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平心情,莫做“爆竹”老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平心情,莫做“爆竹”老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意思是三十岁的时候我们会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四十岁的时候能够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去解释问题;五十岁的时候可以知晓事物的一般规律;六十岁的时候,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解释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内心会更加趋于宽容平和。但是当下,有的老人家却特别容易发脾气,总是“沾火就着”,成了大家都不敢惹的“爆竹”老人。过年过节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燃放爆竹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但如果当个“爆竹”老人,长期积攒负面情绪,不仅自己心里总是不顺气儿,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日常生活中语言难免过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您和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说说生活中“爆竹”老人会因哪些问题发火,如果您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应该如何去平复自己的心情,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阳光、和乐的晚年。

对周遭看不惯

某些情况下,也许您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看不惯:

比如,年轻人的奇装异服;比如,公交车上没人让座;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凑起一堆就闯红灯;比如,路遇朋友的儿子,但他却没有主动打招呼。

事实上,如果您会看不惯很多事物,其实是说明您精力充沛也热心,为了社会更加和谐,不时“挑挑刺儿”。但很多看不惯的事情,我们的意见未必能起到改变或扭转的作用。那不如将我们旺盛的生命力投入到五彩斑斓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去。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培训,喜欢弹琴的去学琴,喜欢下棋的去找对手,喜欢看书的去图书馆,喜欢画画的拿起画笔,喜欢拍照的琢磨琢磨构图和取景,就喜欢在家呆着也可以侍弄花草,开阔心境……夕阳可以无限好,晚年生活也可以更精彩。

如果,您心中还是有需要发泄的“不满”,不妨和老伴儿、孩子好好聊聊,选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不急不躁地说出来,相信把肚子里的话倒出来,您肯定会轻松不少。

对儿女放不开

都说儿女是父母一生的牵绊,的确,很多时候老人对儿女什么都不放心。我们事无巨细的操心,最后还往往落下一个“我爸妈真烦,什么都管。”老人伤心,孩子烦心。

独生子女最不缺的就是父母的娇宠。这种娇宠,与其说是孩子需要的,不如说是父母需要的。在老爹老娘的心里,一直回荡着这样的声音:

“这是我唯一的孩子,我要把最好的都给他!我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决不让孩子再经历!通过对孩子的付出,自己得到了心灵的慰藉――我尽力了!”

当照顾他人成为一种习惯,您就很难再改掉了。不管孩子是否依然需要这种照顾,在父母的眼里,孩子多大都是孩子,你做不好的,让爸妈来帮你就好了。一旦儿女举起自立的大旗(到了一定的年龄,这是肯定的),当父母的可能就会感到失落、焦虑、不放心。可能会因为很小一件生活琐事而引绪,控制不住的愤怒很可能造成两代人终身的隔阂。因爱开始,却得不到爱的结局,令人伤心。

如果您是这样的父母,就要觉察一下,您对孩子的这些不放心,真的是儿女需要的吗?当您一再付出的时候,其实您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号:这事你做不好,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你得需要我的帮助。试问哪个成年人需要这种不信任?

作为父母来讲,您可以随时提建议,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相信儿女比您更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与您完全不同,他们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您的建议,也只能是个建议,采纳更好,不采纳的话,那就相信儿女有更好的应对办法,如果他们翻过头来寻找帮助,我们再施以援手。

对未来力不足

随着进入老年,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都趋于下滑,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无力感。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人老了,没用了”。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就对社会没用了;把孩子养大成人,就对家庭没用了。没有了价值感,人生就没有了目标,生活的意义也黯然失色。

其实老人家可以做的事可真不少:参与所在社区和附近学校的工作,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优良传统教育、传授文化和科技知识、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协助调解民间纠纷等活动。不可否认,“小脚侦缉队”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一个团体,而“朝阳群众”估计也都是一些有着极高警惕性的老年人。

很多老人家很会自己找活干,拿起小铲背着热水去清除城市牛皮癣、免费指路、敬老院去做义工,总之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并且乐此不疲。

老年人心情自我调节建议:

对于平复“爆竹老人的情绪,儿女孝顺、社会宽容是一方面,更多的时候需要您掌握些制怒妙招进行自我疏导。在此,我们介绍以下几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觉察。首先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变化,然后要觉察的是:我真的对这件事情很生气吗?还是我“借题发挥”?比如,没有人让座的时候,想想自己真的需要那个座位吗?也许,自己刚刚在公园运动还算矫健,也许坐着的这个年轻人真的很累。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会那么生气呢?找到问题的来源,情绪就缓解了一半了。

2.定量。给自己规定每天发怒的最多次数,过一段时期后逐步递减。比如刚开始每天发怒不超过3次。在墙上挂一纸记录表,请家人监督。每发怒或者情绪激动一次,让家人在记录表上划掉一个指标,每天最多划3次,待指标用完就不许发怒了。

3.走开。遇到看不惯的事情,不要马上发表评论,而是直接走开,或者给自己留3分钟的时间冷静一下。很多时候你会发现,3分钟以后,火气自己就小了一多半。

4.暗示。很多老人的折扇上都有“莫生气歌”,每天早晚都大声朗读一遍,用以自勉,也会有很好的劝戒作用。

5.转移。培养自己更多的兴趣,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任何一位老人都可以找到乐趣,听歌看戏逛公园、画画书法广场舞,每逢不悦,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

有人把老人比喻成“老小孩”,年纪大了之后可能任性,可能会发脾气,但是不管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家庭,老人家都为之付出了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现在年华已逝,无论您的情绪来自何处,都希望老人自己提高觉察,他人也付出更多的耐心,共同熄灭愤怒之火,共建和谐家庭。

杨玉慧 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