言的学习。语文阅读应是经典阅读和深度思考,因此要走出名著阅读的“应试”误区,让经典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旋律、主色调,以培育学生较高的阅读品位。教育既要贴近生活,更要提升生活,改善人生。经典阅读正是提升与改善人生的主角。

2.丰富创新阅读活动

如果把阅读活动简化成做题目、拿分,我们可能会很快找到所需信息或概括出要回答的要点,但是阅读的趣味没有了,阅读的交流堵塞了,阅读的个性丧失了。没有趣味和交流的阅读永远形成不了持续阅读的渴求。因此,阅读教育要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引发丰富的阅读反应。在学校进行阅读专题调研时,我们发现不少创新的经验,比如教师进行“长篇小说连播”式的名著朗读活动,在校园里绘制精美的名著导读墙,像街头广告一样布置阅读布告栏,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组织教师读书会让孩子们也参与其中,开展阅读沙龙,组织不良书籍讨论会,邀请大作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们对话,成立读书社团,制作阅读文集等等。共同的研究旨趣促使我们开通了“初中生阅读社区qq群”和“会阅读的孩子更成功qq群”,目前有几百位教师和学生参与交流。通过丰富的校园阅读活动,引导孩子阅读名著,讨论名著,使师生吮吸到书籍的气息,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对阅读推进大有裨益。活动不在多,关键是每一项活动都要长期坚持,深度开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热情。

3.积淀形成阅读风气

目前不少学校都制定了阅读方案,县、市也有推进和考核机制,但效果不太理想。这主要是阅读没有形成风气。风气比机制重要,机制是约束,风气靠感染。“真阅读”要靠提醒和影响。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阅读也是一样,阅读的推进是教师心灵与孩子心灵的握手与影响,是柔性推动,不是靠“强行入轨”、精细管理、考核定级就能奏效的。而校园阅读风气的形成要靠校长热爱阅读,带动教师喜欢阅读,靠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熟悉和阅读的渴求带动学生对书本世界的好奇和探究。这种带动不是一时一刻能完成的,风气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淀。要经年累月,持之以恒,才能形成书香校园,弥散成阅读风气。在这种书香风气的熏染下,教师把阅读凝结成职业的姿态,学生把阅读演绎成“心灵的体操”。这种远离“应试取向”的回归阅读,本质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阅读,才是我们需要的“真阅读”。

雅斯贝尔斯在论及儿童创造性地学习语言时说过,语言“学习的方式及成功的途径将决定整个人未来的生活”。同样,可以这样说,阅读学习的方式及获得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