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群居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群居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观察家庭群居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一2013年3月期间收治102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钠、甲硝唑”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患儿密切接触家庭成员同时口服“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钠、甲硝唑”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其总有效率,对观察组与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和 74.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p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家庭群居性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67―02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胃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男孩腹痛的时间多发生在夜间和空腹时,女孩常常于饭后或与进食有关。其他症状为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患儿常伴有胸骨下端和上腹压痛以及叩痛,髂骨上棘向后的髂嵴以及其下端骨翼和肩胛间区压痛。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普通人群感染率高达50~80%,并以每年1~2%速度增加[2]。这主要由于中国人习惯于集中就餐,幽门螺旋杆菌从感染者口腔经餐具、菜或汤中传到未感染者口腔,而一些母亲则习惯于先将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使小儿患上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因此,当小儿患上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应对家庭群居成员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及治疗。我院给予家庭群居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家庭成员均口服抗幽门螺旋杆菌抗菌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0年~2013年3月于乳山市中医院门诊治疗的102例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患者,所有患儿门诊均行碳14呼气试验阳性,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胃炎。随机将102例患儿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51例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8±1.36)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30例,年龄1.5~8岁,平均年龄(8±1.89)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P>O.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冶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20mg/kg/日,每日3次,奥美拉唑(0.6- 0.8)mg/次,清晨顿服,甲硝唑10mg/次,每日3次[3]。连续服用14天后停药。

治疗组在患儿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胃炎后,与患儿密切接触家庭成员(包括患儿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进行碳14呼气试验,阳性家庭成员与确诊患儿同时服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钠、甲硝唑”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阿莫西林20mg/kg/日,每日3次,奥美拉唑(0.6- 0.8)mg/次,清晨顿服,甲硝唑10m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14大后停药。

1.3观察指标治疗效果

患儿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2周后,停药1月以上,再次进行碳14呼气试验,阴性者为本次治愈,阳性者为术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p

2 结果

2.1对照组患者51例,治愈38例,总有效率为74.5%;治疗组患者51例,治愈49例,总有效率为91.6%。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现2例轻微肝功能异常,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现4例轻微肝功能异常,疗程结束后停药,肝功能恢复止常,其他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位于人体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腹腔中容纳食物的器官,主要用于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又称物理消化,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又称化学消化,以便于进一步被吸收。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胃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男孩腹痛的时间多发生在夜间和空腹时,女孩常常于饭后或与进食有关。其他症状为恶心、腹胀、呕吐、腹泻等。患儿常伴有胸骨下端和上腹压痛以及叩痛,髂骨上棘向后的髂嵴以及其下端骨翼和肩胛间区压痛[4]。而胃病变者病症主要表现在左侧,十二指肠病变者则在右侧。患者反应点越多,则越支持诊断。

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致病机理是,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中外医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幽门螺杆菌致病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5]。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幽门螺杆菌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长时间定植于机体胃粘膜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内唯一可以产生尿素酶的细菌,被其感染后机体自身难以根除。中外医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等消化性疾病紧密相关,是当前胃癌患者致病的首要因素。我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相当高的国家,尤其是儿童,是最主要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危人群,而且感染率还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提高。所以,若是孩子经常出现上腹部或者脐部周围疼痛等症状,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对抗拒或者事出有因不能作胃镜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静脉血HP尿素酶抗体的快速检测,以此来达到早起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6]。

小儿幽门螺旋杆菌胃炎治疗难,除滥用抗生素、患儿年龄小,不能坚持按疗程服药,导致幽门螺旋杆菌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栖居部位环境的特殊性不易消除外,家庭群居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仅给患儿服药,患儿服药疗程结束后,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清除,但其密切接触家庭成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治疗,通过家庭集体饮食,密切接触,亲吻等方式循环感染,导致患儿幽门螺旋杆菌胃炎久治不愈。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51例,治愈38例,总有效率为74.5%;治疗组患者51例,治愈49例,总有效率为91.6%。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郝义彬.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6):875-877.

[2] 张勇,李锦霞.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现症感染的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9):675-677.

[3] 郑文莉,鹿志军.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对47例小儿慢性胃炎检测结果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1,(z1):175.

[4] 侯林毅.陈昭定脾胃学术思想在儿简临床运用总结及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76

[5] 李娟.人H.pylori感染和IL-1基因簇多态性对胃粘膜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D].中山大学,2010.82

[6] 邓顺周,林建国,游锦安等.不同时期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