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卫平,从“绿”到“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卫平,从“绿”到“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卫平将绿城中国交托给了孙宏斌,但是他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绿城――“蓝城”。

老宋说,蓝色,才是他最喜欢的颜色。就像绿城海南清水湾,今年初改名为蓝湾小镇,也是源于老宋对蓝色的偏好。“你去看澳大利亚,你看那个蓝色是非常鲜明的。飞过海岸线降落到悉尼的跑道上,你就知道蓝比绿好,大海的蓝好过树上的绿。”

早在1994年,当老宋和他的创业团队为公司取名的时候,有两个备选的名字,一个是“绿城”,一个是“蓝城”。当时7个人里,6个人选了“绿城”,只有老宋一人选了“蓝城”。最终,绿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房地产品牌之一,并诞生了一大堆的“绿粉”。而如果当初选了“蓝城”,或许我们现在会称老宋的粉丝为“蓝粉”。

如今,老宋终于有机会打造他的“蓝城”帝国了。

为何卖绿城

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宋卫平直言:一是看空楼市未来走向;二是寿柏年的身体原因,要和老朋友共进退;三是和投资人之间的不愉快。

为何不愉快?“我们花了20年心血探索出来的东西,好像是‘嫁不出去的女儿’,我不愿意受那个气。算了,上市公司我不做了,就交给老孙(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去做。”

他所说的“花了20年时间探索出来的东西”,是指绿城的业主们每天都能享受到的绿城园区服务。这项由物业管理发展起来的服务,内容五花八门,不仅包括保安、保沽等传统物业,还有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

融创中国以62.98亿港元收购绿城中国24.313%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与九龙仓并列成为绿城中国最大股东,而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宋卫平只剩10.473%的股份,绿城中国董事会常务副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寿柏年继续持有8.086%的公司股份,两人作为一致行动人成为绿城中国第三大股东。

2013年,绿城以553.8亿元的销售额跻身2013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净利润为44.43亿元,同比增长4.4%,企业的净资产负债率也降到60.1%。为何在熬过最艰难的时期后选择放手。

宋卫平是绿城品牌的一手创立者,用近20年的时间,将该品牌打造成为业内标杆。此番退让,外界哗然。宋卫平一如既往地将绿城遇到的难关首先归结于调控政策。2010年限购限贷调控政策施行以来,以高端住宅为主要产品的绿城遭遇寒冬,宋卫平相继卖项目卖股权自救。

“从2010年调控以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不正常,市场不像市场、行业不像行业、企业不像企业,”宋卫平对调控政策的抱怨从未停止,“市场里面应该有自由交易、基本的信用,以及在这个市场里面进行交换的各个主体的自由处置权。这些,在房产行业里面,经过2005、2008、2010年的调控后,已经变得十分的扭曲,面目全非,这已经不太像市场了”。

调控政策限制了绿城目标客户的购买资质,民营经济的持续萎靡则使得这部分人的购买能力受限。然而新一届政府表现出尊重市场的态度,以及偶尔传出的限购令解除消息让外界认为政府或者重启救市。此时卖掉绿城是否合适?宋卫平说,“因为现在仍然是春天,再过几天就要变成夏天了,在夏天卖东西肯定不合适,春天卖比较好。”

宋卫平指的春天是绿城还没有到最差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完成了第一季度的经营指标。第二季度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4月、5月的销售指标都碰到严峻的挑战。4月过去三分之一的时候,我们当月的销售额只完成了9%”。

“我们碰到这样的局面,有一部分原因是环境,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己。”宋卫平在会上也坦白承认了个人的判断和坚持对公司走势的影响。

而谈到和投资人的矛盾时,那个有理想,愿意为了追求最好的品质而将企业利润、现金流抛到一边的宋卫平回来了:“我当时希望加上我们一些养老的内容、加上我们一些教育的内容,加上我们一些商业配套的内容,都整合到上市公司里面,成为不但能造最好的房子,还能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务的房产开发商,但商务谈判进行得非常不顺利。”

为了做最好的房子,宋卫平几次将绿城陷入财务危机的边缘,遇到调控风暴,他亦咬着牙挺过来,这次,他决定放弃了。

“他们要那个果子,却不愿意埋单。我跟九龙仓派来洽谈的人举了个例子,他买了一把刀,他只要刀锋,不要刀背。”接受采访时,宋卫平指出了他和九龙仓的分歧所在。在宋卫平看来,九龙仓为代表的股东更希望获得卖房子的利润,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物业服务成本。

“现在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买房子是为了改善生活,是买服务和配套。因此,我们以往的物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区文化和体育组织,都要加强。”宋卫平说,绿城的产品对园区服务的依托由来已久,正是依靠这部分没有上市的资产,绿城才有了竞争力。

事实上,绿城的营销部门特别看重园区服务对公司营销的支持。此前,融绿(融创、绿城合资企业)上海项目的营销人员曾透露,绿城一直在努力提升对业主的服务,以帮助产品获得更好的销售。

但是,“果子好吃树难栽”,提供的服务越多,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亿翰智库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说,物业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物业服务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服务价格却很难在短期内有大幅上涨,因此亏损难以避免。

绿城集团园区事业部有关人士也承认,目前盈利并不是园区服务考虑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宋卫平与九龙仓出现分歧也不足为奇。

“完美主义者”

绿城在国内房产界位次居前,其董事长宋卫平也被外界视为“完美主义者”,不管是从出身,还是行事风格上来看,宋卫平都算是地产界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1994年的时候,除了经验什么都没剩下的宋卫平从珠海回到杭州,靠着家里凑的15万元开了家公司,后来又借了300万元进入房地产领域。只用了两年,宋卫平的绿城就成了杭州本地的房地产公司老大。

在杭州,豪宅不是由万科、保利、中海或者星河湾等来定义的,而是由绿城来定义。在杭州项目只要贴上绿城的标识就能够多卖20%的价钱,很多杭州人毕生的梦想就是有一套绿城的房子。这略有点夸张,但凸显了宋卫平对品质的追求。

据说绿城在杭州的项目西溪诚园,入户大堂标准是按照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的。宋卫平说有时候他明知高价也要拍地,就是怕别人把那块好地给毁了。绿城为了开发紫桂公寓,把这一地块上原有的楼盘也买下来,然后拆掉,为的就是打造小区环境。在绿城,宋卫平也会因为一个外立面颜色不如意,就花费几百万重做。

有人批评宋卫平,可能确实有土豪喜欢这种高端大气的感觉,但是在商品房发展了20年后,住宅品质已经普遍达到一定水准的时候,比较理性的中产购房者就不见得愿意为那些奢华却冰冷的大理石地砖埋单。

客观而言,宋卫平这种不计成本盖房子的思路,虽然赢得了口碑,但也拉高了成本。这也是为何绿城的房子总要贵一些的原因。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期,房地产牛市把所有的问题都掩盖了,绿城突飞猛进。但调控一到,绿城在行业内低毛利率的问题就爆发了。这为绿城的折戟埋下了隐患。

早在2008年发生的那次调控就曾使绿城陷入濒临“破产”。宋卫平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到,等2008年这场危机过了,就“不再这么激进,要稳健一点”。然而,度过危机之后的绿城在2009年又掀起新一轮的高速扩张。

这一次,宋卫平又来到了新的调控节点,绿城是否还会如同2008年那样全身而退?这不但是业界的疑问,也是宋卫平对自己的。

时间闪回到更早一点的2011年9月某日,当媒体问道:“2009年要向万科看齐的目标还在吗?”宋卫平的回答既无力又悲壮:“有能力的时候就多做一点,没有能力的时候少做一点,环境好的时候多做一点,环境不好的时候,要壮士断臂,也只能壮士断臂了。”

然而,在11月2日的千字文中,宋卫平仍是那个坚持理想的人――偏执依然。

“绿城仍然要坚持我们的理想,为城市创造美丽……我们依然以绿城三万员工为后盾,不论明天风景如何,都鼓足干劲,做最有耐心、最努力、最持续的坚持。”宋卫平如是说。

再造“蓝城”?

学历史的宋卫平在党校教过书、办过报,曾考问采访他的记者读没读过巴尔扎克,背没背过《桃花源记》。宋卫平与生俱来的偏执与文人气质成就了绿城产品的精致、考究、不计成本,而他的赌性也让绿城一次次在宏观调控面前跌倒。

交出绿城中国的权杖,并不意味着宋卫平就此退休。他打算创建新的品牌“蓝城”,投身养老产业,具体业务包括代建、医疗、养老、教育和现代农业。“把养老地产做到300亿一500亿元的规模对我来说应该没有太大的难度。”宋卫平表示,“丢掉了一个传统地产开发模式的宋卫平,可能会找到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做养老地产的宋卫平。”

融创购绿城股份,网上舆论和不少绿粉表现“悲情”,宋卫平从绿城向蓝城的“转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代表了房地产行业资源重新配置和优化整合的“细化发展”趋势。

从绿城的发展历史以及宋卫平自己言论来看,过去的绿城一直希望把自己定位为城市的公共事业建设者,绿城长期以来成本高,负债高,利润薄,是“不太会赚钱”的公司。

10多年商品房市场发展,历经多次调控和市场起伏,不管怎样,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和住宅文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元,不管企业如何倒腾,“物有所值”是市场永远的价值观,掌握购买力的广大购房百姓才是去留、兴衰的最终决定者。

事实上,“蓝城”的称谓由来已久,在1994年“绿城”诞生之际,“蓝城”便是当时的备选称谓之一。宋卫平称,“当时间七人团队意见,他们都喜欢绿城,这个问题留到今天,我总算可以用蓝城了。”

据宋卫平介绍:“未上市资产包括代建、养老和现代农业,所有业务加在一起,比重只有上市公司的1/4或1/5。但是我会把它做成中国最好的。以后我也仍然会做房地产,包括产品研发。”

不过,他强调,“养老地产再卖给孙宏斌是不会有机会的,因为我一定会做到老为止。我相信哪怕蓝城以后去做养老地产,我也一定会把它做成中国最好的养老地产。品质跟绿城一样,甚至在绿城原有的品质上面继续创新。我现在刚好能够腾出时间,可以把养老产品从方方面面做得更加周全、更加仔细、更加有规模。而且做到300~500亿元的销售额,应该不会是困难的事情。”

“放下才有收获。不舍得商品住宅开发,就不会出现国际级的养老住宅开发商。”宋卫平表示,“中国有两亿老人、6亿农民,这么做完全有理由、完全值得。我相信,3~5年内,蓝城养老一定会做到世界水平,农业领域也会有根本性的变革产生。”

“去掉一个做传统产业的宋卫平,出现一个做养老地产最好的宋卫平是值得的。”说到自己的选择,宋卫平没有遗憾。

至于蓝城未来是否会上市?怎样避免过去所犯过的错误?宋卫平认为,错误总是避免不了,现在会犯错误,将来也会犯错误。只是如何“犯得少一点,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在成熟度上不要那么莽撞、自以为是,更多地冷静仔细分析,在宽厚度上有更多的改进。”至于上不上市,“3年之内不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大家静观其变。”

“以后的蓝城除了要培育品牌,同样要有业绩和实力,将来一定会超过绿城。”宋卫平说,“3年后看吧,南山有鸟,这只鸟一定是只蓝色的鸟。”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